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本名蘇萊曼·本·艾什阿斯·本·伊斯哈格。原籍錫吉斯坦(今伊朗、阿富汗之間的錫斯坦),故又以錫吉斯塔尼聞名。自幼受到良好的親職教育和宗教教育,酷愛知識,敬重學者,經常參加本地各種宗教知識講習會。成年後,為了廣求學識,蒐集聖訓,不辭艱辛,負笈遊學埃及、敘利亞、傑吉拉、伊拉克、呼羅珊等地,並在許多學校學習、聽講,攻讀經訓和教法。曾師從伊本·罕百勒等12位碩學名宿學習聖訓和聖訓學,並同布哈里、穆斯林·本·哈賈吉和古太白·本·賽義德交往密切,經常同他們切磋、探討聖訓學上的疑難問題。後期在巴格達設帳講學,聖訓學家奈薩儀即其弟子之一。他集中精力開展聖訓與教法關係的研究,治學嚴謹,尤注重聖訓正文形式的完整和傳述線索的連貫,並堅持以經、訓明文演繹教法律例的主張。一生集錄聖訓50萬段,從中精選出有關教法的聖訓4800段,輯錄成書,定名為《艾布·達烏德聖訓集》。有《前定書》、《廢止與被廢止的經文》、《隱修篇》、《哈瓦利吉史》等多種著述,大都毀於兵燹。889年卒於巴斯拉,當地穆斯林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因之,有的西方學者以為他是巴斯拉人。(馬忠傑)
作品
《艾布·達烏德聖訓集》(Sunan Abu Dawud) 9世紀伊斯蘭教遜尼派著名聖訓經籍。屬該派權威的“六大聖訓集”之一。為錫吉斯坦聖訓學家艾布·達烏德(817~889)彙編,故以其名命名。該集分上、下兩卷,共收錄聖訓4800段。系編者從所收集的50萬段聖訓中經過精選、考證、彙編而成,並以聖訓所涉及的問題劃分類目。主要篇目和內容有:(1)教法系列,內容居多,包括穆斯林的宗教功修、社會義務和行為準則。(2)品德修養,包括順主順聖和處世做人等內容。(3)故事逸聞,供人學習和借鑑。(4)宣教勸化,教人行善戒惡,扶危濟困。(5)禮法制度,要人遵守良好的儀規,樹立高尚的節操。編者在輯錄過程中十分重視考查聖訓的真實性,並注重聖訓正文的各種錄寫格式和多種傳述渠道。脫稿後,編者即呈送其師伊本·罕百勒(780~855)審閱訂正,受到好評,後在伊斯蘭學界產生很大影響。20世紀以來在中國亦有流傳。後世學者為該集所作的注釋共有8種,其中阿富汗人哈穆德·赫塔比(929~998)的《聖訓懸標》和埃及人哲拉魯丁·蘇尤蒂(1445~1505)的《艾布·達烏德聖訓集的升華》等較為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