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8-15厘米。根粗壯,木質化;根頸向上多分枝。莖短縮不明顯,長1-2厘米,被貼伏和開展的柔毛。葉長4-8厘米;托葉三角狀披針形,棕褐色乾膜質,長3-5毫米,合生至上部,被貼伏柔毛;具約等長於葉軸的長柄;小葉7-11,具約1毫米長的小葉柄;小葉片長卵形或橢圓形,長4-7(-9)毫米,寬3-5毫米,先端圓形,基部圓楔形,上面幾無毛或具星散柔毛,下面密被貼伏柔毛。總狀花序腋生,上部明顯超出葉,總花梗被貼貼柔毛開展毛;花序具12-16朵花,緊密組成卵球狀或長球狀,長2-3厘米,花後期延伸達5厘米;苞片披針形,棕褐色,長2-3毫米,外被柔毛;花長13-15毫米,具不長於1毫米的矩花梗;萼鍾狀,長8-12毫米,被絹狀毛,萼齒披針狀鑽形,長為萼筒的2-3倍,花冠玫瑰紫色,旗瓣倒卵形,長12-14毫米,寬6-7毫米,先端圓形、微凹,翼瓣長為旗瓣的1/4-1/3,龍骨瓣稍長於或等於旗瓣;子房線形,被短柔毛。莢果2-3節,節莢卵圓形,直徑3毫米,兩側凸起,具皮刺和密集的柔毛。花期6-8月,果期8-9月。分布
產黃河中游黃土區的甘肅、寧夏、內蒙古和陝西。為草原旱生種,生於砂礫質山坡和乾河灘、黃土坡。模式標本產賀蘭山。本種為良好的牧草,為各種家畜所喜食。
岩黃耆屬植物
岩黃耆屬(Hedysarum Linn.),豆科、岩黃耆族植物,約150種左右,主要分布於北溫帶的歐洲、亞洲、北美和北非。我國已知有41種,主要分布於內陸乾旱和高寒地區及中國喜馬拉雅山地,下分4組。本屬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絕大多數植物為牲畜所喜食,為天然放牧場豆科植物的重要成分。有些植物的根作黃耆入藥,並且入藥的種類正在逐漸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