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簡介

傳說玉泉院是五代時陳摶老祖所建。在當地還流傳著幾句俗諺:“山是道家山,樹是皇王樹,華山不納糧,不得亂砍樹。”原來當年陳摶老祖與趙匡胤對弈華山,趙匡胤將華山輸給陳摶,又免其賦稅,自此有許多方術道士來此修行。華山上72個半懸空洞就是當年道士們的修行之所。道教教義講究施法自然,以雲氣為糧,白云為屋,清風為馭,日月為燈,如今華山上的道士也是以此來修行的。

康有為曾寫詩讚美道:“谷口清泉引曲流,長廊回醫樹無憂。泉水岳色可忘出,讓與希夷睡萬秋。” 希夷祠分前、後兩殿。前殿左側是“華山全圖碑”,右側是宋代書法家米芾手書“第一山”石碑。後殿有陳摶塑像。山蓀亭建於一塊大石上,據說陳摶常在此觀賞山景,著書立說。亭旁有一古樹,名為無憂樹,傳為陳摶手植。
玉泉院的大門是在原址上按照歷史記載修建的,為明柱挑檐式建築。大門的近上方懸掛著郭沫若題寫的匾額“玉泉院”,蒼勁有力。大門前邊路旁高大楊樹,為當年馮玉祥駐軍時親手栽植。大門裡邊的巨石上,醒目地刻有“水利救民”、“人類平等”、“破除迷信”等字樣,也是出自馮玉祥之手。玉泉院綠蔭蔽天,迴廊曲折,歷來登華山的遊客多先在此歇腳,隨後出發登山。
主要景點
石舫

石舫也即“石船”。一泓清水,中間築有石船,船上有畫艙,並有曲橋與池岸銜接。憑欄觀賞,山影倒映,游魚相樂,水天一色,饒有意趣。
無憂亭
位於院的西北角,為正方形挑檐式建築。這裡地勢較高,視野開闊,晴天可清晰地看見渭南,風景優美,站在此處觀覽,有樂而忘憂之感,故起名無憂亭。當地民謠曾說道:“玉泉院內西北角,天大的事能睡著。”
山蓀亭
山蓀亭為一座圓亭,建在巨石之上,據說為五代時陳傳所構建。在這裡陳摶寫《釣潭集》、《三峰寓言》等著作。北宋時蘇東坡及清初顧炎武、王宏撰等都先後進行過修葺。
無憂樹

玄峽
無憂樹西邊的巨石上鐫有“玄峽”兩個大字。再往西邊,有一兩層石亭叫過水亭,是當時玉泉水流經之處。
希夷洞
山蓀亭的西邊,有一石洞,是宋朝皇佑年間賈得升親手開鑿,洞內有陳摶臥像一尊,據說,遊人如果身體哪個部位痛,就用手摸哪個部位,摸後便不會再痛。這裡還刻有“崇寧癸未三月”題記。
通天亭
通天亭建於1960年,因此地原有通天宮與峰頂通天門遙相對應而得名,亭的位置恰在進山沖道處,遊人至此,飽覽勝景,只覺得:水石環華址,春風上野亭。看天聊自廣,笑擁萬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