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金岩黃耆(原變種)

錫金岩黃耆(原變種)

錫金岩黃耆(原變種),豆科、岩黃耆屬植物,主要分布於橫斷山的四川西部、西藏東部和東喜馬拉雅山地。

基本信息

錫金岩黃耆(原變種) - 命名來源

錫金岩黃耆(原變種) Hedysarum sikkimense Benth. ex Baker var. sikkimense
來源:中國植物志 第42(2)卷 || 豆科 LEGUMINOSAE || 岩黃耆屬 Hedysarum Linn. || 扁莢組 Sect. Obscura B. Fedtsch. || 錫金岩黃耆(原變種) Hedysarum sikkimense Benth. ex Baker var. sikkimense
25a. 錫金岩黃耆(原變種)圖版51: 8-15
var. sikkimense

錫金岩黃耆(原變種) - 植物形態

錫金岩黃耆(原變種)圖版51: 8-15 錫金岩黃耆(原變種),多年生草本,高5-15厘米。根為直根系,肥厚,粗達1-2厘米,外皮暗褐色,淡甘甜;根頸向上分枝,形成仰臥的地上莖。莖被短柔毛和深溝紋,無明顯的分枝。托葉寬披針形,棕褐色乾膜質,6-8毫米長,合生至上部,外被疏柔毛;小葉通常17-23,具長約1毫米的短柄;小葉片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7-12毫米,寬3-5毫米,先端鈍,具短尖頭或有時具缺劑,基部圓楔形,上面無毛,下面沿主脈和邊緣被疏柔毛。總狀花序腋生,明顯超出葉,花序軸和總花梗被短柔毛;花一般7-15,長12-14毫米,外展,常偏於一側著生,具1-3毫米長的花梗;苞片披針狀卵形,先端漸尖,外被柔毛;花萼鍾狀,長4-6 (-8) 毫米,萼筒暗污紫色,半透明,萼齒綠色,狹披針形,近等長或有時下萼齒稍長,等於或稍長於萼筒,外被柔毛;花冠紫紅色或後期變為藍紫色,旗瓣倒長卵形,長約12-13毫米,先端圓形,微凹,翼瓣線形,長約等於旗瓣,常被短柔毛,龍骨瓣長於旗瓣1-2毫米或初花時幾相等,沿前下角有時被短柔毛;子房線形,扁平,初花時僅沿腹縫線被短柔毛,花後期被密的伏貼柔毛。莢果1-2節,節莢近圓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8-9毫米,寬6-7毫米,被短柔毛,邊緣常具不規則齒。種子圓腎形,黃褐色,長約2毫米,寬約1.5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2n=14。

錫金岩黃耆(原變種) - 產地分布

本種主要為喜馬拉雅東部針葉林區的高山種,主要分布於橫斷山的四川西部、西藏東部和東喜馬拉雅山地。生於高山乾燥陽坡的高山草甸和高寒草原、疏灌叢以及各種砂礫質乾燥山坡。也分布於錫金。

岩黃耆屬植物

岩黃耆屬(Hedysarum Linn.),豆科、岩黃耆族植物,約150種左右,主要分布於北溫帶的歐洲、亞洲、北美和北非。我國已知有41種,主要分布於內陸乾旱和高寒地區及中國喜馬拉雅山地,下分4組。本屬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絕大多數植物為牲畜所喜食,為天然放牧場豆科植物的重要成分。有些植物的根作黃耆入藥,並且入藥的種類正在逐漸擴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