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紅膻

羊紅膻

羊紅膻,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羊紅膻 Wolff的根或全草。分布於華北地區、中原、內蒙古及東北各地。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養心安神,止咳祛痰之功效。常用於克山病,心悸,氣短,咳嗽。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或全草。

性味

味甘、辛,性溫。

歸經

歸肺、脾、胃經。

功效

溫中散寒,健脾益氣,養心安神,止咳祛痰。

主治

克山病,心悸,氣短,咳嗽。

相關配伍

1、治潛在型及慢性克山病:羊洪膻根、西野馬先蒿各9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3-5天為1療程,休息15-20天再進行第2療程。或用羊紅膻全草30g,黃精15g,水煎,每日分2次服,療程同上。(《全國中草藥彙編》)

2、治氣管炎:洋洪膻根9g或全草15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3-9g。

使用注意

多數克山病患者服用本方後,一般3-5天頭昏、氣短、心悸等症狀明顯減輕,5-10天上述症狀消失,食慾增加,精神好轉,面色由灰暗變紅潤,脈搏有力,心音由弱變強。個別病例服藥後口乾、口角起皰疹,未經治療而自行消失。

陰虛內熱,肺熱咳嗽者忌用。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除去泥土,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羊紅膻,又名缺刻葉茴芹。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長圓錐形,長5-15厘米,徑0.3-1厘米。莖直立,有細條紋,密被短柔毛,基部有殘留的葉鞘纖維束,上部有少數分枝。基生葉和莖下部葉有柄,長5-20厘米,被短柔毛;葉片輪廓卵狀長圓形,長4-17厘米,寬2-6厘米,1回羽狀分裂,小羽片3-5對,有短柄至近無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4(-7)厘米,寬0.5-2(-4)厘米,基部楔形或鈍圓,邊緣有缺刻狀齒或近於羽狀條裂,表面有稀疏的柔毛,背面和葉軸上密被柔毛;莖中部葉較基生葉小,葉柄稍短,葉片與基生葉相似,或為2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線形;莖上部葉較小,無柄,葉鞘長卵形或卵形,邊緣膜質;葉片羽狀分裂,羽片2-3對,或3裂,裂片線形。無總苞片和小總苞片;傘輻10-20,長2-3(-4)厘米,纖細,不等長;小傘形花序有花10-25;無萼齒;花瓣卵形或倒卵形,白色,基部楔形,頂端凹陷,有內折的小舌片;花柱基圓錐形,花柱長約為花柱基的2倍或更長。果實長卵形,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果稜線形,無毛;每棱槽內油管3,合生面油管4-6;胚乳腹面平直。花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1700m的河邊、林下、草坡和灌叢中。分布於華北地區、中原、內蒙古及東北各地。

性狀鑑別

本品根呈圓錐形,不分枝,表面土黃色,有縱皺。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莖直立,莖下部四棱形,上部圓柱形。有時可見果,為卵狀長圓形雙懸果。氣特異,有羊膻味;味辛、辣。

藥理作用

1、對血液循環系統的作用:根及全草可抗凝血,全草能降壓、擴張冠脈、降血脂。

2、對免疫功能的作用:調節和改善作用。

3、抗缺氧作用。

4、促進生長發育。

5、毒性:大劑量可致死。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溫中散寒。治克山病,心悸,氣短,咳嗽。”

附註

《中國藥典》2010年版附錄收載,原植物名為缺刻葉茴芹。

傘形科·茴芹屬植物

茴芹屬(Pimpinella L.),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約150種,產歐、亞、非三洲,少數分布至美洲。中國有39種,2變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