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訓之源

聖訓之源

聖訓之源

聖訓(al—Hadithal—NabaWi)
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傳教、立教的言行記錄。阿拉伯語“哈迪斯·奈白維”的意譯,又稱“遜奈”(Sunnah,即行為、常道)、“艾赫巴爾”(Akhbar,即訊息、表述),有時亦稱“伊特拉”('Itrah)。中國穆斯林學者還譯作聖諭,有時亦稱為穆聖的嘉官懿行。穆罕默德弟子談論宗教、經訓和實踐教理的重要言行,凡經他認可和讚許的也被列為聖訓的範圍。聖訓為伊斯蘭教的重要文化遺產之一,經輯錄定本的聖訓集被視為僅次於《古蘭經》的基本經典,是對《古蘭經》基本思想的闡釋,它對整個伊斯蘭教的教義、教律、教制、禮儀和道德作出了全面回答和論述。成為後世各派法學家立法、製法的第二位淵源和依據,也是歷代教職人員、學者進行宣教和立論、立說的依據,故受到穆斯林的高度尊崇。
穆罕默德在23年傳教過程中的言論和行為舉止的記錄,各家統計的數字多寡不一,聖訓學家布哈里集錄的數額為60萬段,伊本·罕百勒集錄的數額為75萬段,艾布·達烏德集錄的數額為50萬段。聖訓中有的是穆罕默德對《古蘭經》經文涵義、寓意的闡述和解釋,有的是他同弟子通過對話和問答的形式發表的有關教義、教法的訓誡和道德教誨,有的是他舉行某項宗教功課和從事某項社會活動時的行為側記。全部聖訓被認為是穆罕默德為安拉之道終身奮鬥業績的體現和記載,《穆斯林聖訓實錄》中輯錄的由賈比爾(?~697),傳述的一段聖訓說:“最正確的言語是真主的經典,最美麗的道路是穆罕默德的道路”,即指聖訓而言。還有一類聖訓是穆罕默德以真主默示的方式發表的言論,語氣是以真主對人類說話的方式表述問題的,被稱為“庫德西聖訓”,即“神聖的言語”。
穆罕默德生前,他的言行常為周圍的弟子和他的妻室所心記口傳,他本人也曾鼓勵人們遵守奉行但又恐與《古蘭經》經文相混淆,故一個時期曾禁止人們作記錄。8世紀以後,伊斯蘭教在新征服地區廣泛傳播和發展,對新出現的各種問題和事件如何處理,已在怙蘭經》中無具體律例可循,加之因政治、民族、教派、學派之爭,製造偽聖訓的現象時有發生,於是各地的聖訓學家、教法學家和歷史學家出於捍衛安拉之道和創製教法律例、編寫教史聖傳的需要,便開始對流傳各地的聖訓及傳述世系進行廣泛的蒐集和整理,經過考證飛篩選和去偽存真,分門別類地予以輯錄定本。在輯錄和研究聖訓的過程中,聖訓學亦隨之建立和完善。至10世紀時,已先後出現了多種正規的聖訓集和成文的聖訓法典。遜尼派有布哈里、穆斯林·本·哈賈吉、艾布·達烏德、提爾密濟奈薩儀伊本·馬哲等人分別輯錄的聖訓集,後世學者稱之為“六大聖訓集”(al-sihahal-Sittah);伊本·罕百勒輯錄的《艾哈邁德穆斯奈德聖訓集》、馬立克輯錄的《穆宛塔聖訓集》(即法典),亦頗負盛名。什葉派有穆罕默德·庫萊尼伊本·巴拜韋·庫米和圖西等人分別輯錄的聖訓集,被稱為“四聖書”或“四大聖訓經”(al-Usulal-Arba'ah)。艾巴德派有伊瑪目賴比爾輯錄的《穆斯奈德聖訓集》等。以上聖訓集均被各派奉為僅次於《古蘭經》的基本經典,其中所記述的先知的言行被認為是各派穆斯林必須遵守和效法的行為準則和生活楷模。因此,凡在教義、教法、思想學說等領域引述的聖訓,均被看作是不容懷疑的“經典證據”。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批聖訓學專著,其中以哈基姆·內沙布里(933—1014)的《聖訓學》最為有名。
聖訓由傳述世系(Sanad)和正文(Matn)兩部分組成,其內容和所論述的問題十分廣泛,既包括有關伊斯蘭教的信仰、教律教規、宗教功修(含程式和要領)、道德修養與處世做人、求知、生活規範,也包括穆罕默德處理、協調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社會所面臨的諸如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以及刑事、民事、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穆斯林學者把聖訓分為4大類:(1)論述宗教義務和功課的稱為“伊巴達特”(‘Ibadat)。(2)論述社會義務和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稱為“穆阿麥拉特”(Mu'amalat)。(3)論述倫理道德的稱為“艾赫拉格”(Akhlaq)。(4)論述求知與文化教育的稱為“爾林”與“麥爾里法”('Ilm,Ma'rifah)。而在運用聖訓處理和解決各種問題時又呈現以下幾種情況:(1)在法學上,有的教法學家把聖訓作為創製教法律例的依據和第二法源,依據其精神並運用“公議”、“類比’等原則立法、製法,持這種主張的人稱為法學上的“意見派”。(2)有的聖訓學家把聖訓按其內容予以分類,並將聖訓明文直接製成律例條規和道德範例,作為行教、區分善惡和執法斷案的準則,持這種主張的人被稱為“聖訓派”。(3)用聖訓和傳述材料通注《古蘭經》,使經、訓相輔相成,以體現“以經詮經’的權威性,{泰伯里古蘭經注》是這類注釋的典範。(4)用聖訓和傳述材料編寫早期的教史、征戰史和聖傳,即用當事人的親口言談來記述當時歷史事件的性質和過程,伊本·伊斯哈格(?~768)的《先知傳》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聖訓有長有短,有的洋洋千言,號召人們信主順聖,歷述教義教規,縱談往昔民族和歷史事件,有的寥寥數語,言簡意賅,採取寓言、格言、預言、預許和比喻等形式,講述伊斯蘭教的倫理思想與道德修養;有的具有強烈針對性,用以折服敵手;有的詞鋒犀利,意在痛斥“異端邪說”,指陳時弊。聖訓在實際套用上,又依其可靠程度分為真實的、良好的和弱而無力的3類,進而又以其傳述人的多寡分為眾傳的、著名的和單傳的3級。
聖訓和聖訓學是伊斯蘭教經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歷采受到教界和學界的重視。中國伊斯蘭教學者也十分重視聖訓的翻譯、研究與介紹,同時在各地清真寺經堂教育中作為基本教材講授。明末清初的學者劉智等,在他們論述伊斯蘭教的著作中引用翻譯了不少聖訓。現代學者用漢語翻譯出版的聖訓集有:龐士謙教授的《腦威四十段聖諭》、馬宏毅教授的《布哈里聖訓實錄精華》、陳克禮的《聖訓經》、寶文安和買買提·塞萊合譯的《聖訓真寶》等,豐富了中國伊斯蘭教學術文化研究的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