植物形態
莖直立,灌木狀,帶鞘莖粗約6厘米。葉羽狀全裂,長約1.8米,頂端不具纖鞭,約有羽片30對,整齊二列;羽片線狀劍形,厚紙質或近革質,葉軸中部的羽片長55-57厘米,寬3.7-4厘米,先端漸尖或略鈍,基部稍狹,近頂部葉脈上和邊緣疏被剛毛,中脈粗壯,兩面凸起,兩側的2條葉脈較粗,兩面微凸,橫脈波狀,兩面明顯;葉軸背面圓形,具單生或分叉的直刺;葉鞘無囊狀凸起,被銹色鱗秕,具多數基部合生或近輪生的、基部腫脹的長1-4厘米的扁刺;托葉鞘乾膜質,具針狀刺,撕裂。雌雄花序異型,雄花序具三回分枝,雌花序,具二回分枝或頂部的僅有1個小穗狀花序;雌、雄花未見。果序長約1米,序軸頂端延伸,但無爪狀刺;一級佛焰苞管狀,略疏鬆,革質,具直刺,頂部乾膜質,片裂;二級佛焰苞短管狀,緊密,革質,無刺,頂端乾膜質。果實卵狀球形,長1.6-1.8厘米,寬約1.3厘米,其中喙長約2毫米,果被平展且其基部與總苞合生,鱗片21-22縱列,革質,黃褐色,邊緣黑褐色,中央有溝槽。種子近球形,壓扁,寬約7毫米,表面平滑,胚乳均勻,胚小,基生。果期6月。
分布環境
產廣西西南部。模式標本采自龍州夏石。
棕櫚科·省藤屬
棕櫚科(Palmae)單子葉植物綱檳榔亞綱的一科。喬木或灌木,樹幹不分枝,有些種類攀援而多刺;具大型掌狀或羽狀葉片,常聚生於樹幹的頂端。莖單生或叢生,地上不分枝(海菲棕屬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