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茯苓浸酒
處方
白茯苓5兩,甘菊花2兩,山茱萸2兩,菟絲子3兩(酒浸3日,曬乾,別搗為末),肉蓯蓉2兩(酒浸1宿,颳去皺皮),栝樓根2兩,防風2兩(去蘆頭),熟乾地黃2兩,天雄2兩(炮裂,去皮臍),牡丹2兩,人參1兩(去蘆頭),白朮1兩,牡蠣1兩(為粉),黃耆2兩,紫菀1兩(洗,去苗),菖蒲2兩,石斛1兩(去根),柏子仁1升,杜仲2兩(去粗皮,炙微黃),蛇床仁1兩,遠志2兩(去心),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乾薑2兩(炮裂),赤芍藥2兩,牛膝2兩(去苗),萆薢2兩,狗脊2兩,蒼耳子2兩,虎脛骨1兩(塗酥,炙微黃),鼠粘子1兩(微炒),桔梗1兩(去蘆頭),羌活2兩,牛蒡根2兩,枸杞子半兩,晚蠶沙3兩(微炒),續斷2兩。
製法
上銼細,和勻,每斤藥以生絹袋盛,用酒2斗,於瓷瓮中浸,密封2-7日,開封。
功能主治
骨節酸痛,行步艱難,肩背傴僂,言語謇澀,口面斜,中風失音,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
茯苓浸酒(《聖濟總錄》卷九)。《普濟方》有當歸、細辛。
注意
忌生冷、油膩、豬雞肉、粘滑物。
出處
摘錄《聖惠》卷二十五
中藥方劑之茯苓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