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岩黃耆

紅花岩黃耆

紅花岩黃耆為豆科植物的一種,主產於西藏、青海、甘肅以及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南、湖北等地亦有分布。

基本信息

參考文獻

紅花岩黃耆(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Hedysarum multijugum Maxim. in Bull. Acad. Imp. Sci. St. Petersb. 17: 464. 1881; B. Fedtsch. in Act. Hort. Petrop. 19: 212. 1902; Ulbr. in Hedin, S. Tib. 6 (3): 66. 1922; 中國主要植物圖說. 豆科445. 圖435. 1955;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2: 436. 圖2062. 1972; 秦嶺植物志1 (3): 71. 1981.——H. multijugum Maxim. var. inermis Liu, 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446. 1955, nom. nud.: 西藏植物志 2: 879. 1985.

形態特徵

半灌木或僅基部木質化而呈草本狀,高40-8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具細條紋,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葉長6-18厘米;托葉卵狀披針形,棕褐色乾膜質,4-6毫米長,基部合生,外被短柔毛;葉軸被灰白色短柔毛;小葉通常15-29,具約長1毫米的短柄;小葉片闊卵形、卵圓形,一般長5-8 (-15) 毫米,寬3-5 (-8) 毫米,頂端鈍圓或微凹,基部圓形或圓楔形,上面無毛,下面被貼伏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上部明顯超出葉,花序長達28厘米,被短柔毛;花9-25朵,長16-21毫米,外展或平展,疏散排列,果期下垂,苞片鑽狀,長1-2毫米,花梗與苞片近等長;萼斜鍾狀,長5-6毫米,萼齒鑽狀或銳尖,短於萼筒3-4倍,下萼齒稍長於上萼齒或為其2倍,通常上萼齒間分裂深達萼筒中部以下,亦有時兩側萼齒與上萼間分裂較深;花冠紫紅色或玫瑰狀紅色,旗瓣倒闊卵形,先端圓形,微凹,基部楔形,翼瓣線形,長為旗瓣的1/2,龍骨瓣稍短於旗瓣;子房線形,被短柔毛。莢果通常2-3節,節莢橢圓形或半圓形,被短柔毛,兩側稍凸起,具細網紋,網結通常具不多的刺,邊緣具較多的刺。花期6-8月,果期8-9月。

分布及生境

產四川、西藏、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南和湖北。
主要生於荒漠地區的礫石質洪積扇、河灘,草原地區的礫石質山坡以及某些落葉闊葉林地區的乾燥山披和礫石河灘。
模式標本采自甘肅河西走廊西部。

功能用途

醫藥:【藏藥】塞瑪瑪保:根治培根木保病《中國藏藥》。【蒙藥】根用於心悸,氣短,自汗,浮腫,小便不利《蒙植藥志》。
醫藥:根及根狀莖:強心,利尿,消腫。用於氣虛氣促,小便淋痛,浮腫。

岩黃耆屬植物

岩黃耆屬(Hedysarum Linn.),豆科、岩黃耆族植物,約150種左右,主要分布於北溫帶的歐洲、亞洲、北美和北非。我國已知有41種,主要分布於內陸乾旱和高寒地區及中國喜馬拉雅山地,下分4組。本屬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絕大多數植物為牲畜所喜食,為天然放牧場豆科植物的重要成分。有些植物的根作黃耆入藥,並且入藥的種類正在逐漸擴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