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岳石樑

作者:湯顯祖 [4]石帆:石樑之兄,名元聲,湯顯祖同年進士。 這四部作品中,湯顯祖最得意,影響最大的當數《牡丹亭》。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與岳石樑

作品年底:明代

作者:湯顯祖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石樑過我,風雨黯然,酒頻溫而易寒,燭累明而似暗。二十餘年昆弟道義骨肉之愛,半宵傾盡。明日送之郡西章渡[1],險而汔濟[2],兩岸相看,三顧而別。知九月當更盡龍沙之概[3]。見石樑如見石帆[4],終不能了我石帆之願也。

作品注釋

[1]郡西:當指臨川郡西,時作者罷官家居。

[2]汔(qì):盡。

[3]龍沙:在江西新建縣北,亦名龍岡。《水經注》謂舊俗九月九日登高處。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用其意。

[4]石帆:石樑之兄,名元聲,湯顯祖同年進士。萬曆二十四年,以工部都水司郎中參兵部尚書石星,被謫為民。

作品賞析

該文選自《湯顯祖詩文集》卷四十六。岳石樑,名和聲,字石樑,嘉興(今屬浙江)人。曾出守慶遠,擢惠潮道參政,改補九江,官至薊遼巡撫,與其兄元聲(字石帆)均為作者好友。這封短柬生動地寫出了他們之間深厚綿綿的友情。

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江西臨川人。出身書香門第,為人耿直,敢於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權貴,曾任太常博士及一些下層官職,四十九歲時棄官回家。他從小受王學左派的影響,結交被當時統治者視為異端的李贄等人,反程朱理學,肯定人慾,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對他影響很大。在文學思想上,湯顯祖與公安派反覆古思潮相呼應,明確提出文學創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張,把思想內容放在首位。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體體現。湯顯祖雖然也創作過詩文等,但成就最高的還是傳奇。他是我國古代繼關漢卿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戲劇家。他的戲劇創作現存主要有五種,即“玉茗堂四夢”(或稱“臨川四夢”)及《紫簫記》。“玉茗堂四夢”即《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這四部作品中,湯顯祖最得意,影響最大的當數《牡丹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