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èi cháng dào zào yǐng jiǎn chá
操作名稱
胃腸道造影檢查
適應證
1.胃腸道鋇劑造影檢查 胃腸道造影能顯示其內腔和黏膜皺襞、形態和功能等,對胃腸道常見病,如潰瘍、癌腫等,有重要診斷價值。儘管CT、MRI等新影像技術最近已套用於胃腸道腫瘤的檢查,鋇劑造影仍是胃腸道腫瘤檢查的首選和主要方法。亦可藉助胃腸道的位置和形態改變,對腹內腫塊可作出定位診斷。能判斷消化道癌腫的浸潤範圍與程度,可估計手術切除的可能性,亦可作為對胃腸道病變治療過程中的療效隨訪觀察。
2.藥物輔助造影檢查,是利用某些藥物改變胃腸道的功能或消除某些功能異常,達到詳盡顯示病變的目的。例如用抗膽鹼藥如鹽酸山莨菪鹼,降低胃腸道張力,有利於顯示胃腸道黏膜面的細微結構及微小病變;用於消除胃腸道痙攣,使某些異常如潰瘍龕影得以顯示;幫助鑑別狹窄是痙攣性還是器質性。
3.胃腸道的血管造影對診斷胃腸道血管病變、腫瘤浸潤等都具有診斷價值。
禁忌證
準備
患者在鋇餐檢查前一天晚飯後禁食,次晨空腹至放射線科接受檢查。如不禁食,胃內容物可影響胃腸形態的觀察;服某些藥物則可影響胃腸道功能。幽門梗阻患者,應先洗胃,抽淨胃內容物後再檢查。
操作方法
1.鋇劑造影檢查
(1)按檢查範圍可分為:
①上胃腸道造影: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及上段空腸;
②小腸系造影:可在上胃腸道造影后每隔1~2小時檢查一次,用於空、迴腸及回盲部的檢查;
③結腸造影;分為鋇劑灌腸造影及口服法鋇劑造影,前者為檢查結腸的基本方法。
(2)按造影方法可分為傳統的鋇劑造影法和氣鋇雙重造影法。
①傳統的鋇劑造影法包括:
A.黏膜法:套用少量鋇劑以顯示黏膜皺襞形態,結構,為黏膜像;
B.充盈法:套用較多鋇劑使受檢部位完全充盈,顯示其輪廓、形狀和蠕動等,為充盈像;
C.加壓法;適當壓迫受體檢部位,推開較多的鋇劑以顯示病變的某些特徵,為加壓像。
②氣鋇雙重造影法;簡稱雙重造影,是先後引入氣體與鋇劑,使受檢部之黏膜面均勻塗布一層鋇劑,氣體則使管腔膨脹,以顯示黏膜面的細微結構及微小異常。
(3)小腸灌鋇造影:為了檢查小腸還可用小腸灌鋇造影。將十二指腸導管置於十二指腸遠端,在透視下於5~6分鐘內灌注低濃度鋇劑500~600ml,觀察小腸情況。一般20~30分鐘到達回盲部;多注入氣體並用抗膽鹼藥行低張雙對比造影。
2.血管造影
動脈造影主要用於鋇劑檢查無所發現的胃腸道出血和和腫。在急性大出血和腹部外傷出血可立即確定出血部位,以便迅速行血管栓塞治療或手術治療。
造影方法是以經股動脈穿剌,在透視監視下,將特殊曲度的導管插入腹腔動脈、腸系膜上動脈或腸系膜下動脈,注入造影劑,快速連續攝影,可顯示血管發育異常和腫瘤的異常血管,如有大出血可見造影劑自血管逸出。這種將導管放入主動脈一級分支的方法為選擇性動脈造影(selective arteriography)。發將導管放入第2~3級分支如胃十二指腸動脈、右結腸動脈等,為超選擇性血管造影(superselective angiography)。造影劑量可以大為減少,顯影更為清楚。
門靜脈造影:對於門靜高壓、食管或胃靜脈曲張的患者,可作門靜脈造影以及顯示側支循環的走向和程度,為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資料,也可作療效的追蹤觀察。
3.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或口服胃復安(滅吐靈)可以增強胃腸道緊張力,促進蠕動,在小腸檢查時可縮短鋇劑運行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1~2小時)觀察全部小腸。將甘露醇混合在鋇劑內服用,也能使鋇劑較快地通過小腸,縮短檢查時間。
注意事項
應強調的是醫用硫酸鋇不得混有可溶性鋇化物如硫化鋇、氯化鋇等。套用前依造影要求將鋇劑加水調製成不同濃度的混懸液。有胃腸道穿孔時禁用。
胃腸道鋇劑造影應注意以下三點;
1.透視與照片結合,透視可從各個角度觀察胃腸道影像,攝影除用於記錄透視所見外,更有利於微小病變的顯示;
2.形態與功能並重,形態變化為診斷的主要依據,但功能變化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3.觸診的使用,按摩及加壓可造成胃腸道的不同充盈狀態,觸知胃腸道管壁是柔軟或僵硬、有無腫塊、壓痛及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