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淨三藏
義淨,俗姓張,齊州(山東濟南)人,年少出家,欣慕法顯、玄奘西遊的壯舉,在他三十七歲那年,就是唐高宗鹹亨二年(六七一)時,在廣州搭乘波斯船泛海南行,到了室利佛逝,又通過麻六甲海峽,行經馬來半島西岸的羯荼國(今吉打州)、裸人國,再經孟加拉灣各海岸,抵達印度,由東印度的南岸登入。前後參訪了菩提伽耶、那爛陀等聖跡,途中與越南沙門大乘燈相識,留住一年,學梵語,習聲明。後來跟隨大乘燈一起往西行,同行的還有商人數百名。抵達中印度後,一一巡禮靈鷲峰、雞足山、鹿野苑、只園精舍等佛教聖跡,再回到那爛陀寺,勤學十年,又前往室利佛逝遊學七年,證聖元年(六九五)返國。義淨的西行求法,總計二十五年,遊歷三十餘國,攜回的梵本經論約有四百部,舍利三百粒,抵達洛陽時,武則天女皇親自到上東門外迎接,敕住於佛授記寺。
在義淨的西行之旅中,停留在室利佛逝的時間最久,往來於南海之間也有十幾年。室利佛逝,相當於現在蘇門答臘的東南一帶,地處東西交通要衝,為印度文化東漸的第一站。此國文化雖古,與中國的交通僅盛於唐、宋、元、明四朝。唐代求法高僧取道南海的,大多會在這裡停留多時。
回國之後,義淨最初與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合譯《華嚴經》,後來又譯出戒律、唯識、密教等典籍。從聖歷二年到景雲二年(六九九——七一一),歷時十二年,共譯出五十六部,總計二三○卷經典,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現在所傳的《有部毘奈耶》等戒律典籍,大多出自其手。在佛教史上,與鳩摩羅什、真諦、玄奘等三人並稱為四大譯經家。義淨在譯述之餘,常以律范教授後學,盛名傳於京洛一帶。此外,義淨還將印度拼音法首度傳到中國,編有《梵語千字文》一書,是中國第一部的梵文字典。
西行求法的路線與動機
從隋煬帝銳意開拓西域,到唐初國威遠揚,甚至達到中印度,中外交通因之開闢。而法顯、玄奘等人的西行求法,更進一步地開展了從中國到印度的通路,僧侶欣慕高名而西去求法的日益增多。綜觀當時西行的路線,計有如下幾條:
一、天山北路:涼州——玉門關——高昌(吐魯番)、阿耆尼(焉耆)——龜茲(庫車)——越天山——大清池——颯秣建——鐵門——大雪山 ,再向東南行至犍陀羅。這是玄奘前往印度經歷的路線。
二、天山南路:自玉門關西行,經天山南路,由於闐及羯盤陀,再越過蔥嶺,抵達印度境內。這是玄奘歸國所經的路線。
三、河西走廊:自張掖——敦煌——沙漠——鄯善——焉耆——疏勒——于闐,再越過蔥嶺,抵達印度境內。這是法顯前往印度所經歷的路線。
四、吐 番 道:由西藏出尼泊爾,達北印度。唐代初期,土蕃強盛,文成公主信仰佛教,派遣玄照到北印度求法新開闢的通道。
五、海路:廣州——室利佛逝——訶陵國——麻六甲,到耽摩立底國,或經獅子國,再轉往印度。這是義淨所經的路線。義淨之外,先在訶陵國的是會寧,而由獅子國轉往耽摩立底國的是大乘燈。
又每一位高僧西行的動機並不盡相同,有的意在禮拜聖跡,有的為了求取經典。其中,求得律藏的有義淨、道琳,求得唯識的是玄奘,會寧得到涅盤,義輝獲得攝論、俱舍等。在當時,可供求法留學之處,雖不得詳知,然從記載上,可以知道有下列著名的道場:
一、那爛陀寺:位於恆河右岸,古王舍城的北邊。在唐代時,是印度最大的寺院,重視大乘之學。當玄奘前往參學之時,戒賢、智光同時在此弘揚性相二宗,當時寺眾二萬人。義淨時,寺中住有僧眾三千五百人,是印度第一大道場。
二、大覺寺:距王舍城不遠,位於菩提伽耶,是佛陀成道處,為求法者所必定瞻仰之處。
三、信者寺:在庵摩羅跋國,是學習小乘教法的所在。
四、新寺:是大雪山以北的大寺,屬於小乘道場。
五、大寺:在獅子國的都城中,兼容大小乘,但上座部較有力量。
六、般涅盤寺:為佛陀涅盤處,在俱屍城中。
七、羯羅荼寺:離那爛陀寺不遠。
以上所列舉朱士行、法顯、玄奘、義淨四人,是我國西行求法的代表人物,他們不只在佛教史上功績卓著,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們遊歷印度的史地著作,至今已成為研究中亞、印度文化的重要史料。唐代以後,西行求法者日漸稀少。悟空法師,俗名車奉朝,天寶十年(七五一),朝廷遣中使張韜光率領四十幾位朝臣西行罽賓,當時悟空還沒出家,也是隨行者當中的一位。回程時,因病無法隨行歸國,後疾漸愈,投三藏舍利越摩出家,歷游印度,前後四十年,在德宗貞元六年(七九○),才回到長安,是史料記載中,唐代西行的最後一人。
宋太祖在乾德二年(九六四),請繼業法師等三百人赴印度求取捨利及梵本經典,這是西行求法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繼業三藏的行程,是由階州出塞西行,途經靈武、西涼、甘肅、瓜州、沙州等地,進入伊吾、高昌、焉耆、于闐、疏勒、大石等諸國,越過雪嶺,到達印度。回國之前,還轉往尼泊爾遊歷。他在太平興國元年(九七六)入京,那時宋太宗已經即位,將所得的梵夾、舍利等物獻給太宗,而後隱居在峨眉山,享年八十四歲。他的旅行記現存於宋范大成所著《吳船錄》上卷,該書全文只有九百字,所記雖然簡略,但也足以補充法顯、玄奘、義淨等人的遊記所未提及之處,是佛門掌故的珍貴資料。
繼業之後,雖然還有人陸續西行,但西夏勢力擴張,西行道阻。直到十二世紀回教徒入侵西北印,求法的壯舉就從此終止。
西行求法是我國高僧大德向外尋求新思想、新知識所展現的具體行動,他們為了探求佛教教義的完美,翻山越嶺,橫穿亞洲大陸,週遊佛教世界,留給後人為求真理冒險犯難的偉大精神,實為千古的楷模;他們所遺留的著作,更是後代珍藏的文化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