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岩黃耆

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強烈木質化。莖多數,直立,莢果2-3節,幼莢密被貼伏短柔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強烈木質化。莖多數,直立,暗紫紅色,具細條紋,被向上貼伏短柔毛,基部圍以多層無葉片的卵狀苞片。葉長6-10厘米;托葉三角狀卵形,長6-10毫米,合生至中部以上,外被短柔毛;葉軸被短柔毛;小葉一般9-17,近無柄或具1毫米短柄,小葉片長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0-15毫米,寬5-7毫米,先端圓形,具不明尖頭,上面無毛,下面被柔毛。總狀花序腋生,長達20厘米,上部明顯超出葉,花序軸和總花梗被短柔毛;花多數,長15-18毫米,外展,疏散排,具3-4毫米長的花梗;苞片卵形,棕褐色乾膜質,與花梗近等長,外被疏柔毛;花萼鍾狀;長6-8毫米,被疏柔毛,萼齒三角狀披針形,等於或稍長於萼筒,下萼齒較狹,長為上萼齒的1.5倍或近等長,側萼齒等於或稍短於下萼齒;花冠暗紫紅色,旗瓣倒卵形,長14-15毫米,先端圓形,基部楔形,翼瓣線形,淡紫紅色,與旗瓣約等長,龍骨瓣先端暗紫紅色,長於旗瓣2-3毫米;子房線形,被短柔毛。莢果2-3節,幼莢密被貼伏短柔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

產西藏雅魯藏布江中游(朗縣)。生於山地河谷階地灌叢,海拔3100米。模式標本產西藏郎縣至甲格。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西藏岩黃耆
二名法:HedysarumxizangenseNi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傳統系統]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薔薇亞綱Rosidae[Cronquist系統]
目:豆目Fabales[Cronquist系統]
科:豆科(Leguminosaesp.)
亞科:蝶型花亞科(Faboideae)
族:岩黃耆族(Trib.HEDYSAREAEDC.)
屬:岩黃耆屬(HedysarumLinn.)
亞屬:扁莢組Sect.ObscuraB.Fedtsch.
種:西藏岩黃耆
分布:產西藏雅魯藏布江中游(朗縣)。

岩黃耆屬植物

岩黃耆屬(Hedysarum Linn.),豆科、岩黃耆族植物,約150種左右,主要分布於北溫帶的歐洲、亞洲、北美和北非。我國已知有41種,主要分布於內陸乾旱和高寒地區及中國喜馬拉雅山地,下分4組。本屬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絕大多數植物為牲畜所喜食,為天然放牧場豆科植物的重要成分。有些植物的根作黃耆入藥,並且入藥的種類正在逐漸擴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