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多年生革本,高40~120厘米。莖直立,上部的分枝細長,被有絨毛或柔毛。基生葉和莖下部的葉有長柄或近無柄,不裂或3裂或3出式的1回羽狀分裂至2回羽狀分裂;莖下部葉的中間裂片圓卵形,先端漸尖,具小葉柄,各裂片的邊緣具圓鋸齒或尖鋸齒;莖上部的葉窄披針形,基部楔形,邊緣具銳而深的缺刻或牙齒,各裂片表面略粗糙,背面葉脈上有柔毛。復傘形花序頂生;總苞片塊或具2~4片,小總苞片3~8個;傘梗6~12;花白色或綠色;花萼5;花瓣卵形,先端內折;雄蕊5;花柱較花柱基長2~3倍,反折。雙懸果球狀卵形,基部近心形,側扁,果棱顯著,每棱槽中具油管2~3個。花期8月。果期9~10月。
分布
生長於陰濕的山麓路邊草叢中,或山坡林下。分布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貴州、四川、雲南、甘肅、陝西等地。
克,水煎服,並搗爛敷患處。30.毒蛇咬傷:鮮全草1 全草
用法
全草10—15克,鮮用15—30克,水煎服;鮮草搗爛供外敷。臨床套用用於毒蛇咬傷、中暑腹瀉等。
1.毒蛇咬傷:鮮全草30克,水煎服,並搗爛敷患處。
2.中暑腹痛、吐瀉:本品配積雪草、黃毛耳草、樟樹根、楓樹嫩葉、南五味子根、山雞椒根(樟科)各1斤,加水11斤,煮取蒸溜液5斤,每服30毫升。
3.跌扑損傷:鮮全草加白糖、白酒適最搗爛,敷患處;或全草60克水煎,黃酒沖服。
性味與功能
味微辛,性微溫。行氣解暑,散瘀解毒。
抑菌試驗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甲型鏈球菌、豬霍亂桿菌有抑菌作用;對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腸炎桿菌、福氏及宋氏痢疾桿菌均無抑菌作用。根水煎劑,體外試驗證明對鉤端螺旋體黃疸出血型017株及賴株的抗菌效價為1:64。
采 制
全草入藥。夏、秋採集,曬乾或鮮用;根在秋後採挖較宜,曬乾防蛀。成分與藥理全草及果含揮髮油。
傘形科·茴芹屬植物
茴芹屬(Pimpinella L.),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約150種,產歐、亞、非三洲,少數分布至美洲。中國有39種,2變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