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名稱
細枝岩黃芪牧草學名
HedysarumscopariumFischetMey.來源與分布
細枝岩黃芪在我國西北部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新疆等荒漠半荒漠地帶都有分布。60年代初開始人工種植;做為重點固沙灌木種,它的人工種植面積正逐步擴大,有效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西部大開發。牧草形態
細枝岩黃芪是豆科岩黃芪屬多年生落葉大灌木。莖直立,高2~5米,分枝多而短,叢生呈掃帚狀。幼嫩枝條綠色至灰黃色,老枝及主幹紫紅色,皮呈條片狀剝落似樺。有發達的主根和側根,入土深隨濕沙層加厚而加深;當年幼小苗木的根繫上就形成明顯的根瘤,隨根系生長而增多,在立地條件很差時也能旺盛生長。羽狀複葉,小葉3~5片,狹披針形或線狀長圓形,先端尖,基部圓楔形,上面有腺點,下面有短柔毛,上部小葉少數而很狹,有時只具葉柄或小葉早脫落。總狀花序腋生,具長總梗,蝶形花5~7朵,花冠紫紅色或淡紫紅色,旗瓣倒卵形無爪。翼瓣矩形有爪有耳,旗瓣較龍骨瓣微長或等長,翼瓣是旗瓣的1/2;花萼外面有柔毛,具三角形裂片;子房有毛。莢果1~4節,莢節膨脹成卵圓形串珠狀,具橫凸起花紋,密生灰白色長柔毛,成熟後節間斷裂,每節莢果內含1粒種子,千粒重35~40克。牧草特性
抗寒、抗旱、抗風沙、耐熱、耐瘠薄能力很強,喜生於沙區荒漠生境。細枝岩黃芪幼莖具錐狀頂端,發芽時子葉不出土,而根部很快向地下生長,當根部扎入穩定濕沙層時,幼莖生長才變快。幼莖生長迅速,以6~7月份生長最快,年生長高度可達70厘米;3年株高1.5~2米,成年株高4~5米,主枝叢生,冠幅達3~4米。當生長到5~7年時,植株高度達到頂峰不再增高。當植株被風沙埋沒深達1米時,仍能正常生長,並能從埋沒的枝幹上長出新的水平根,構成幾層發達的水平根系網,擴大吸收面,以適應乾旱生境。5~6年的成株根幅常可達10米以上。在天然林分布區,年平均氣溫8~9.6℃,全年≥10℃積溫2800~3500℃,年日照時數2900~3500小時,年降雨量40~200毫米之間。不怕風吹沙打。造林成活後,可於第二年就能起到很好的防風固沙作用。花期6~9月,開花期持續長達4~5個月。果期9~10月,成熟莢果容易脫落。成年樹每株可採種1千克左右。飼用價值及利用技術
細枝岩黃芪嫩枝稠密,花序長而繁茂,牲畜適口性好,飼用價值大,是喜食的飼用灌木。牛、羊、馬喜食幼嫩枝葉和花,駱駝一年四季喜食。可以放牧,也可以採收嫩枝鮮葉花序青飼或調製乾草後補飼。據測定,每畝3年生的幼林,年可採集鮮枝葉100千克,可供3個羊單位一年的補飼所需。幼嫩枝葉產量,在10年內一般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生長穩定後,產量開始逐年下降。細枝岩黃芪是速生高產燃料灌木種,枝條堅硬,火力強而持久,適於平茬採伐燒柴,收穫產量很高。株齡6~9年的平茬採伐量每畝約2000~5000千克,即每年平均每畝生長量為356~583千克。6齡平茬後,次年新生株叢平均高達2.2米,冠幅2.6米,地徑1.9厘米,相當於3~4齡株體。適應在荒漠、半荒漠丘間低地、低山殘丘和流動、半流動沙丘上播種,防風固沙,保持水土。花期長達4~5個月,異花授粉,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幼嫩枝葉肥分含量高,木質化程度低,漚制易腐爛,可作綠肥壓青,肥田增產。細枝岩黃芪是采麻用纖維植物。7月份則頂生長緩慢至停止,而側生長加快,初生皮層脹裂呈條片狀剝離,撕下皮層,稍加揉搓就是拉力大,韌度強的灰白色花棒麻。六齡花棒平茬後,次年萌發的新枝條即可採收麻皮,單株可采麻21克,每畝可采麻3~5千克。細枝岩黃芪種實,可作家畜飼料,炒熟後可食用當豆子吃,也可炒熟後摻和糧食加工成炒麵吃,帶油香味。還可以榨油食用。花棒在飼用、食用、油用上有很大潛力。經平茬後,次年萌生的新枝仍能開花結實,單株在豐收年可採種1~1.5千克。栽培技術
(一)土壤與耕作細枝岩黃芪在沙質壤土和粘壤質的丘間地或沙漠荒灘地上均能種植。成活率高,生長好。在沙礫質、漏沙、夾沙地上,灌溉種植也能成活,但生長較差。在半荒漠及乾旱草原地區的流動沙丘迎風坡中、下部,用作固沙種植時,成活率和生長均好。育苗以沙質輕壤為好,育苗一年,結合深耕整地施足底肥,進行冬灌。第二年播種前需精細整地,保持土壤水分適中,才能獲得全苗。近年來,在降雨量較高的地區,採用飛播,效果也較好。(二)播種細枝岩黃芪種子較大,子葉不出土,需採用高質量種子播種。種植花棒需要先育苗後移栽,育苗要在早春3月至4月上旬搶墒進行。播種以條播為佳,播深4厘米左右,播後鎮壓。播種量,直播每畝1.0~1.5千克,育苗播種每畝7~8千克,條播行距25~30厘米,移栽株距1.5×2米,2×2米、1×3米或2×3米。育苗播種還可採用催芽播種效果甚好。方法是於播種前10天,把種子浸泡2~3天后,混合濕沙堆放催芽,並適當加水,保持濕潤,當少量種子開始裂口露出白尖時,就可播種。直播造林須採用穴播,穴距以1×2米或2×3米為宜,播種期可於早春搶墒播種或春夏雨季播種。但直播因鼠蟲掏吃種子嚴重,成效較差,應注意防治。
(三)移栽一般於上年育苗,當苗高達30厘米時,起苗出圃假植,於下年春季移栽效果好,成活率一般在80~90%,秋季移栽成活率低。移栽時挖穴要深,防止窩根,一般60~70厘米即可,穴內要灌足水再移栽。
(四)田間管理幼苗期要及時中耕除草,防止雜草危害,定株後無需特別管理。用作飼料的,要於定苗後第二年開始進行平茬,一年一次或隔年一次,有條件的在平茬後應及時灌水,但灌水不宜過多,這樣,利用年限可達幾十年。 (五)收種細枝岩黃芪莢果成熟後容易脫落,種子成熟時期一般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莢果呈灰白色時就應採收。5年以上株齡的植株,結實多而種子成熟飽滿,是採種的主要對象。
(六)利用除飼料、綠肥外,也是很好的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燃料、麻用及蜜源植物,它的枝幹光滑端直,紅中透黃,美觀耐久,是做農具柄、笆房、編筐等的優質材料,用途廣泛,經濟和生態效益均高。作麻用時,老枝幹的次生皮層不能剝麻,老枝的新生枝稍,分枝過多過細,也不宜剝麻,只有平茬後,次年萌生的新枝剝麻最好。采麻時期以9~12月為宜,過早皮層尚未完全剝離,過遲則因風吹日曬雨雪浸淋,纖維質地變劣。因此,平茬要與取柴、剝麻、飼用、編制結合經營,一舉數得。在防風固沙林地平茬利用時,要在保證防風固沙效用的前提下,採用隔行或帶狀平茬,可以連年割取。
常見牧草蟲害
岩黃耆屬植物
岩黃耆屬(Hedysarum Linn.),豆科、岩黃耆族植物,約150種左右,主要分布於北溫帶的歐洲、亞洲、北美和北非。我國已知有41種,主要分布於內陸乾旱和高寒地區及中國喜馬拉雅山地,下分4組。本屬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絕大多數植物為牲畜所喜食,為天然放牧場豆科植物的重要成分。有些植物的根作黃耆入藥,並且入藥的種類正在逐漸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