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
茯苓2兩,蘇子2兩,杏仁(去皮尖)2兩,橘皮1兩1分,防己1兩1分,葶藶(紙炒)1兩1分。
處方來源
《三因》卷十四。
方劑主治
面腫,小便澀,心腹脹滿。
製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桑白皮湯送下。
中藥方劑之茯苓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茯苓蘇子丸具有治療面腫,小便澀,心腹脹滿等功效。
茯苓2兩,蘇子2兩,杏仁(去皮尖)2兩,橘皮1兩1分,防己1兩1分,葶藶(紙炒)1兩1分。
《三因》卷十四。
面腫,小便澀,心腹脹滿。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30丸,食後桑白皮湯送下。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白蘇子:別名:荏子、玉蘇子。果實入藥,有化痰止咳平喘之功能。
概述 藥品簡述 用藥禁忌 中藥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肺丸,治療肺病的中藥丸劑。理肺丸用於解表寧嗽,宣肺化痰。主治感冒咳嗽,痰飲喘嗽,交冬即發,倚息難臥。
理肺丸 參蘇理肺丸 洋參保肺丸 蛤蚧養肺丸 健肺丸《餐桌上的中藥茯苓》是2011年廣州新華出版發行集團,廣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文迪。
內容簡介 目錄化痰丸,處方藥劑,用於快脾順氣,化痰消食。主治痰濕食積內阻,咳嗽氣喘,胸膈脹悶。痰飲。久喘或作或止者。酒食生痰,胸膈滿悶,五更咳嗽。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滌痰丸用於清熱化痰,開瘀化痞。主治痰火瘀結,氣急瘋癇,濕熱咳嗽,喘滿胸悶,痰涎壅盛,大便燥結。
滌痰丸成品藥劑 滌痰丸--《內外驗方秘傳》卷下 滌痰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蘇葶定喘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宗金鑒》卷三十。具有瀉飲降逆之功效。主治飲停上焦攻肺,喘滿不得臥,面身水腫,小便不利者。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寧志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仁齋直指方》卷十一。具有滋陰補氣,益智寧神之功效。主治心虛血少、驚悸怔忡,癲癇。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控涎丸,中醫方劑名。出自《理瀹駢文》。主治風痰,熱痰、濕痰、食積痰,及痰飲、流注、痰毒等。
組成 用法用量 主治 方義 使用注意沉香降氣丸,中醫藥方,適用於一切氣聚,胸膈脹滿,不思飲食。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