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翼蟹甲草

耳翼蟹甲草

耳翼蟹甲草(Parasenecio otopteryx (Hand.-Mazz.) Y. L. Chen)是菊科,蟹甲草屬的一種植物。產河南(盧氏、老君山、欒川)、陝西(山陽天竺山)、湖北(巴東、宣恩、鹹豐、鶴峰、五峰、神農架、竹溪、當陽、長陽)、湖南(雪峰山、武岡)、四川(巫山、南川)。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耳翼蟹甲草耳翼蟹甲草

種中文名:耳翼蟹甲草
國內分布:產河南(盧氏、老君山、欒川)、陝西(山陽天竺山)、湖北(巴東、宣恩、鹹豐、鶴峰、五峰、神農架、竹溪、當陽、長陽)、湖南(雪峰山、武岡)、四川(巫山、南川)。生於山坡林下、林緣灌叢中陰濕處,海拔1400--2800米。模式采自湖北長陽。
海拔:1400-28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Symb.Sin7:1132.1936]
中國植物志:77(1):040
最低海拔:1300
最高海拔:1700
生境:山坡
藥用部位:全草
藥用主治:治癰腫疔瘡、無名腫毒、蛇咬傷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不增粗,有多數鬚根。莖單生,直立,高70—100厘米,具條紋,下部常紫色,無毛。下部葉在花期枯萎,莖葉4—6,具長葉柄,葉片紙質,寬卵狀心形,或寬心形,長10—16厘米,寬11—19厘米,頂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心形,邊緣有不規則波狀鋸齒,齒端具小尖,基出3脈,側脈3--4對,向上分叉,上面綠色,被疏褐色短腺毛,下面灰綠色,被疏蛛絲狀毛或近無毛;葉柄具寬5—10毫米的寬翅,基部擴大成抱莖的大葉耳。頭狀花序多數,在莖端排列成復總狀花序;花序軸和花序梗被腺狀短毛;花序梗基部有1--2披針狀鑽形小苞片,長1—8毫米,開展或下垂。總苞圓柱形或窄鍾狀,長5--7毫米,寬2--2.5毫米;總苞片(3)5,長圓狀披針形,長6--7毫米,寬1—1.5毫米,頂端鈍,邊緣膜質,外面被糠狀短毛。小花3—4,稀5,花冠黃白色,長7—8毫米,管部細,長3毫米,檐部窄鍾狀,裂片披針形,長1.5毫米;花葯伸出花冠,基部具長尾;花柱分枝外彎,頂端截形,被乳頭狀長微毛。瘦果圓柱形,長4—5毫米,褐色,無毛,具肋。冠毛白色,長6--7毫米。花果期7—9月。

菊科、蟹甲草屬植物

蟹甲草屬(Cacalia L. ),菊科、管狀花亞科千里光族(Senecioneae Cass.)、款冬亞族,約80種,分布於亞洲東北部和美洲,中國約50餘種,廣布於各地,但主產地為西北部和西南部。多年生草本;葉具柄,互生;頭狀花序中等大,同性,排成圓錐花序式或傘房花序式;總苞片少數至多數;小花全部兩性,白色或很少肉色,管狀,5裂,每一裂片有一中脈;花柱的分枝有短而呈圓錐狀的附屬體;瘦果有棱5-10條,禿淨。有些學者把本屬置於Senecio屬內,但本屬頭狀花序無舌狀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