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姓

處讀音作chù(ㄔㄨˋ)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非常稀少。今處氏族人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區,在湖南省的常德市漢壽縣、四川省的江津市一帶有處氏族人生息繁衍。同時它也是一個郡望堂號。

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嬴姓,出自皋陶族裔姓氏群,是皋陶之長子伯翳的後裔蜚廉的後代,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皋陶,偃姓,生於山東曲阜,父名大業,母親名華,是少典氏女。大業的父親是少昊,少昊是青陽氏,已姓,名摯,得帝位。大業的母親是顓頊帝高陽氏的孫女,名脩。摯的父親是少昊清,清是黃帝妃方雷氏所生,是黃帝第五子。
皋陶的古名是咎繇。傳說皋陶的頭臉長得似馬,面色發青,聲音吵啞,歷經三代,活了一百零六歲,壬辰日去逝。在堯帝時期,皋陶和禹等舉用而未明確具體職務,到舜帝時皋陶當士官治理民眾,士官就是全國的司法、公安、監察、國防長官。
皋陶作士,管理民眾,根源於黃帝與蚩尤大戰,黃帝勝而蚩尤敗,但“蠻夷猾夏,寇賊奸軌”至堯舜不止。皋陶明五刑、弼五教,安定了九州各族,對中華民族的分布與穩定起了巨大作用。因此,皋陶是輔助堯、舜、禹帝的聖君賢相。
古代畫獄主為馬頭,即是取意皋陶馬喙。傳皋陶在舜時造法律,至漢朝蕭何繼承皋陶遺訓製成九章。因此皋陶是有史料記載的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偉大、最卓越的司法鼻祖。
皋陶更是上古時代中國偉大的政治家、理論家、教育家,燦爛輝煌的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言論以至代代稱雄的儒法理論,都可從皋陶的言論中探尋出正宗根源,古代典籍《尚書》中的《皋陶謨》名垂萬古,光照千秋,便是明證。夏禹曾推薦皋陶繼承帝位,但皋陶因病早亡,墓祠在安徽六安。天寶二年(公元743年),唐玄宗李隆基尊封皋陶為德明皇帝。
皋陶有子三人,長子伯翳,次子中甄,第三子封於偃(今河南偃師),得偃姓。偃郾之後有封地絞、二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州被魯國所滅,絞佼被邾國滅亡。舒、皖、二軫、鳩、庸、龔、蓼則被楚國滅亡,後代各以國為姓。
仲甄在夏朝任職,封於安徽六安,後代分居湖北英山,有的在許昌,後被楚國兼併。後代有甄、六、皋、咎、繇、睪、英、黥等氏。
伯翳以能馴鳥獸在舜帝時任職,在夏朝封食於嬴地(今山東萊蕪),為嬴姓。伯翳幫助禹制服洪水並且教民種稻立下大功,封於費國,所以也稱大費。大費生了兩個兒子,第一個叫大廉,是鳥俗氏的祖先。第二個叫若木,是費氏的祖先。若木的玄孫叫費昌,他的子孫有的住於中原,有的住在夷、狄地區。費昌在夏桀時離開夏朝歸順商朝,給成湯駕車,在鳴條(今山西安邑)打敗夏桀。大廉的玄孫有孟虧、中衍。中衍鳥頭人語,給商朝的太戊帝駕車。中衍的玄孫叫中浻,住在西部戎族地區,今甘肅東南一帶,保衛西北邊境。中浻生蜚廉,善奔跑。蜚廉生惡來,勇力超群。蜚廉的小兒子叫季勝,季勝生孟增,孟增被周成王寵信,他就是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為周穆王駕車,平息了徐偃王叛亂,得封地趙城(今山西洪洞)。造父一族人從起姓趙。從蜚廉至造父共五代獨立姓趙,居住趙城。惡來早死,有子叫女防,生子名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
非子居住犬丘(今陝西興平),善於飼養牲畜,被周孝王召為養馬官,封於秦谷(今陝西秦谷),重新延續嬴姓的祭祀,稱為秦嬴。秦嬴在秦邑(今甘肅清水、張家川)生秦侯,秦侯生公伯,公伯生秦仲周宣王用秦仲做大夫討伐西戎,秦仲在位二十三年被西戎殺死。秦仲有五個兒子,長子叫秦莊公,被周宣王任命為西垂大夫。秦莊公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叫世父,決心領兵攻打西戎,把職位讓給弟弟秦襄公。莊公在位四十四年去世,秦襄公繼位。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寵信褒姒而天下亂,諸侯反叛周朝,周幽王被殺於驪山(秦嶺北側支脈),周平王立,周都東遷雒邑。秦襄公因領兵保駕有功,被周平王封於岐山、豐水(今陝西岐山),秦襄公這時開始成為諸侯,國號。至二十九世,秦莊襄王之子秦王政滅六國,統一華夏,號秦始皇帝,至二世胡亥被漢朝所滅。
伯翳的後代造父因封於趙(今河北),子孫世居天水,後代分出張氏、狼氏、屏氏、訾辱氏、樓季氏、主氏、主父氏、康氏、馬服氏、馬氏、馬矢氏、馬適氏、莽氏、武成氏、周陽氏、邯氏、邯鄲氏,以及權帶、中衍、戌胥、冬日等姓氏。採食於眭者又為眭氏。
秦嬴的後代分出秦氏、非氏、扉氏、處氏、旁氏、蜚氏、飛廉氏、廉氏、徵氏、寧氏、子桑氏、子車氏、車氏、仲行氏、針氏、侯麗氏、繆氏、謬氏、縶氏、整氏、庶長氏、不更氏、權氏、谷氏、繞氏、將閭氏。
秦仲因有功被周孝王封於襄地(今河南睢縣),又錄用他的小兒子康封於夏陽(今陝西韓城)為梁伯,後分衍有梁伯氏、梁余氏、梁于氏、將氏、將良氏。漢朝王莽任用梁攘為修遠伯,奉祀小昊而又有運期氏。其中食於運者為運氏,自運來掩為掩氏、運奄氏。采鍾離者被吳國所滅,後裔為鍾氏、離氏、鍾離氏、終黎氏。尋、衙、汪、良、菟裘、不羹、灌東、東閣、脩魚、罅里、密如、高陵等等,則都是附庸姓氏。
秦仲的後代秦針投奔晉國,被封於裴中(今陝西岐山),叫裴君。六世陵墓遷解為解君,後裔有裴氏、解氏、壘氏、履氏。
若木在夏王朝承襲翳的封地,後有費昌為商湯的御右,即費仲在商紂時任職。其中立於淮的為徐氏,自夏以來為徐伯,主管淮夷。第三十二世君徐偃王率三十六國聯軍進攻周王朝,被周穆王(周繆王)所鎮壓。由於徐偃王仁義有威名,周穆王仍用他的子孫繼續管理徐國,傳十一世於周敬王八年(吳王闔閭三年,公元前512年)被吳國滅亡,其後代有徐氏、蟲氏、取慮氏等。
李氏是皋陶後裔中的的旺族,因世代為理官而得理氏。紂王時理徵因執法不阿得罪了紂王,被處死。理徵的妻子契和帶著幼小的兒子利貞逃往伊墟(今河南西部),避居李樹下以果實充飢,後指木為姓李氏。利貞的五世孫李乾任周上御史,李乾的兒子叫李耳,周平王時任太史,就是著名的哲學家老子。老子著有《道德經》五千言流傳於世,歷數千年不衰。後代至隋末有李淵、李世民建立唐朝,傳二十世。另有李升在五代建南唐國。李氏後代有理氏、里、相里、京、恩、利、儋、日冉、耽、徵、崇、老、老陽、柱、丙、廣武、老萊、賀蘭、堅吾、大野、徒何氏。
江、黃、耿、弦、茲、蒲、時、白、郯、復、巴、寘、谷、麋、雲阝、葛、祁、譚都是嬴姓封國的後裔。郯被越國滅亡,寘被徐國滅亡,茲蒲被周國滅亡,沈、耽被晉國滅亡、譚、谷併入齊國,巴國併入夔國(今陝西奉節),而江、黃、雲阝、弦、時、麋、白被楚國吞併,後代都分別以國為姓氏。
沈逞入奔楚國後,曾孫諸梁為右司馬,採食於葉(今河南葉縣)為葉氏、尹氏、諸梁氏、宏阝氏。
嬴姓後又有盈氏、盈阝氏。黃氏後又有胡氏。巴氏的巴公、白氏後的白侯、武安、蒲氏的蒲侯、蒲余,後符氏後的析氏,譚氏後的覃、談、佼,耿氏後的簡、諫、柬都是繁衍而來。
處氏族人大多尊奉秦嬴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源於北海族,出自春秋時期趙國辨士處子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史記》記載,春秋時期趙國有辨士名處子,屬北海族,故有處姓。據史籍《風俗通》記載:漢朝時期有個北海太守處與,就是處子的後代。
據史籍《史記》記載,戰國時期,趙國有一位著名的辨士,號處子,“故有處姓也”。姓氏典籍將其歸入北海族,即以北海為郡望的姓氏族群。處子,本名劇辛,因此又稱劇子,是戰國晚期的重要人物,也時燕國的著名將領。處子與龐煖友善,在趙國爆發沙丘之亂後離開趙國他曾在趙國仕事趙武靈王,著名的“沙丘之亂”以後,劇辛聞得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在位)思賢若渴,連馬骨頭都買,便前往輔佐。在燕國,處子被任命為大夫,除了負責軍事事務外,他還推行了一定的變法改革以圖強,使燕國在後來國力十分強盛,曾一度差點就滅了齊國。處子和郭隗、樂毅、鄒衍等在戰國末期皆十分著名,後一直在燕國,為燕惠王、燕王喜的大夫。當燕惠王在周郝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即位後,對樂毅用而不信時,樂毅就聽從了處子的建議,棄燕歸趙,避得一時危難。秦王政四年(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243年),燕王見趙國屢被困於秦國,又逼走了大將廉頗,並以龐煖代將,便以為有機可乘,遂命處子伺機襲擊趙國。處子當時輕敵冒進,被龐煖擊敗,損兵二萬,被俘殺。一說他是羞愧自殺而死。處子與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韓非、游棣子等人被後世同稱為法家代表人物。史書稱其“恭謙以為不肖,抗揚以為不德,此處子之覊薄,貧賤之苦酷也。”處子撰著有《處子》九篇,非常著名,可惜多已散佚。在劇辛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處氏,世代相傳至今。據史籍《風俗通》的記載:後來在東漢朝初期,有個北海太守叫處與,他就是處子的後代,氣量小,曾怒捕以“掛冠棄官”著名的大賢逢萌,因為逢萌拒絕了他邀請其輔佐自己的要求。
第三個淵源: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君主陳宣公處臼之後,處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在史籍《公羊傳·僖十二年》中記載:“陳侯處臼卒。處臼,亦作杵臼。”
“陳侯處臼”,即指陳宣公處臼,史書中多記載為杵臼,春秋時期著名的陳國君主陳宣公,公元前692~前648年在位長達四十四年。
陳宣公在位時,總體來講政績平平,但他有一件事為歷史所重記,那就是堅決支持齊桓公為諸侯盟主,在春秋前葉齊桓公九合諸侯的歷史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開端作用。
周莊王十五年(宋湣公子捷十年,齊桓公四年,公元前682年),宋國大將軍南宮長萬在羞怒中殺了宋湣公,之後立公子子游為君,引發宋國大亂。宋國諸公子借齊國、曹國軍隊反擊,殺公子子游,又在齊桓公的支持下立子御說為君,是為宋桓公。
後齊桓公於周莊王十六年(齊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春,在甄(今山東菏澤鄄城舊鎮)會合諸侯,招待天子使者。他在召集諸侯大會前請帖發了八張。宋桓公先到,還特意感謝齊桓公為他正位,接著又陸續來了陳宣公、邾子以及蔡哀侯。眼看盟會的日子就要到了,但諸侯只來了四國,齊桓公問管仲:“諸侯仍有許多未到,是否改期再相約?”
管仲答道:“三人成集,現在來了四國,已經不能說少了,如果改期,是我們無信用。此會是奉周天子之命所集,至期我們一定盟會,未到的各國皆是違了天子命令。”齊桓公十分贊同管仲的意見,遂堅持繼續召開盟會。
到了農曆3月朔日,天氣晴朗,五國諸侯集於壇下,相見行禮,齊桓公拱手告諸侯:“王政見廢叛亂相生,我奉周天子之令,會聚諸公,共同匡扶王室,今天必須推一人為主,然後權有所屬,政令可以行天下!”聽了這一番話,齊桓公明顯要為盟主,於是諸侯紛紛私議:論爵位,宋桓公是公爵,齊桓公只是侯爵,但齊國強盛於宋國,宋國還要靠齊國來定君位,事在兩難。
這時陳宣公站出來說:“天子天命以齊出來召集諸侯,屬意齊國。如非齊君,誰敢代之?應推齊為會盟的盟主!”其他的人聽了以後,皆不敢出聲。齊桓公見有陳宣公支持自己,便乘機再三揖讓,之後上台主禮,鳴鐘擊鼓,先向周天子座位行禮,然後立定宋君,又宣讀了盟約,各預會諸侯奉齊為盟主,共同討伐違背王命的其他君臣諸侯們。
這段歷史,就稱作“齊桓公九合諸侯的第一次”,初步奠定了齊桓公的春秋第一霸主地位
在陳宣公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處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梁丘處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大夫叫梁丘處,複姓梁丘,名處,他是梁丘據的後代。
梁丘,為西周時期齊國的一個邑地名稱,該邑境內有一名為“梁”的山丘,故址在今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的東北部,名為梁丘。春秋時期,齊國君主齊景公執政期間(公元前547~前490年),有一個上大夫據被封在梁丘,他在梁丘的南側建有一城,稱梁丘城,史稱其為“梁丘據”。梁丘據與宰相晏嬰(晏子)、大司馬田穰苴(司馬穰苴)一起,是齊景公一直非常信賴的三位重臣,與魯國大儒孔子也是同一時期人。在梁丘處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處氏,梁丘處就是其中之一,世代相傳至今。
第六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撒爾處特氏,亦稱薩爾圖克氏、薩爾都克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族撒勒只兀惕氏部落,為山只昆氏的後裔,蒙語為????????,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巴林(今黑龍江伯力、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artuk Hala。
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撒爾處特氏有冠漢姓為處氏、薩氏、圖氏者,滿族撒爾處特氏則多冠漢姓為撒氏、薩氏等。

二、郡望堂號:

1.郡望:
北海郡:漢朝時期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分齊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說營陵,今山東昌樂),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濰坊、煙臺一帶地區。隋、唐兩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時轄地在今濰坊等一帶地區。
潁川郡:始設於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之所以名為潁川郡,是因為有一條河,名為潁水,其上游支系流經郡中大部分地區。郡治設在陽翟(今河南禹州),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許昌市、長葛縣、登封市、寶豐縣以東,尉氏縣、郾城縣以西,密縣以南,葉縣、舞陽市以北一帶的廣大地區。南北朝時期東魏武定年間治所移至潁陰(今河南許昌),北齊則改為長社。隋朝初期曾廢黜潁川郡。唐朝時期復改為長社,後又曾改許州為潁川郡。
沛 郡:也稱沛國郡、沛縣,始建於漢朝初期。西漢建立後,漢高祖劉邦將家鄉泅水郡改為沛郡,治所在相縣(今安徽濉溪)。王莽改為吾符郡,東漢改為沛國。三國魏移治沛縣(今江蘇沛縣)。西晉還舊治,後復為郡,又移治沛縣。南朝宋移治蕭縣(今安徽蕭縣)。北齊時廢。早期沛郡所轄範圍,包括今安徽淮河以北、西肥河以東,河南夏邑、永城和江蘇省沛縣、豐縣等地。東漢時改為國,後又改回沛郡,所轄地域大為縮小,而且郡治屢有遷移。
2.堂號:
潁川堂:以望立堂。
沛國堂:以望立堂。

三、姓氏名人:

處祖茂:(公元1938~今),四川江津人。著名全國優秀教師,中學中教一級教師。
1938年生;1961年畢業於長沙師範學院,在國小執教,後轉中學任後勤併兼課、對植物學中的植物體型分類及演變有獨特見解,近年用有關論點指導學生寫小論文已多次獲縣市評獎。
199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獲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1993年獲省教改成果三等獎。1994年5後獲縣勞模稱號, 8月被評為縣十佳教師,9月被評為市優秀中青年教師。
1995年12月被評為縣教改能手。
處競香:(公元1964~今),女,湖南常德漢壽陽南塘鄉人。著名常德市優秀教師,國小一級教師。
1982年7月於漢壽七中高中畢業。1982年9月參加教育工作,後參加民師內招,於1988年入桃源師範學校學習;1990年中師畢業。
1990年8月調入陽市塘中心國小任教至今,現擔任國小語文教師兼任聯校少先隊總輔導員。學生成績一直名列聯校榜首。
1992年起,連續三年被縣人民政府記功。1995年被常德市授予優秀教師並記二等功。
處競香:(公元1964~今),女;湖南常德漢壽陽南塘鄉人。著名常德市優秀教師,國小一級教師。
1982年7月於漢壽七中高中畢業。1982年9月參加教育工作,後參加民師內招,於1988年入桃源師範學校學習;1990年中師畢業。
1990年8月調入陽市塘中心國小任教至今,現擔任國小語文教師兼任聯校少先隊總輔導員。學生成績一直名列聯校榜首。
1992年起,連續三年被縣人民政府記功。1995年被常德市授予優秀教師並記二等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