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

面癱

面神經炎俗稱面神經麻痹(即面神經癱瘓)、“歪嘴巴”、“吊線風”,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疾病。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不受年齡限制。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基本信息

簡介

面癱即指面部肌肉癱瘓 ,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面神經受損而引起的病症,多發生於單側。患病2年內沒有完全恢復的稱早期面癱,2年以上的稱晚期面癱。主要表現是面部運動功能障礙,如:口角流涎、口眼歪斜、面部表情怪異、僵硬等。

病因

1、感染性病變。多是由潛伏在面神經感覺神經節內休眠狀態的帶狀皰疹被激活引起。

2、心理因素是引發面神經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經麻痹發生前,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存在身體疲勞、睡眠不足、精神緊張及身體不適等情況。

3、由於外傷、手術、面神經炎、占位性疾病誘發。

4、耳源性疾病。

5、腫瘤。

6、中毒:如酒精中毒,長期接觸有毒物。

7、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維生素缺乏。

8、血管機能不全。

9、先天性面神經核發育不全。

10、Bell麻痹。

引起面神經炎的病因有多種,臨床上根據損害發生部位可分為中樞性面神經炎和周圍性面神經炎兩種。中樞性面神經炎病變位於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之間的皮質延髓束,通常由腦血管病、顱內腫瘤、腦外傷、炎症等引起。周圍性面神經炎病損發生於面神經核和面神經。

周圍性面神經炎的常見病因為:①感染性病變,多由潛伏在面神經感覺神經節病毒被激活引起;②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③自身免疫反應;④腫瘤;⑤神經源性;⑥創傷性;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長期接觸有毒物;⑧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維生素缺乏;⑨血管機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經核發育不全。

分型

根據病變部位不同,一般分為兩種:

中樞性面癱

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中樞間的病損所引起的面肌癱瘓為核上性面癱,或稱中樞性面癱。其特點是:

1、病損對側眼眶以下的面肌癱瘓;

2、常伴有面癱同側的肢體偏癱;

3、無味覺和涎液分泌障礙。

周圍性面癱

面神經核及面神經病損所引起的面癱稱周圍性面癱。其特點是:

1、病變同側所有的面肌均癱瘓;

2、如有肢體癱瘓,常為面癱對側的肢體受累,例如,腦幹病變而引起的交叉性癱瘓;

3、可有病側舌前2/3的味覺減退及涎液分泌障礙。

臨床表現

面癱的臨床表現十分特殊:多數病人往往於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 平坦、口角 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病側不能做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於淚點隨下瞼內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併發症

面癱面癱
面癱 恢復後或恢復過程中出現的面部症狀,主要有:

1、面肌纖維性痙攣:變性的神經再生重新支配肌肉後,患側表情肌常有不同程度的攣縮,表現為患側眼裂縮小,鼻唇溝過深。

2、面肌痙攣:發生於一側面部表情肌的陳發性不自主的痙攣或抽搐,多出現眼瞼、上唇方肌及提口角肌抽搐,嘴歪口斜,病側眼裂變小,有時、會出現面部肌肉萎縮。

3、面肌連帶運動:是閉眼時口角向患側運動,或口角運動時患側閉眼。

4、鱷魚淚症候群:此症患者流淚時常伴有面肌痙攣或彌散的面部肌肉反應。

5、面部神經麻痹:患者會有面部麻痹的感覺,並伴有舌頭麻痹。

診斷

根據起病形式和臨床特點,診斷並不困難。本病應與中樞性面癱,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引起的面神經麻痹,以及後顱窩炎症、腫瘤所致的面神經麻痹等相鑑別。

瞬目運動

仔細觀察患者瞬目情況,可見雙側瞬目運動不對稱,這種現象意義較大。如囑患者做瞬目運動,則輕度麻痹側,瞬目運動緩慢且不完全。

睫毛征

囑患者強力閉眼,正常人在強力閉眼時,睫毛多埋在上下眼瞼之中。當面神經麻痹時,則睫毛外露,尤其是在輕度麻痹的情況下,用力閉雙眼,開始睫毛不對稱現象並不明顯,但經過短暫時間之後,輕度麻痹側的睫毛便慢慢顯露出來,稱為睫毛征陽性。

眼瞼震顫現象

強力閉合雙眼,檢查者用力板其閉合的上瞼,此時感到一側上瞼有細微的肌肉攣縮性顫動現象,另一側則沒有。這種現象存在,說明有輕度面神經麻痹,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多見。

斜卵園口征

囑患者張大口,輕度面神經麻痹時,患側口角下垂呈斜的卵園型口。與此三叉神經運動支麻痹的斜卵園形口之不同點,在於無下頜偏斜。中樞性面神經麻痹時,此征不明顯。

治療

針灸療法

面癱面癱治療

針灸治療,並以手法為主,治療過程中不加用藥物或電針。

法則:祛風通絡。

處方:合谷、太沖、牽正、頰車透地倉,地倉透頰車,風池,下關,迎香,承漿或頰承漿。每次選三或四穴。

加減法:眼瞼不能下合、露睛流淚者,加攢竹、魚腰、絲竹空,陽白透魚腰。耳後痛者,加翳風。味覺減退者,加廉泉。

手法:平補平瀉,抽針法。

操作:合谷,太沖,風池針用瀉法,下關,牽正,迎香,平刺,採用平補平瀉法,陽白向下平刺透魚腰,地倉向頰車平刺,頰車向地倉斜刺,並採用抽針法,使面肌向後抽動,留針20分鐘。余穴均用平補平瀉法。

外科療法

外科治療主要針對晚期面癱。外科治療可以分為靜態治療和動力性治療。

靜態治療主要是將闊筋膜成條狀移植於面部,治療後靜態情況下雙側面部表情對稱,但動態下患側不能隨健側運動。

動力性治療一般分為二期,一期是將從患者小腿取下的神經與健側面神經吻合,移植神經末端置於患側,待6個月到1年神經從健側長入患側後,實施二期手術,即移植帶血管神經的肌肉,選擇的肌肉可以為股直肌、股薄肌、背闊肌等,治療3個月到1年後靜態與動態都可達到雙側表情的對稱。

對急性期的面神經炎一旦確診,應儘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對症治療。如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容易造成面癱後遺症。

護理

心理護理

面癱面癱
患者多為突然起病,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於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後遺症,這時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徵,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病人情緒穩定,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
護眼
由於眼瞼閉合不全或不能閉合,瞬目動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長期外露,易導致眼內感染,損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護的非常重要的,減少用眼,外出時戴墨鏡保護,同時滴一些有潤滑、消炎、營養作用的眼藥水,睡覺時可戴眼罩或蓋紗塊保護。
局部護理

熱敷祛風:以生薑末局部敷於面癱側,每日1/2小時;溫濕毛巾熱敷面部,每日2—3次,並於早晚自行按摩患側,按摩時力度要適宜、部位準確;只要患側面肌能運動就可自行對鏡子做皺額、閉眼、吹口哨、示齒等動作,每個動作做2個八拍或4個八拍,每天2—3次,對於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縮及促進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癱患者應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臉,避免直接吹風,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康復訓練

面癱面癱康復治療
患側面部表情肌出現運動後,進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復訓練可明顯地提高療效。面癱時主要累及的表情肌為枕額肌額腹、眼輪匝肌、提上唇肌、顴肌、提口角肌、口輪匝肌和下唇方肌。進行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訓練,可促進整個面部表情肌運動功能恢復正常。在訓練時應根據患者的不同症狀選擇下述的治療方法,每日訓練2—3次,每個動作訓練10—20次。

預防

預防面癱、面肌痙攣,關鍵還是要注意防寒,尤其是要根據氣候避免寒風長久拂面(不可貪圖涼爽);平時多進行運動,加強鍛鍊,提高人體的正氣,“正氣存內,邪不可乾”,人體內正氣旺盛,風邪不易侵入;還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閒適、足夠的睡眠時間;在飲食上注意,既可增強體質,又可增強抗病能力。已患了面癱,就應及時求醫治療,採用中醫手段治療應是首選,可以達到標本兼治,以防留下後遺症

心理危害

精神萎靡

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患者會產生精神萎靡、情緒低落,還會常常感到疲勞,甚至對任何事情毫無興趣,變得消極,對人生失去信心。

性格自卑

當臉上患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性格會變得越來越自卑,性情會越來越自閉,不願與任何人交往,我行我素、自作主張,從而常犯錯誤、遺憾終生。

多症並發

長期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身體可能會出現相關病變,肝、腎、臟腑功能、微血循環系統都會受之影響,久而久之,則會導致腦、腎、臟腑功能衰竭、氣血虛弱、陰陽失調、貧血、失眠、憂鬱、面肌攣縮、聯帶運動、面肌痙攣、上瞼下垂、精神病等病症的發生,危害人身健康。

注意事項

1、治療期間,忌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熱性補藥,熱性食物,煙,羊肉、狗肉,帶魚,白酒、大蒜、大蔥、海鮮、麻辣火鍋、濃茶咖啡等。

2、多食新鮮蔬菜、粗糧,如黃豆製品,南瓜,玉米,洋蔥,瘦肉,山楂,海帶,大棗,苦瓜,絲瓜,冬瓜,黃瓜,甜瓜,香蕉、瘦肉、大棗等。

3、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並加足底按摩

4、減少光源刺激,如電視、電腦、紫外線等。

5、功能性鍛鍊如:抬眉、雙眼緊閉、鼓氣、張大嘴、努嘴、示齒聳鼻等。

6、用毛巾熱敷,每晚3-4次,勿用冷水洗臉,遇風、雨、寒冷時注意頭部保暖。

7、適當運動、加強身體鍛鍊、常聽輕快音樂、心情平和愉快、保證充足睡眠。

8、每天堅持穴位按摩

食療

中醫認為面癱多因脈絡空虛,風寒之邪侵襲,或風熱、風痰、瘀血阻滯經脈,氣血失和,引起筋肌弛緩不收。若早期重視中藥加針灸療效佳良。西醫則主張早期套用糖皮質激素以及改善血循環、營養神經、抗病毒等類藥物。但如果過用激素,將產生許多反作用和副作用,讓人肥腫難分、水鈉瀦留、免疫力下降,恢復緩慢。

在進行醫生定出的治療方案下,我們可以配合科學的飲食方法,可以有效的輔助治療面癱。可選擇如下食療方法:

1、防風粥

防風10—15克,蔥白口莖,粳米30—60克,前兩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藥汁,煮成稀粥,溫服。本方功可祛風解表散寒,適用於風寒襲絡引起的面癱,肌體肌肉酸楚等。

2、薄荷糖

簿荷粉30克,白糖500克,將白糖放入鍋內,加水少許,文火煉稠,後加入薄荷粉,調勺,再繼續煉於不粘手時,即成本方具有疏風清熱,辛涼解表的功效,對於突然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咽乾微渴等症有效。

3、川芎白芷水燉魚頭

川芎3—9克,白芷3—9克,鱅魚頭500克,蔥、胡椒、姜、鹽適量。武火燒沸,再以文火燉半小時,分早、晚食魚喝湯。本方功能祛風散寒、活血通絡,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面癱。

4、薑糖蘇葉飲

紫蘇葉3—6克,生薑3克,紅糖15克,以沸水浸泡5—10分鐘。本方具有流風散寒,常浸解表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諸症。

5、大棗粥

大棗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煮至熟爛成粥,本方功能補氣養血,適用於氣虛弱之口眼歪斜,氣短乏力者。

6、參枸蓮蓉湯

白人參枸杞子葡萄乾各2克,蓮子肉,山藥各2克,肉蓮蓉火麻仁各12克,橘紅3克,大棗,胡桃肉各2枚,煎湯取藥汁服,口服2—3次。本方有補中益氣,兼滋養肝腎之陰的功效。

7、生地蠍子

生地黃20克、枸杞子10克、全蠍3至5隻、天麻10克、豬肉100克及陳皮、生薑適量煲湯。其中全蠍為治風要藥和著名的昆蟲食品,與各藥食料相配,能滋養陰血、祛風通絡,適合中期和恢復期病人尤其是素來肝腎陰虛,伴頭暈耳鳴肢麻,外風、內風兼見者飲用。而孕婦慎用。

8、參芪烏雞湯

備黨參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絲雞四分之一只除去皮脂,生薑2片,煲湯飲食。本湯可以補虛扶正、祛痰糾偏,適宜恢復期氣血較弱的患者使用。

另外,當症狀穩步改善後,病人尚可咀嚼口香糖(香口膠),雙側均可,而以患側為主。通過主動鍛鍊相關筋肉,促進功能恢復。

疾病分類導航

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地異常生命活動過程,並引發一系列代謝、功能、結構的變化,表現為症狀、體徵和行為的異常。 疾病是機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受病因損害作用後,因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 一定的原因造成的生命存在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體的形態和(或)功能發生一定的變化,正常的生命活動受到限制或破壞,或早或遲地表現出可覺察的症狀,這種狀態的結局可以是康復(恢復正常)或長期殘存,甚至導致死亡。
傳染病心理疾病遺傳病先天性疾病
泌尿科疾病口腔科疾病眼科疾病兒科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