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硯

洮硯

黃河上游有一條叫洮河的支流,源自甘肅、青海相鄰的西傾山東麓,經岷縣而北折,人臨洮縣去永靖縣城左流入黃河。其上游洮州(今臨潭縣)附近河段產一種石頭,呈綠藍色,近似綠松石的顏色,多帶回形、曲形紋,質地細膩但不堅,制硯極佳,當時人稱其為洮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澄泥硯齊名,並稱中國四大名硯。洮硯的生產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產於定西市岷州一帶。洮硯以其石色碧綠、雅麗珍奇、質堅而細、晶瑩如玉、扣之無聲、呵之可出水珠、發墨快而不損毫、儲墨久而不乾涸的特點飲譽海內外,歷來為宮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寶,饋贈親友的佳禮,古玩庫存中的奇葩。歷代文人、學者、書畫家對洮硯賦銘詠詩,讚嘆不已。唐代柳宗元《論硯》記道:“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州次之,後始端、歙、臨洮”。北宋著名鑑賞家趙希鵠《洞天青祿集》云:“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硯,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

基本信息

簡介

概述

老坑洮硯老坑洮硯

洮硯的生產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洮硯以其石色碧綠、雅麗珍奇、質堅而細、晶瑩如玉、扣之無聲、呵之可出水珠、發墨快而不損毫、儲墨久而不乾涸的特點飲譽海內外,歷來為宮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寶,饋贈親友的佳禮,古玩庫存中的奇葩。歷代文人、學者、書畫家對洮硯賦銘詠詩,讚嘆不已。唐代柳宗元《論硯》記道:“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州次之,後始端、歙、臨洮”。北宋著名鑑賞家趙希鵠《洞天青祿集》云:“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硯,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宋代大文豪蘇軾、黃庭堅讚嘆洮硯:“洗之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久聞岷石鴨頭綠,可磨桂溪龍文刀,莫嫌文吏不使武,要使飽霜秋兔毫”。當代書法大師趙朴初題詩:“風漪分得洮州綠,堅似青銅潤如玉”。

石料種類

製作洮硯的洮石有數種,一是鴨頭綠,也稱“綠漪石”,色澤綠,有水波狀紋路,石質堅細,瑩潤如玉,是洮石上品。如在綠色紋路中夾雜黃色痕跡者,則更名貴。二是鸚鵡綠,色澤深綠,石質細潤,其中帶有深色“湔墨點”的惹人喜愛。三是柳葉青,色綠而又帶有硃砂點,石質堅硬。四是淡綠色洮石,具有滲水緩慢的特點。洮硯全稱為“洮河石硯”或“洮河綠石”,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因硯材產自洮河,洮河源於古時洮州,故名“洮河石硯”,簡稱“洮硯”。用洮河之石製作的洮硯,發墨快、研墨細、不傷筆毫。洮硯之名貴除了石質優良和色彩絢麗的優點外,還由於硯形繁多,雕刻精細。洮硯的硯式端莊厚重,古樸典雅,在工藝上有不同於其它石硯的獨特風格。在所刻粗細得當的線條內填上黑色,這是洮硯不同於其它石硯的一大特點。製作洮硯最好的石料是“老坑石”,產於卓尼縣喇嘛崖和水泉灣一代。而老坑石中的極品,當屬“鴨頭綠”,碧綠如藍,輕撫如嬰兒肌膚,儲量極少,自宋末就已斷采,能否重現不得而知,現今每得一塊鴨頭綠可視之為千年古董。硬度在摩式3.0左右,最適宜研磨,顆粒直徑0.01mm以下,發墨快而顆粒細,密度在3.05g/cm³左右,儲墨久,容易清洗不滲墨。老坑石中的其他石品,有綠漪石、鸚哥綠、鸊鷉血,市場儲量依然不足3%,下發好和稀有是洮硯位列四大名硯的根本,尤其是在端硯、歙硯老坑石已枯竭的今天,老坑洮硯更是備受追捧。

名貴作品

洮硯色澤雅麗,主要以綠色為主。有色深綠而帶有水波狀紋路的“綠漪石”;有 綠色紋路中夾雜著黃色痕跡的“黃標綠漪石”;有綠中帶深色墨點的“澈墨點”;有色綠而帶有硃砂點的“柳葉青”;還有一種色如紅玫瑰的……在這諸多的桃石中,尤以“黃標綠漪石”最為名貴,古人曾有“洮硯貴如何;黃標帶綠波”的贊詠。洮硯可以因材施藝、因色構圖,雕琢成各種精緻文雅,古香古色,獨具一格的工藝品。其製做要經過下料、制坯、石刻等工序,所使用的工具有刀、鋸、錘、鏟、鏨、鐵筆、水沙等。洮硯品種上百,有圓、橢圓、正方、長方等各種形狀。不但有仿宋代的“抄手硯”、“太史硯”、“蘭亭硯”、“鳳字硯”、“神斧硯”、“石渠硯”;仿明代的“十八羅漢硯”、“金鐘硯”、“古鼎硯”、“古琴硯”;仿清代的“黃標飛龍硯”、“清泉硯”、“孔雀硯”、“石鼓文硯”等,還有“二龍戲珠”、“龍鳳朝陽”、“虎出山林”、“犀牛望月”、“掛角讀書”、“牧童放牛”、“喜鵲站梅”、“歲寒三友”、“八仙過海”、“青蛙戲水”、“鹿鶴松”、“龍鑽雲”、“馬超龍雀”、“莫高窟石窟”、“嘉峪關雄姿”、“麥積山風貌”等。各種圖案形,不論擬人狀物、比鳥喻獸、類山臨樓,均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這些精美絕倫的洮硯,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是國際市場上享譽極高的珍品。
老坑洮硯老坑洮硯

文人點評

北宋·趙希鵠

《洞天清祿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耆舊相傳,雖知有洮硯,然目所未睹,今有綠石名為洮者,多是澧石之表,或長沙山谷石,澧石潤而光,不受墨,堪作砥礪耳。”

北宋·蘇東坡

《魯直所惠洮河石硯銘》:“洗之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歲丙寅,斗南北。歸予者,黃魯直。”
北宋·晁補之
《贈戴嗣良》長詩:“東坡喜為出好礪,洮鴨綠石如堅銅。”“從公請礪歸作硯,聞公嘗諫求邊功。”

北宋·黃庭堅

老坑洮硯老坑洮硯

《豫章黃先生文集》有詩云:“久聞岷石(或作岷右)鴨頭綠,可磨桂溪龍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試飽霜秋兔毫”。
《以團茶、洮河綠石硯贈無咎、文潛》:“張文潛,贈君洮河綠石含風漪,能淬筆鋒利如錐。請書元祐開皇極,第八思齊訪落詩。”
《以古詩謝王仲至惠洮河礪石、黃玉印材》:“洮礪發劍貫虹日,印章不琢色烝粟。(或作蒸粟)磨礱頑頓印此心,佳人詩贈意堅密。佳人鬢雕文字工,藏書萬卷胸次同。日臨天閒豢真龍,新詩得意挾雷風。我貧無句當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北宋·晁說之

《晁以道硯銘》:“惟矩也有隅,惟深也有瀦,策勛於文書。惟重也不反側,惟溫也文明之澤,君子以媲德。西在臨洮,其所從來遠矣!毀璞而求之,成圓器者鮮矣!藏器待時,勿急勿遲,勿抵勿墜,勿盜勿誨。”

北宋·張孝祥

《李周翰所藏洮石銘》:“出河西之結錄,(疑為綠),薦中洲之隱君,蓋未始用吾力也,不必發於硎,若夫抵節礪行,不見其穎,則所以表一世而無群者耶。”

北宋·張耒

《以黃魯直惠洮河綠石,作米壺硯詩》:“洮河之石利劍矛,磨刀日解十二牛。千年虎地困沙礫,一日見寶來中州。黃子文章妙天下,獨駕八馬森幢旒。平生筆墨萬金值,奇謀利翰盈篋收。誰持此硯參几案,風瀾近乎寒生秋。抱持投我棄不惜,副以請詩帛加璧。明窗試墨吐秀潤,端溪歙州無此色!”

北宋·米芾

《硯史》:“通遠軍覓石硯,石理澀可礪刃,綠色如朝衣,深者亦可愛。久則水波間有墨點,土人謂之‘湔墨’(湔作濺)。有紫石,甚奇妙,而考者與墨斗,而漫其者滲墨。無光其中者甚佳,在洮河綠石上,自朝庭開熙河始為中國有。赤紫石色玫玉,為硯發墨過於綠者,而不勻淨又有墨者,戎人以礪刀,而鐵色光肥,亦可做硯而堅不發墨。”

北宋·晁無咎

《硯林集》中有詩並銘:洮河石貴雙趙璧,漢水鴨頭如此色。贈酬不鄙亦及我,刻畫無鹽譽頃國。”銘曰:“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溫。然可愛,目鴝鵒,何以易之,鴨頭綠。”

南宋·洪咨夔

《洗硯詩》:
自洗洮州綠,閒題柿葉紅。
一塵空水月,百念老霜風。
鈍菊淒猶蕾,顛桃艷己叢。
幹流千萬變,誰實主鴻濛。

南宋·陸游

《劍南詩稿》中有詩句云:“玉屑名箋來濯錦,風漪奇石出臨洮。”.詩後原注曰:“張季良寄洮硯,何元立寄蜀紙”。

南宋·范大成

《石湖嘲峽石》詩中有句云:“端溪紫琳腴,洮河綠沉色。”

金代·雷淵

《洮石硯詩》:緹囊深復有滄州,文石春融翠欲流。退筆成邱竟何益,乘時直欲利吳鉤。[注]作者雷淵,字希顏,金代渾源人,官至翰林修撰。緹,桔紅色。

金代·元好問

《賦澤人郭唐臣所藏山谷洮石硯》:舊聞鸚鵡曾化石,不數鸊鵜能瑩刀。縣官歲費六百萬,才得此硯來臨洮。玄雲膚寸天下偏,璧水直上文星高。辭翰今誰江夏筆!三錢無用試雞毛。題下原注曰:“硯有銘云:‘王將軍為國開臨洮,有司歲饋,可會者,六百鉅萬,其於中國得用者,此硯材也。’硯作璧水樣。”

金代·馮延登

《洮石硯》:鸚鵡洲前抱石歸,琢來猶自帶清輝。芸窗盡日無人到,坐看元雲吐翠微。

產地

老坑洮硯老坑洮硯

洮硯石料產於甘肅卓尼縣洮硯鄉境內的洮河流域區內,東經104°45′,北緯35°58′,因此地歷史上屬洮州管轄,石料又瀕臨洮水,故稱洮碩。從卓尼縣洮河東岸的喇嘛崖起,到藏巴哇鄉境內,在直接線長約25公里,寬約2.5公里的崖、峰、谷、壑的深處儲藏著舉世聞名的洮碩石料礦,儲藏總面積約40餘平方公里,因之,洮碩石礦一脈數苗,以卓尼縣洮硯鄉洮水東岸的喇嘛崖底石料為最佳,此崖峭壁聳立,崖底洮水急流,垂直高度500餘米,東、北、西與土坪相接,唯南面岩石裸露可采,舊時在此處編筏等枯水期才靠近掘坑採石,難怪有北宋趙希鵠著《洞天清祿集》中:“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蘭,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而在臨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之說了。

歷史

老坑洮硯老坑洮硯

洮硯歷史悠久,在宋初就聞名於世,歷代作為貢品而顯赫於當時宮庭或權貴之書房中。金朝詩人元好問就曾有詩曰:“縣官歲費六百萬,才得此硯來臨洮”,繼之宋時大書法家黃山谷又對洮碩有“洮州綠石含風漪,能澤筆鋒利如錐”的評價,益發驗證了洮硯的優異,蘇軾的《洮硯銘》:“洗之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郡洮岷,至中國”的題記,更加讚譽洮硯的膚理縝潤,色澤雅麗;元明的以後的讚譽更是連聲不輟,而且日本昭科14年出版的《書苑》封面上就連刊有“宋洮河綠石大硯”的原物照片,又說明洮硯在國外的影響之深,至今仍在我國、日本、東南亞及世界各國作為珍品使用或饋贈。

在7000年前,我國先民始用洮硯石料研磨礦物顏料繪製彩陶圖案,已為世界藝術寶庫作出了卓越貢獻,而盛名於唐代。洮硯屬於洮河深水之底泥盆系中變質的細泥板頁岩。結構細蜜,且含多種金屬離子,並帶有各色石膘,其中以黃膘為貴。石色碧綠,質堅而細。瑩潤如玉,扣之無聲,呵之可出水珠,發墨快而不損毫,儲墨久而不乾涸,用之揮灑自如,濃淡相宜,得心應手等特點。飲譽海內外,“有洮州石貴雙趙壁,端州歙硯無此色”之美譽。

礦石形成及特點

老坑洮硯老坑洮硯

硯石質地之所以極佳,是天然形成的礦石。據地質專家測定,形成於古生代的泥盆系,大約為四億萬年至三億五千萬年前。屬泥盆系中水成岩變質的細泥板頁岩石。

岩石結構細密,滋潤滑膩,顆粒細,粒徑為0.01毫米以下,密度為3.04/厘米3左右。並含有多種金屬離子,磨墨快而細膩發光。岩石經長期浸潤水份充足,細膩光滑,呵之出水,硯堂盛水久存不乾。故享有雖酷暑而傾墨不乾之盛譽。其硬度適中,為摩氏三度,質硬而不脆,磨抹久經耐用。
其色澤美觀典雅。顏色有翠綠、赤紫、暗紅、黑等十多種,其色澤之美居諸硯之首。北宋著名詞人張文潛在答謝黃廷堅贈他洮硯詩中讚美道:“明窗拭墨吐秀潤,端溪歙硯無比色。”又北宋詩人晁無咎讚美硯石貴和氏壁:“洮河石貴雙照壁,漢水鴨頭無此色。”大自然中那鮮翠欲滴的綠色展現出一派盎然欣茂的勃勃生機,鴨頭上的“鴨綠色”令人眼明心亮怡悅欣喜,綠色是洮石的代表色,洮石不僅色秀而且擁有圭璋之質。
洮石不但色澤美觀,而且天然形成的石紋圖案更顯神韻。有的如驚濤駭浪,有的如平水微波,有的如雲、氣、點等多種自然圖案,充分地顯示出動感。
洮石性能卓越優良。石之美決定了硯之奇,洮硯貯水不耗歷寒不冰,澀不留筆滑不拒筆,發墨快而不損筆,儲墨久而味不腐,用之揮撒得心應手。當代國畫大師黃胄贊曰:“萬古洮石,磨墨為寶。昔日珍品,今日更好。”

品種質地

洮硯石質細潤堅實,潑墨如油不損毫,書寫流利生輝,有“鴨頭綠”、“柳葉青”、“鸊鵜血”等名貴品種,綠色中含有條紋,形成變化萬端的雲水;不但有其美妙,而且含有雲霞風漪,下墨既快又省。洮硯濕潤,所以呵氣或珠,籍以墨既可書寫,將磨好的墨貯於硯中,經月不涸,又不變質。這種硯石帶有黃標的更為名貴,故有“洮硯貴如何,黃標帶綠波”之贊,宋書法家米芾著《硯史》云:“通遠軍,(古稱隴西郡,洮河流域歸此)石硯,石理澀可礪刃,綠色如朝衣,深者亦可愛”。洮硯石之上品,扣之有清越鏗亮之聲,著水磨墨,相戀不捨,但覺細膩,不聞磨聲。作為硯石,肌理細潤而堅密可謂之“道德高尚”,發墨快而不損筆毫可謂“才能出眾”;滋津潤朗貯墨不乾可謂“品格高雅”;綠質黃章,色澤雅麗可謂之“容貌靈秀”。因此,洮硯在硯林中可謂“德、才、品、貌”四絕,無與倫比。

洮硯雕刻工藝精巧,匠心獨運,雅致大方。名硯的“德、才”出自天或,是占其珍貴在先,然石講求製作工藝。洮硯經硯工精心設計,繼承了帶蓋,透雕的傳統工藝,以龍鳳、花卉、山水、人物為紋樣,用地方名勝景物圖案或書法篆刻為雕飾,加之古鐘、古鼎、古琴、古錢等為外形,經藝人精雕細刻,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名人詩句鐫於硯首硯面,既玲瓏剔透,又古樸典雅,渾然一體,取到了造型典雅又實用的完美效果;不但用者如意稱心,且陳之案頭,不失為興神悅目之雅物,再配以精製錦鍛,木胎大漆雕填,核桃木素麵的硯盒,圖文並茂,精妙絕倫。

套用

近年來,洮硯的製作中,使其實用性和藝術性得到了完美巧妙的結合,相繼開發了洮硯石料的骨灰盒、眼鏡盒、象棋、酒具等生活用品,使卓尼縣古老的洮硯雕刻藝術推進到一個新的水平。當代名家趙朴初先生題詩:“風漪分得洮州綠,堅似青銅潤如玉。故人萬里意殷勤,勝我荒齋九年著。西北東南辟硯田,精工方欲奪前賢。看教墨翻瀾處,噴薄風露震大千”。看來洮河綠石硯,畢竟是久負盛名之物,理應得到古今文人的讚譽題詠,從而聲騰中外。如此,想不盛名亦難矣。

甘肅省特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