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加入時間
周韶寧先生於2005年10月25日加入Google,負責Google在中國的銷售和渠道業務,並擴展Google在該地區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工作經歷
周先生在加入Google前的9年間, 一直擔任UT斯達康公司總裁,負責該公司在中國的營運業務。此前,他曾擔任朗訊科技(其前身為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微電子積體電路業務部無線系統及軟體業務總監。1993年至1995年間,他在AT&T全球無線產品業務部擔任技術經理,領導了多個團隊,從事行動電話手機和無線個人基站產品研發。在此之前,他還在貝爾實驗室擔任過高級數字通信研究團隊的負責人。
正式離開
“依據個人興趣,繼續追求事業新發展”,2006年12月31日周韶寧正式離開Google,於2007年在杭州低調創辦了物流外包公司百世物流科技,如今已在該行業潛伏了10年時間。該公司提供倉儲管理、幹線運輸、區內短駁、本地配送等一站式物流外包服務,其客戶包括淘寶、富士康等企業。
原因
周韶寧說自己創業選擇物流業的原因是,該市場對國民經濟發展非常重要,自己看好該市場的前景。同時該市場此前的發展情況並不是特別理想,未來爆發的潛力非常大。
周韶寧還透露,目前公司仍處於發展初期,加上自己作風一貫低調,這是他過去2年多來不願與外界過多談及公司業務的原因。
之前的工作
在創辦該公司之前,周韶寧曾是谷歌大中華區聯合總裁,負責谷歌的關鍵字廣告銷售、業務開發、代理商渠道建設等工作,在任時間14個月。2006年12月,周韶寧突然從谷歌離職。當時周韶寧表示,離開谷歌與業績表現無關,而為了圓自己的創業夢想。隨後2年時間裡,周韶寧淡出媒體視線。
資料
周韶寧先生出生於中國寧波。周先生持有紐約城市學院電氣工程學學士學位、普林斯頓大學工程學碩士學位以及Rutgers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周先生曾就讀於上海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
職業生涯
周韶寧為上海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78屆畢業生;1980年,赴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攻讀電子工程碩士學位;1985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攻讀碩士學位;1986年,獲得新澤西州立大學MBA學位。
1985年,周韶寧進入貝爾實驗室,而後進入朗訊公司負責多媒體通信,設計數據信息處理系統(DSP)的晶片;隨後任美國朗訊技術公司微電子學IC小組總監;
1993年至1995年間,他在AT&T全球無線產品業務部擔任技術經理,領導了多個團隊,從事行動電話手機和無線個人基站產品研發。在此之前,他還在貝爾實驗室擔任過高級數字通信研究團隊的負責人。
1996年,加盟UT斯達康。一直擔任UT斯達康公司總裁,負責該公司在中國的營運業務。
2005年10月25日加入Google,負責Google在中國的銷售和渠道業務,並擴展Google在中國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Google之路
加入Google
於2005年10月25日加入Google、負責Google在中國的銷售和渠道業務、並擴展Google在該地區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在Google雙總裁架構中,周韶寧將在Google中國負責銷售和業務開發活動,李開復則領導公共關係事務以及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的建設。Google方面稱,將進一步加強在中國的投入,周的加入也會加快中國區管理團隊的組建。
原因
Google選擇周韶寧的原因更多在於:他在貝爾實驗室和朗訊公司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經驗,符合Google的工程師文化;他還擁有通信領域的人脈關係和電信運營經驗,進軍3G時代的移動搜尋頗有幫助。
“我和你,比和我太太照相還多”,李開復開始開玩笑。和他站在一起的周韶寧面對鏡頭一幅職業表情:“我照了這么多照片,還是緊張。”他和李開復並排站著,兩個人在攝影師的要求下,走來走去,或者背靠背站在一起。攝影師又提出要求:“能不能到你們兩個的辦公室去看看?”李開復略表猶豫:“裡面很亂。”話沒說完,周韶寧推了推他:“走吧。”李頭也不回,一邊走一邊說:“他答應的這么痛快,因為我的桌子比他的亂。”
周韶寧
一種錯覺
這兩個不停相互開玩笑的人,很容易給人一種錯覺:他們從大學起就是好友?事實上,直到2005年9月,這兩個人素未謀面。你手上這本雜誌上一次報導他們時,兩個人的頭銜分別是微軟全球副總裁和UT斯達康中國公司總裁。李因一手創建微軟中國研究院而在中國高校內富有盛名,周韶寧則是小靈通在中國奇蹟的締造者之一。
出任全球副總裁
但現在他們提到“我們公司”時,所代表者只有一個:Google。李開復出任Google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周韶寧則為主管銷售與業務發展的大中華區總裁。為加入這樣一個雙頭統治,李被前僱主微軟送上了法庭,而周放棄了自己的創業夢想。不難了解這家只有7年歷史的公司的吸引力,自2004年上市後,其股價已經接近500美元。2005年其銷售總額約為61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了任何報紙、雜誌、電視網的廣告收入。而到2006年,Google的廣告收入有望達到95億美元,這將使其成為美國第四大“媒體”公司:在維亞康姆、新聞集團和迪斯尼之後,超過了NBC環球和時代華納。
相互結合
這個搜尋引擎的定義者,同時成為了創新的代名詞——當它與全球最大市場之一的中國結合在一起,會帶來什麼?“有一位在其研究領域最好的科學家已經答應加入Google中國,”李開復說,“對於很多人來說,Google很吸引人,中國也很吸引人,但單獨一個因素很難讓他們加入進來,現在Google加上中國,他們就同意了。”李正在親自招募5至10位計算機技術領域的世界級大師,讓他們在中國進行研究工作。巨大吸引力的另一面是巨大的壓力:一家屢屢創造奇蹟的公司在中國不惜投入,決不可能接受失敗。
雙塔奇兵
復出
2005年9月27日,李開復出現在上海交通大學的禮堂,2000名聽眾擁擠於其中。開場時,李開玩笑說:“有人說我比照片上瘦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秘訣:想減肥,去打一場官司……”次日清晨,李在上海交通大學招待所附近的一個咖啡館裡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新搭檔。周韶寧開門見山:“無論我們在合作中有怎樣的想法,我們都必須在一個問題上一致:這次我們不是為收入來到Google的,我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周韶寧與李開復
Google不僅擁有網路上最好的搜尋引擎,也有現實中最強大的人才搜尋系統。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危機感。李開復稱,無論Google的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吉,還是CEO埃里克·施密特,所有人都認為公司最大的挑戰是能不能找到足夠多的最優秀的人才。正因此,他們不惜為李開復打一場耗時半年、可能影響到其信用的官司。關於李廣受關注的跳槽事件,國內外進行過連篇累牘的報導,這正為Google進行了無償宣傳:它向外界昭示了Google對人才的重視,同時,表明了自己進入中國的決心。
目的達到了。“大家都覺得Google很神秘,所以都想看看裡面的究竟。”前雅虎中國一位員工稱。除了來自微軟的李開復,前雅虎中國高層、一拍網總經理王懷南成為了Google亞洲區首席行銷官,而雅虎中國市場總監潘茜亦已加盟。但少為人知的是,就在李開復高調空降的同時,Google還在醞釀另一名管理者的加入。在Google的組織結構中,市場和研發是兩條並行不悖的線索。就是說,儘管邀請到在絕大多數公司都可以扮演單一CEO角色的李開復,Google仍僅希望其全心負責技術研發與招聘,而由另一個人全面負責運營、管理和銷售。
組建個人公司
2005年7月,正在美國加州奔走,希望組建個人的投資公司的周韶寧接到了獵頭公司的電話。在貝爾實驗室工作了11年,在UT斯達康工作過9年,加在一起20年的工作經驗已經讓其不再想為任何人打工,因此,電話中,周直截表示:“我根本沒有興趣,我不會去這家公司的!”但Google並未因此而放棄努力,幾番溝通之後,周最終同意,在北京同5名來自Google總部的工作人員進行第一次溝通。
“當時我想,我是技術出身,做搜尋能比做移動終端技術含量更高嗎?”周回憶說,“但之後每次我跟這家公司接觸,一個感覺越來越強烈;震撼。”一個必要的註解是所謂“之後每次”,其總數為23。期間,周在中美之間往返4次,與Google包括創始人、CEO在內的不同角色面談,其程式之嚴苛,不僅對於一向以注重細節著稱的周前所未見,在Google內部也算得上一個記錄。
打開市場
“你知不知道我們要你做什麼事情?我希望中國的每一個城市、每一條街的每一個用戶都能用上Google出色的產品。”這是CEO埃里克·施密特對周的要求。其理想化,絲毫不亞於當年比爾·蓋茨所說的:“每張書桌上會有電腦,而每台電腦都用微軟產品”。
2005年
年初,Google的兩位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吉曾經到訪中國,這讓他們對中國市場富有信心。即使如此,這對科技金童在見到周韶寧時,分別提出同一個問題:你覺得我們在中國應該怎么發展?此刻,所有人已經很容易達成共識:建立一家講中文、採用中國式管理的本地化公司。而曾經被禁的歷史也讓兩位創始人認同周李兩人的建議,很多事情必須根據中國的規矩做事。
周韶寧並沒有忘記問一個關鍵問題:Google中國第一年的銷售任務是多少?而他得到的回答是:收入方面沒有要求。“所以我們今年、明年、後年的首要目標都是增加用戶,”周韶寧說。
招聘條件
在一間不足20平米的辦公室,李開復和周韶寧共享辦公桌,與他們同處一室的,還有一個來自美國的招聘負責人。這三個人近期最主要的工作無他:招聘。自Google宣布將在中國成立中國工程研究院,招聘至少50名新人,他們收到了“幾萬份大學生簡歷和幾千份工作過的人的簡歷”。
李開復
這是一場戰爭。除了Google,雅虎中國希望得到50名畢業生;微軟中國則表示,它將再招聘100名應屆生,同時在北京新成立了微軟網際網路搜尋技術中心;而百度也試圖在大學校園中為200張辦公桌找到主人。這意味著,一名技術實力不俗的應屆畢業生,可享受到諸多待遇;有的公司會派專車接送學生參加宣講會,而不少學生則在面試後可以拿到50塊錢的車馬費。雅虎中國許諾其全國招聘筆試成績第一名將獲得人民幣2萬元,而其他名次還可以獲得5000元至1萬元的獎金。如果你在GoogleCodeJam中國編程挑戰賽中獲得第一名,則能夠獲得價值4萬元人民幣的獎品。這項編程大賽同Google中國的招聘計畫有著緊密聯繫。同在美國採用的方法不同,Google並沒有在路邊樹立高大、搞怪的招聘廣告牌,也沒有在專業雜誌上刊登Google實驗室能力傾向測試。全部的招聘,取決於一個人:李開復。
1998年,李獨力籌建微軟中國研究院,成果頗豐,同時他展現了出色的公關能力,幫助研究院與中國各高等院校、相關政府部門和科研機構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而在全國50多所高校進行的200多場演講與大學生進行互動,幫其積累良好口碑。這些都是Google看重的,在微軟和Google關於爭奪李開復的訴訟審理中,披露了一封電子郵件。Google負責工程部門的副總裁艾倫·厄斯塔斯在郵件中表明了李開復對於Google的重要性,“我們竭力要得到他,是因為他有著難以想像的聘用才能,能為我們羅致更多人才。”
2005年11月,浙江大學可以容納約1200人的永謙小劇場裡人山人海。此時在校園BBS中,原本免費的入場券已經被求購者們競拍到了450元一張的高價。會場附近出現了20多名警察維持秩序,500多名未能進場的學生觀眾甚至和警察發生了衝突。這並不是崔健校園演唱會的現場,而是李開復的演講現場。隨後在安徽大學的活動,李開復則被安排在一個露天體育場進行演講,7000名聽眾擠滿了會場。
當李開復把這些照片發回Google總部,連他的老闆都驚愕不已。他們很難理解的一點是:在中國的大學生中心,李開復不僅是一個卓有成績的商界人士,或者最創新公司的代言人,根本而言,他是一個比爾·蓋茨與戴爾·卡內基的結合體,他在讓大學生們看到了技術的未來的同時,意識到自己也能獲得同樣的成功。這正是其演說的獨特價值,每次Google校園宣講會後,同行的Google工程師都會收到成百上千封簡歷。甚至在微軟人才庫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學,一些曾經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過的學生也主動應聘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的職位。
為迅速組建中國工程研究院,2005年十一長假過後,李便開始了為期15天的全國8大城市的巡講。每次演講之後,Google的招聘團隊馬上回到酒店篩選簡歷至深夜。第二天上午,8到10點間,李進行匆忙而高效的面試,隨後就匆匆奔赴下一個城市。通常在去機場的路上,李開復還會通過電話,與一些特別出色的學生進行溝通。面試時,除了一些編程方面的考驗,李開復最為看重的還是解決問題的創造力。讓其印象深刻的一個學生,雖然在面試時難掩緊張,但在10分鐘內,他給出了一個問題的六種解決方案。此外,李還會用一些問題考驗考生的分析能力,如對於其辦公室所在大廈的智慧型電梯的優缺點分析:如果考生自己來設計一部電梯,會怎么做?什麼時候可能出現電梯負載的極限?怎樣能效率最高?
對許多參加過Google在中國面試的技術高手來說,他們已經提前感受到了一些Google文化。為了將溝通問題對面試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Google總部特意從美國派出10名能夠講流利中文的華人工程師負責具體面試。當時的Google並沒有自己的固定辦公場所,於是他們順勢發揮了Google創新、隨意的風格,就在北京所住酒店裡那些工程師的客房中進行面試。儘管是在酒店客房輪流接受4名Google工程師的面試,但每個應聘者不用跑來跑去。他只需坐在房間中一邊參觀Google工程師凌亂的房間,一邊安心等待他們“上門面試”。這些本應志高氣昂的考官則會在敲門後,等待應聘者打開房門把自己邀請進房間。
“現在看起來就好像我在面試別人一樣。”一位面試者回憶。按照慣例,面試完畢後應聘者可以向工程師們提出一些問題。她問面試官在Google工作的是否開心,這名已經美國總部工作了3年的工程師說:“如果你喜歡技術的話,這裡就像天堂一樣!”隨即向其講述了不少生動的個人感受。面試過程中Google工程師表現出的性格與熱情,讓同樣參加過微軟亞洲研究院面試的該考生印象深刻:微軟的工程師更為嚴肅,面對應聘者的詢問,他們的回答通常非常官方。
事實上,符合Google要求的年輕人們手中通常會握有微軟、IBM等多家跨國公司的錄用信。這甚至讓李開復在一段時間內,每周邀請一些面試成績突出者與其共餐。用餐的過程中,李開復會向他們描繪Google以後在中國的發展,辦公環境。因為每次選擇的餐廳都不一樣,餐後李開復還會讓大家點評廚師的廚藝,甚至表示要把最好的廚師請到Google來做首席廚師長。
李開復的個人魅力加上Google的企業文化,這令許多技術高手在面對Google時很難用理智戰勝情感。一位北大碩士畢業生非常認同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工作方式,他相信自己在那裡2年內就可以得到快速的成長。於是他簽下了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錄取信並且準備去那裡開始實習。但一封Google的錄取信改變了這一切。在他反覆思量了一周后,微軟失去了一位新員工。“我的選擇可能說不出什麼理由來。我雖然知道微軟的種種好處,但是覺得如果不選Google的話,我會寢食難安!”
至今,李開復曾經許諾的50名關門弟子數額已滿,這迫使他將此一數字變成80。“我低估了中國的大學生,幾年前是不可能招到這么多高素質的人才的”,李說。當被問及新員工的素質,他答道:“如果ACM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冠軍不符合我們的標準,我不知道有誰符合。”
落地
雖然李開復發出的錄用通知100%的被接受,但這還並非其工作中最艱難的部分。如何將Google獨特的創新文化移植到中國,將是對李開復和周韶寧這兩個進入Google僅半年的空降兵最大的挑戰。在內部,Google的文化精髓,被概括為:平等、實時、海量、利眾。平等指所有員工不因頭銜高低而被差異化對待;實時是指,把網際網路當作一個實驗室,有項目立刻放到網路上校驗,得到反饋後立即改進;海量指從伺服器、外掛程式、網路搭建、並行計算、資料庫、檔案系統,全部都自己完成;利眾則是不會為了收入忽略用戶利益。
任職谷歌前
據說,這些根基將會被原原本本複製到中國。僅此已經不容易,至少,這將讓李、周二人告別“指揮”式的管理方式,通過交流、說服讓身邊的人認同其想法,從而達成目的。細節上,李開復則希望實現創新的本地化。針對中國學生的情商普遍弱於國際同齡人,Google中國研究院特別為中國學生設立了導師體系。導師並不是這位新員工的老闆,而是一個完全在他匯報體系之外的資深工程師。這樣,他不僅能成為新人業務討論與感受傾訴的對象,還能培養新人的溝通能力以及更深入地了解公司文化。
對於這些應屆畢業生,在其剛剛進入Google工程研究院的前6到9個月,可以享受到豐富的培訓內容,幫助他們彌補一些在學校所無法學到的東西。在這期間,新人們每個工作日30%到40%的時間用來接受培訓。培訓方式多種多樣,可能是花一整天去深山做一個野外拉練,也可能是每天早上花2小時上某一門課程。例如深山拉練,就是提升個人情商能力的一種訓練。在深山中,工程師們會被要求進行模擬的項目開發,並且模擬出在項目開發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來考察、培養一個團隊的應變、創新能力。最後經過對這個過程的回顧分析,來學習理解情商的一些具體問題。新人培訓期結束後,他們將獲得Google著名的20%自由時間。此種獨特的企業文化,讓周韶寧的工作也與以往任何時候都大為不同:以前他所考慮的是,設計產品,然後將它們有效地賣出去——這讓他必須在兩端進行平衡。但在Google,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提供最好的服務支持。
“我剛上任的時候就跟我的同事們講,記住我們到這裡不是來賺錢的,我們是為了把一件事情做好,”周韶寧的工作可以被描述為“為尊重而戰”,“大家都用你的產品,你受到尊重,錢就會進來。”除了李開復率領新的工程師團隊進一步加強Google的本地化程度,周韶寧會從另外兩個角度提高Google在中國的受尊重指數:完善用戶支持平台,以及匯集更大量的信息。因此,雖然用戶使用時只需在搜尋條內敲入關鍵字,網路背後,Google中國的運營團隊會去尋找好的內容源,與其加強合作。如許諾將會向合作夥伴提供相關的技術和產品,以此來換取對方網頁上的廣告位置。就像Google之前在許多Blog中所作的一樣,雙方利潤分成,結果皆大歡喜。
由於Google的AdWords廣告產品並不像PC機一樣已經高度標準化,高度成熟的產品。目前國內許多企業用戶對這種新產品的使用並不輕鬆,所以在中國Google並沒有採取戴爾式的直銷方式。除了增加對大型廣告客戶的服務,Google將中小型企業的擴展交由5家代理商完成。短期內,渠道仍然將是Google中國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Google並沒有能力全面控制這些代理商,他們大多數同時代理雅虎、百度等Google競爭對手的網路廣告業務。另一方面Google也並無計畫收購代理商或者建立自己的渠道。
名片上,周韶寧所負責的領域含蓋整個大中華區,但他承認,做事分先後次序,他必須做出取捨:“國內市場最重要,先把其他地區放一放。中國市場團隊建設最重要,先把其他事情放一放。”“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只是開始的結束”。談及過去一年,李開復引用了邱吉爾的名言,“我們即將進入真正的工作。”
離職內幕
雖然Google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聯合總裁周韶寧,將要離職的訊息風傳了一個多月。但訊息正式公布前一天,有Google中國工程師表示並不知情。“也許市場部會清楚一些。”有Google人士這樣表示。不過此時,Google官方對此已統一口徑,稱“周韶寧將依據個人興趣,繼續追求事業新發展”。而周本人給媒體的離職原因是,一直想自己去做點事,年底時間比較合適而已。
周韶寧的辦公桌
2006年10月上旬,業內曾傳出周將於11月契約到期後離開Google的訊息。不過該訊息被外界提前曝光,讓周與Google在輿論上陷入被動。後來Google方面出面否認了周將離職的傳聞,有知情人士猜測,這可能導致周的離職時間推後。直到12月8日早上,Google公司放出官方訊息,正式宣布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聯合總裁周韶寧將於12月31日正式離職。
當天上午,外界風傳一個有關周離職內幕的“版本”,與前雅虎中國總裁謝文離職類似,稱其曾向Google總部提交的一份本地化方案遭否定。據國內媒體表示,該方案涉及Google中國架構設計及市場策略,但總部最終否定了該提案,原因是該策略過於激進,可能影響到其在全球的整體品牌形象。
Google官方否認了這一傳聞。一位不願具名的網際網路分析人士認為這種傳聞版本不一定可靠:“Google在中國搭建了與美國市場大相逕庭的非直銷渠道,高調組建了本土化的研發團隊,還取了谷歌這個有爭議的中文名字,還有什麼全球整體品牌形象好擔心的?”
與此同時,有知情人士告訴騰訊科技,導致周離職的最直接原因是幾個月前Google與中國電信一個重大合作談崩,而半路殺出的“程咬金”正是Google在全球市場的頭號對手微軟!9月下旬,中國電信和微軟公司在北京宣布,雙方在網際網路服務領域正式啟動搜尋服務合作,微軟將向中國電信2500多萬寬頻客戶提供Live搜尋服務。
雙方啟用的品牌是此前外界熟知的“114”查詢,這項本來用於電話號碼查詢的便民服務從此改頭換面,在微軟技術的支持下可以完成所有網際網路搜尋工具的基本功能。據知情人士透露,此前與中國電信的談判是Google先開始的,但微軟以比Google多500萬美元的出價“橫刀奪愛”。此前坊間傳言,微軟將根據合作協定向中國電信支付保底收入2100萬美元,不過合作雙方曾拒絕對這些數字發表評論。
當天下午,有微軟內部人士承認了Google曾參與過與中國電信的合作角逐,不過他們表示微軟勝出的原因是綜合起來“更具優勢”。Google中國有關負責人對此表示,“有關商業細節不方便透露”。不過,Google中國發言人堅決否認了由於所謂項目的“談崩”而導致了周的離職。他表示周韶寧來了之後,在公司業務的合作拓展,以及本地化團隊的建設方面,“作出過重要貢獻”。但實際上,中國電信與微軟的合作堪稱超重量級別,中國電信的2500多萬用戶在“過渡”給微軟之後,無疑將大大增強微軟在中國搜尋市場的底氣。Google中國在接受騰訊科技連線中,沒有透露目前在中國市場擁有的用戶數。但最新調查顯示中國目前約有1.2億網民,以Google占據中國搜尋市場30%左右的份額計算,2500萬的用戶群對於Google至關重要。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不可能由於一個項目直接導致了周的離職,“應該是諸多原因,該項目只是一根導火線”。
此前外界也有猜測,Google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一年,業績不見明顯起色可能是周離開的主要原因。也有知情人士稱周離開的原因之一是與谷歌另外一位大中華區聯合總裁李開復不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Google方面尚未公布周韶寧的接任者信息,而Google方面對於是否在中國繼續設立聯合總裁架構的事情也不予評論。
中國信息技術/網際網路領袖人物
信息技術/網際網路在中國經過多年的鍛鍊.已經成為大部分創業者的首選,從而造就了不少領袖任務……史玉柱;李彥宏;馬雲;任正非;馬化騰等等都通過網際網路成為了中國企業上的傳奇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