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宗教神職人員

藏族宗教神職人員
藏族宗教是人們創造的,並被民眾所利用。在長期的歷史時期,宗教之所以得以發揚,繁盛,很大程度上得助於宗教的神職人員。作為藏族遠古的宗教,起初與文學、歷史、藝術是混雜相揉,這種混合、混沌的宗教是人們集體創作,集體傳播,共同信仰的,他們與神的關係是平等的,人與神的聯繫也是直接的,每個人對神都可以祭祀膜拜。這種平等性,反映了原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係。隨著人們對巫術的越來越重視,一批人施用巫術以顯示神的威力,後來逐漸轉化為用巫術來顯示自己的法力,從而也就把這一批人推上了“神”的特殊地位。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剩餘產品。到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一批以專施巫術為生的宗教職業者,即巫師。巫師出現後,由他們掌管著祭祀、占卜等一切宗教活動,並通過宗教對一切社會活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起著指導作用。可以說巫師是西藏最早從事於精神文化的活動階層,不僅如此,他們還與部族首領相聯繫,掌握著社會的特權,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雪域西藏原有的宗教已不適應社會的生產力,人們思想意識有新的需求,於是從異域傳入的佛教,很快在高原落地生根,並且一舉擊敗藏族本教而居於正統地位。宗教的更迭除了教理,教規,聖地,信仰對象發生變化外,傳播、匯聚它的神職人員也發生了變化,於是本教的神職人員相應地被佛教神職人員—喇嘛所取代了,為了便於論述,下面分別述說。

一、藏族本教神職人員

藏族本教神職人員以巫師為代表。具體為:

1、叭直

叭直是四川冕寧縣、石棉縣蟹螺和九龍縣洪壩、灣壩部分藏族本教巫師的稱謂,漢語稱“大鼓和尚”,這些地區的藏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色彩濃厚的本教。同時,當地還有另一種原始宗教巫師稱為“叭比”,漢語稱“小鼓和尚”。“叭直”會念藏文經書,但不解其義,“叭比”,則不會念藏文經書,“叭直”無宗教組織和廟宇,平日居家從事生產勞動,受人邀請才外出從事請神、驅鬼、除病等宗教活動。“叭直”有妻室兒女,無特殊社會地位和特權,但普遍受人尊敬。法器有大雙麵皮鼓,盤形單面銅鈴,海螺,長號,拔等。民諺云:“藏族的皮鼓是拿著敲的,‘西番’的皮鼓是吊著敲的”。

2、書宛

書宛,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越西縣和雅安地區漢源縣少部分藏族本教巫師的職謂,漢語稱“大鼓和尚”。“書宛”系居家宗教職業者,無宗教組織和廟宇,平日從事生產勞動,受人邀請時才外出從事宗教活動。“書宛”的法器主要有小雙面鼓,海螺,盤形單面銅鈴,拔、羚羊角,念珠、印糟把模型木棍,野雞毛等。上述地區還有另一種占主要地位的原始宗教巫師“煞巴”。“煞巴”不會念藏文經書,“書宛”會念藏文經書,但不解其義。

3、北布

四川綿陽地區平武白馬藏族部落的巫師稱為“北布”,亦稱“白莫”。資歷老,有學問的“北布”又稱“北皆”,普通北布稱“北沙”,“北布”崇奉本教始祖辛饒。“北布”只限於男性,一般是父子相傳,但出師時一定要拜另一位有名望的“北布”為本師。“北布”無宗教組織和廟宇,平日居家生產,會念藏文經書,但只有“北皆”才懂藏文經義。“北布”專門主持祭祀,驅鬼除病,卜卦及婚喪禮儀。法器有大雙面牛皮鼓,盤形單面銅鈴,“五幅冠”,八舍(印檐把模型木棒)。

4、俄拉

俄拉,是管理田間的神職人員。由本教徒充任,每年一換,於11月19日辦交接手續。這種習俗主要流行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一帶的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區。“俄拉”的職責,專司一年之內從耕種到秋收,以至打碾入庫期間的一切宗教活動和田間管理。該職既施教權,也施政權,吃新糧必須由俄拉慣桑祀神之後方可。莊稼未收割前不準隨便動土,更不得在神山上放牧、割草,違者罰羊一隻。

二、藏傳佛教神職人員

藏傳佛教是在西藏獨有的社會意識形態,是在佛教傳入西藏後大量吸收本教的文化因素而形成的,因此在它的血管里流淌著藏族土著文化的血液。佛教在它本身固有神佛色彩基礎上,大量將藏族本教巫術、巫師的神聖性、神秘性攝入自己的宗教範圍之內,從而使藏傳佛教上通天神、下聯凡界的神職人員獨具風格。

1、乃炯神漢

乃炯神漢在過去西藏大大小小的巫群中,占有領袖地位,他不僅是擁有7700喇嘛的哲蚌寺的預言僧人,而且是達賴喇嘛和“甘丹頗章”即西藏地方政府的首席巫師,位居三品,尊為大喇嘛。他自稱是威猛無比的白哈爾神王的代言人,並且能表達北方護法神王赤烈結波和西方護法神王的重臣多傑常顛的意志,他降神時講出的“神諭”,具有不容抗拒的權威性。

關於乃炯神漢的來歷,據傳說在公元8世紀末期,雄才大略的赤松德贊王,在雅魯藏布江邊修建了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他必須找一位威猛無比的神抵,為這個壯麗的寺院護法,才能保證寺院和佛法不受損害。依照佛法大師白瑪郡乃(蓮花生)的建議,派人出使巴達霍爾國,要請該國的護法神王白哈爾來西藏,因為白哈爾神通極大,當過天上眾神之主旺波結欽的護法。巴達霍爾國王拒絕了藏王的要求,藏王便命令王子牟赤贊普,率領吐蕃大軍,發動了一次劫奪護法神的戰爭,巴達霍爾王兵敗求和,白哈爾神被迎進桑耶寺。

到公元12世紀末,藏傳佛教蔡巴噶舉派創世人喇嘛香,在拉薩東郊蔡公堂修建了一座寺院。桑耶寺的白哈爾神王,被迎請到工堂寺坐鎮護法大殿。若干年後,工堂寺住持與白哈爾神王發生衝突。住持一怒之下,將神王的塑像連同衣袍盔甲通通裝進一口大木箱,扔進波濤洶湧的拉薩河。木箱漂流到下游10餘公里處,即現在哲蚌寺以南的河沿,被一位在山洞裡修密宗的喇嘛久巴·絳秋班典得到。白哈爾神王化為一隻小白鴿,飛進山下一棵巨大的“朝哇”樹間休息隱去了。喇嘛嘆息說:“啊卡!本想在山上建一個‘乃欽’(大靈地),看樣子神不願意去,只好在山下建立一個‘乃炯’(小靈地)了”。於是,他和徒弟在“朝哇”樹周圍壘了許多石頭,修了一座小小的神壇,供養威猛的護法神。這就是最早的乃炯神廟。

公元1416年,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指示弟子絳央曲結,在乃炯神廟上方不遠處建成舉世聞名的哲蚌寺。該寺第10任法台根頓嘉措,正式請乃炯擔任哲蚌寺的護法神。這位法台後來被追認為第二世達賴喇嘛,三世達賴索朗嘉措接著把乃炯抬到黃教總護法的高位,五世達賴阿旺·洛桑嘉措掌管西藏政教大權之後,乃炯成了達賴喇嘛和西藏地方政府的首席護法,代表東南西北四位護法大神,特別是代表北方護法神王赤烈結波和西方護法神王松吉結波的重臣多傑常顛決斷西藏政教大事,他不僅是達賴喇嘛的首席巫師,而且還被推舉為藏傳佛教巫師的首領。

乃炯神漢在降神時,身穿金甲戰袍,胸嵌護心銅鏡。左右各一位“貢保”(助手)護持,後面跟一大群侍從奴僕,跌跌撞撞從神抵中奔出,轉入護法神殿。這時上百位乃炯神殿的僧人,一起大聲誦經,使勁吹奏嗩吶、法號,敲出皮鼓饒拔,松煙瀰漫,宗教氣氛十分濃烈。“貢保”給他戴上一項華美的金盔,用盔帶死死勒在他的下巴,神漢頓時呼吸短促,面龐紅脹,全身顫抖,降起神來。到高潮時,往往蹦離法座,發瘋似地舞動刀矛弓箭,前後左右亂砍亂殺,似乎巫師的軀殼裡確實裝滿神的靈魂。發完神諭,神氣消退,癱在法座上。“貢保”趕緊解開盔帶,使其慢慢恢復正常。

藏曆正月拉薩“傳召”期間,有一大隊名叫“松窮哇”的古裝兵士,前來充當儀仗隊,在屋頂平台上偎桑鳴放火槍,齊喝一種叫“觀”的古老戰歌,迎請他到拉薩主持規模盛大的驅魔送鬼法會。

2、拉莫巫師

大約在300年前,拉薩東邊30里的德慶桑阿崗,住著一個脾氣古怪的人。有一天,路過拉莫地方,突然像得了羊角風一樣抽搐,自稱大梵天王附體,嘴裡發出種種奇怪的聲音,舞出種種奇怪的動作,許多百性趕來圍觀。接著他抽出鋒利的短刀,在石崖上雕刻出一個朗色天王(為佛教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聞天王像。身綠色,右手持經帽,左手持吐寶獸,因此又為佛教徒尊為財神)。並宣稱:“只要朗色天王在此,我拉莫神漢的傳承不斷”。這位拉莫神漢,被尊為天上眾神之王大梵天王和司財富的朗色天王的代言人,在他頭一次發神的草灘上,修建了一座瑪尼崗聖殿,專門供他祭祀和降神。

從那時到現在,拉莫神漢傳承了13代。在漫長的歲月里,拉莫神漢由一個小小的地方巫師,變為西藏地方政府的專職護法,參與西藏政教大事的預言決斷。例如在尋找達賴喇嘛轉世靈童時,好幾代拉莫神漢做出過貢獻。因此,他們經常得到非常優厚的賞賜,分封了許多莊園和奴錄,十二世達賴喇嘛赤烈嘉措,授予神漢“達喇嘛”(負貴主持活佛政務的僧人)頭銜,親自在封文上加蓋自己手印,十三世達賴土登嘉措,把他的地位提高到三品扎薩。拉莫還被尊為歷代班禪大師的“烏拉”,即守護大神。七世班禪丹巴尼瑪親手塑制一個大梵天王神像,派人送到拉莫姜雄神壇供養。

拉莫姜雄的政治地位,經濟實力不斷提高,形成他擁有兩處護法神殿,三處喇嘛寺院,8大8小16個莊園,一座巨大的神宮府邸,管轄兩千農奴和奴隸的降神者王國,成為西藏巫師的培訓中心。

在拉莫降神王國里,有兩處壇場,一處是瑪尼崗,那是第一代神漢發神的地方。雖然簡陋,卻十分神聖,每月藏曆初八,護法必定來這裡降神;另一處是強久喬神廟,此處原是樹林中一處別墅供神漢全家遊玩的,後來青海德慶滾寺夏仲嘎波喇嘛,將它改建成寺廟,拉莫神漢大部分降神活動,都在這裡舉行。廟裡有專為降神服務的30位僧人,主要職責是降神時演奏各種宗教樂器,例如法號,嗩吶,饒拔,羊皮鼓,人骨號等,製造一種使人心慌意亂的狂熱情緒,召喚遠在白雲藍天之上的神儘快附到降神人的身上。拉莫降神時站在一張價值昂貴的犀牛皮上,用金箭戮住自己的肚皮,同時讓頭上的白海螺顫悠悠抖動。每年藏曆正月初四、拉莫神漢要到拉薩布達拉宮,給達賴喇嘛作例行降神。此外,拉莫神漢還要定期前往日喀則為班禪大師降神祈福,消災祛病。

在拉莫姜雄的神漢中間,他們盛行父子相傳,女婿不能繼承,養子,繼子,外甥,侄兒都不能繼承。神漢的兒子被稱為“宇色”,即“骨頭傳承的後代”,又叫“達窮”。他從小接受嚴格的降神訓練,掌握相當的功力,經達賴批准,舉行正式降神儀式慶典,然後才能從事降神的職業,擔任貴族頭銜。

3、丹瑪森康女巫

西藏女巫很多,其中地位最高,名聲最大,便是丹瑪森康。她是黃教道場哲蚌寺的護法,降神時自稱阿尼瑪卿山神女丹瑪扎吉瑪神女附體。這個神女是本教的古老山神,公元8世紀時密教大師蓮花生自稱把她降伏,使她成為藏傳佛教12位女護法神之一。

丹瑪森康女巫住在哲蚌寺東側,那裡有一座白色神宮。她在神宮裡修行和降神,也在這裡生兒育女,繁衍後代。她結婚後至少要生一女兒,並且把降神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因為丹瑪森康的巫統是母女相承的。

傳說很早以前,神女曾給達賴二世根敦嘉措奉送過阿尼瑪卿雪山的雪獅之奶。有一天,根敦嘉措正在該寺一個叫“甲”的僧院裡閉目靜修,忽然看見一位美麗的牧女,騎著金色的牝鹿,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他面前,捧出精製的陶罐,微笑著說:“大師,我是安多阿尼瑪卿雪山神女,特意給你送來潔白的雪獅乳汁,喝了不僅能延年益壽,而且佛法將大為精進。”根敦嘉措非常高興,伸出無名指彈酒數滴,祭奠天神、地神、龍神,自己品嘗3口,將剩餘的倒進一口供哲蚌寺7700名喇嘛飲茶的巨型銅鍋,招呼所有的僧人都來享受雪山神女布下的恩澤。直到今天,哲蚌寺僧人還相信,第四輪茶里有雪獅奶!當全體僧人集中措欽大殿,邊喝“芒恰”茶(全體僧人集中誦念經文時喝茶稱為芒恰)邊進行祈禱的時候,總有一名年輕僧人用充滿渴求的聲音唱誦:“雪山女神啊!請進來吧!請進來吧!”他們似乎看到女神騎著金鹿,從容微笑著走進來,將雪白的獅奶倒進茶鍋,於是每人掏出大木碗,斟滿酥油茶,喝得有滋有味。

到五世達賴阿旺洛桑嘉措的時候,住在拉薩北郊娘熱山溝的一名婦女,自稱雪山神女丹瑪扎吉瑪附身,在大昭寺附近發起“神”來了。這件事引起哲蚌寺僧人極大興趣,把她請進寺院降神護法。與阿尼瑪卿山有關的“甲”、“帕底”和“廣如”三個僧院,給這位婦女供奉了相當數量的財物,土地和奴隸,並且在寺廟東邊陡峭的山坡上,修了一座頗為壯觀的丹瑪森康白色神宮,作為她居住和降神的壇場。她就是丹瑪森康第一世護法女巫。

在哲蚌寺,每年為雪山神女舉行兩次盛大的祭祀活動,都在寺院後山“哲蚌烏孜”神殿舉行。夏祭,藏話叫“雅索”,是藏曆六月十三到十五;冬祭,藏話叫“貢索”,則在藏曆十月初一至初三舉行。祭祀的目的是讓雪山神女更加賣力地保持寺廟和僧人的利益,更加勤快地送雪獅奶汁,全寺院最有權勢的大喇嘛,都要爬到懸崖陡壁上的“哲蚌烏孜”神殿,甸甸在雪山神女的代言人丹瑪森康面前,恭聽她發布的種種“神諭”。

丹瑪森康女巫還經常出入布達拉宮和羅布林卡,給達賴佛爺降神,幫助他決斷許多重大問題。丹瑪森康女巫降神時,即使是威名顯赫的乃炯護法、噶頓護法、拉莫護法,都只能在日光殿外蹦跳叫喊,唯有代表阿尼瑪卿雪山神女的丹瑪森康女巫可以進入殿內,面對達賴喇嘛降神。

在丹瑪森康女巫降神時,先由傭人幫她穿上七彩斑斕的緞子神服,胸嵌閃閃發亮的護心明鏡,頭戴飾有金塔和五佛的美麗金冠,冠前墜滿七色流蘇珠串。兩個“貢保”,也就是降神執事,將她護送到神壇坐定,並且將帽子繫緊,巫女立刻面目紅脹,兩眼呆滯,全身顫抖,如同雪山神女的靈魂附在了她的體內。求神者來到她面前,獻哈達,獻酒,陳述自己請求神解答的疑難。接著,女巫口裡發出一些尖利的聲音,據說這是鷹的叫喚,誰也弄不清這些聲音的含義,只有女巫的“仲譯”(秘書)自稱懂得其義,並記在鋪了一層薄薄白土的木盤上。事後女巫神氣消失,由傭人或“貢保”攙扶著到另一間屋子,在身上灑些涼水,使她慢慢清醒。至於解答求神者疑難的事,交給了“仲譯”全權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