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箭級飛彈艇

“紅箭”級飛彈艇艇長65.4米,寬8.4米,吃水4米,正常排水量為465噸,滿載排水量為540噸,最大航速34節,續航力為2000海里/18節,艇員47人。

基本信息

“紅箭”級飛彈艇艇長65.4米,寬8.4米,吃水4米,正常排水量為465噸,滿載排水量為540噸,最大航速34節,續航力為2000海里/18節,艇員47人。

背景

飛彈艇飛彈艇

1995年年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第二炮兵等諸兵種在我國東南沿海進行了大規模現代化合成軍事演習,一批新型艦艇也在這次演習中首次亮相,除了人們比較關注的大中型驅護艦外,一種小巧、靈活、外形新穎的飛彈快艇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隨後還光榮地作為駐香港海軍部隊的主戰裝備,擔負起了保衛香港領海安全的重任。它就是我國在90年代初期研製的第三代多用途飛彈快艇--“紅箭”級。
“紅箭”級於1987年12月簽定了首艇的建造契約,1989年7月首艇正式開工建造,1990年12月下水,1994年5月交付部隊,其總體技術已達到國際90年代初期的先進水平。從“紅箭”級飛彈艇首艇服役到現在已有近十年的時間了,這其間,其改進工作也在穩步地進行著,最明顯的改進是90年代末期問世的該級第5艘艇(舷號為774),改裝了一門俄制AK-176M型單管自動艦炮。

總體布局

“紅箭”級飛彈艇艇“紅箭”級飛彈艇艇

紅箭”級飛彈艇採用的是常規排水艇型,艦首外飄,方尾結構,水線下裝有減搖鰭,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其航行的穩定性,並可在高海況條件下為艇載武器及人員提供穩定的發射及活動平台。全艇採用了全封閉設計,可在核、生、化條件下作戰。艇的最大排水量也提高到了500噸以上,較我國以前的幾型飛彈艇增加了40%以上。排水量的增加不僅提高了航行性能,續航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艇員的生活工作空間也得到了改善。這還為日後進行現代化改進提供了必要的空間條件,綜合作戰能力有了顯著的增強。艇的上層建築及艇上武器的布置簡潔明了,上層建築在設計時考慮了艦艇的隱身性能,兩側微向內傾,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雷達反射回波的強度。艇上的動力裝置為3台12PA6280MPC型大功率柴油機,它是我國自行研製的一種體積小、重量輕、輸出功率大、噪聲小的艇用柴油機,主要用於裝備噸位較小的飛彈艇和護衛艇。單台最大輸出功率為5000馬力,三台總輸出功率達到15000馬力,這可使“紅箭”級飛彈艇的最高航速達到34節,續航力也達到了800海里/30節、2000海里/18節,具有一定的遠海航行和作戰能力。機艙實現了遠程遙控監測,提高了自動化程度。該艇柴油機的排煙煙囪並沒有設定在艇體表面,而是巧妙地設計在艇體水線以上的兩側。而且,排出的高溫廢氣還可利用艇高速航行時所產生的水霧來降溫,這樣做不但可以使艇體上層建築設計比較簡潔,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艇的紅外輻射度,因此,“紅箭”級飛彈艇雖然不是一型真正的隱身飛彈艇,但其所具有的隱身性還是較強的。

艇載飛彈系統

正在檢修中的“紅箭”級飛彈艇正在檢修中的“紅箭”級飛彈艇

“紅箭”級飛彈艇上的武器主要分為艦艦飛彈系統和火炮系統兩大類。艦艦飛彈是飛彈艇的傳統武器,從飛彈艇誕生之日起它就成為了制式裝備,幾乎各型飛彈艇上都少不了它的身影。“紅箭”級飛彈艇在艇體中後部兩側各布置了一座呈品字形的三聯裝艦艦飛彈發射架,使用的飛彈為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亞音速艦艦飛彈“鷹擊”-8的改進型“鷹擊”-8A,其與“鷹擊”-8最主要的不同是採用了摺疊式彈翼,增加了固體火箭發動機的裝藥量,延長了發動機的工作時間,使飛彈的最大射程提高到了85千米,增強了遠程反艦作戰能力。

“紅箭”級飛彈艇“紅箭”級飛彈艇

“鷹擊”-8A彈長6.25米,彈徑0.36米,翼展1.88米,最大發射重量857千克,飛行速度為0.9馬赫。採用了新式的方形儲運/發射箱,吊裝、拆卸及再裝填都較為方便。該彈制導方式為中段自控加末端主動雷達制導。中段由彈上計算機、無線電高度表及相關控制系統對飛彈的高度、方向及速度進行控制。末制導雷達採用單脈衝體制,套用了頻率捷變技術,具有較強的抗人工干擾及海浪干擾的能力,其搜尋距離為20千米,搜尋範圍為正負35度。戰鬥部為重165千克的高爆半穿甲彈,配有延遲觸發引信及近炸引信,前者可保證飛彈在擊穿鋼板後在艦體內部爆炸,而後者則可在飛彈沒有直接命中艦艇時或在目標旁邊飛過時引爆戰鬥部,以對敵艦上的武器、雷達等設備進行破壞。“鷹擊”-8A型艦艦飛彈是我國在90年代初期開始在第二代驅護艦上使用的,具有制導精度高、威力大、射程遠、使用維護簡單、可靠性高的特點,是我國90年代初期到21世紀初這10年中最主要的反艦武器。今後,“紅箭”級還可以換裝更先進的超音速艦艦飛彈。可見,“紅箭”級的反艦能力還是非常強大的。

火炮系統

“紅箭”級飛彈艇火炮“紅箭”級飛彈艇火炮

“紅箭”級飛彈艇上共裝有兩種火炮:一種是裝在艇首的一座76A型雙37毫米自動艦炮;另一種是位於艇尾呈縱列布置的2座69A式雙30毫米自動艦炮。
76A式雙37毫米自動艦炮是我國80年代初在原76式雙管37毫米半自動艦炮的基礎上研製的第一種全自動、全封閉速射小口徑艦炮,1987年定型後開始了批量生產,主要裝備我國第二代驅護艦、新型飛彈快艇及第一代驅護艦的現代化改進型。該炮的特點是可遙控,能全自動瞄準射擊,炮塔為全封閉式設計,下部設有大容量的彈艙,內裝有常規穿甲彈和裝有近炸引信的爆破彈,採用了雙命中體制,可有效提高其反導能力。76A的最大射速達到300發×2/分,初速1000米/秒,對海最大射程為9.4千米,對空有效射程為5.5千米,對反艦飛彈的有效射程為2.7千米,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

“紅箭”級飛彈艇尾部“紅箭”級飛彈艇尾部

69A式雙30毫米自動艦炮是我國60年代中後期依據前蘇聯小口徑艦炮所仿製的第一種艦用小口徑艦炮,由於種種原因,該炮的研製工作在1980年才完成,1982年設計定型,命名為69式雙30毫米艦炮,主要用於裝在噸位在500噸以下的小型艦艇,作為主炮或副炮使用。該炮為全自動、遙控型艦炮,可自動完成裝彈、指向、發射等一系列動作,全封閉式炮塔可有效地防護海水、鹽霧對火炮的損害。火炮最大射程為5.5千米,有效射程為3千米,最大射速為2000發(雙管),火炮高低射界為-12~+87度,初速870米/秒。炮塔下方設有彈庫,每個彈庫內可存放1700發殺傷爆破彈,火炮全重為1.8噸,可很方便地裝在小噸位的艦艇上,不會對艦艇產生任何影響。69式既可用於對近距水面目標的射擊,又可對近距空中目標射擊,對反艦飛彈也具有一定的攔截能力。69A則是69式基礎上的改進型,主要是提高了火炮的射擊精度,增加了可靠性,增加了新型殺傷力更強的穿甲燃燒彈,使用了更為先進的火控系統,反應速度及作戰性能又有了較大的提高。

艇載電子設備

343型火控雷達343型火控雷達

紅箭”級飛彈艇上裝備的雷達及電子設備並不是很多,但大多是我國90年代以後研製的新型裝備,不僅體積小、性能先進,而且可靠性、探測性能及抗干擾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這使“紅箭”級除具備較強的對海探測能力外,還具有很強的對空探測及電子戰能力。
主桅頂部裝有一部352型多用途搜尋雷達,主要用於對海面目標及中低空目標的探測,雷達採用了頻率捷變技術,具有很強的抗電子於擾能力,即使在受到干擾時,也可穩定地對目標進行搜尋跟蹤。對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為80千米(7平方米目標)和30千米(0.02平方米目標),可同時跟蹤12個目標,同時處理其中的4個,並可為艇上的88C型光電探測系統進行目標選擇及目標指示。
艦橋上方裝有一部343型火控雷達,用於對艦艦飛彈及76A雙37毫米艦炮的控制,對海最大作用距離為80千米,正常跟蹤距離為65千米,艇載飛彈可在這個距離內自主攻擊敵水面艦艇,艦艦飛彈可全程由該雷達進行控制。如果超過這個距離,就需要由其它平台(如艦載直升機、偵察機等)進行目標指示,以實現超視距攻擊。在對空模式時,對5平方米目標的跟蹤距離為40千米,對0.02平方米目標的跟蹤距離為7千米,可對76A雙37毫米艦炮進行目標指示、分配及數據裝定。此外還具有光電探測器作為輔助探測手段,以便在雷達受到干擾時確保對目標的跟蹤。不過,該雷達不能同時對艦艦飛彈及76A雙37毫米艦炮進行控制,這一點在作戰時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一部RM-1290型導航雷達用於艦艇在海上航行時使用。艦橋後部一單獨桅桿上裝有該艇的另一重要探測設備--88C型光電探測系統。該系統是我國80年代末期研製的一種綜合光電對空探測系統(同時也具有對海探測能力),主要用於提高中小型艦艇的近程防空反導能力,並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探測精度高等特點,既可作為小型艦艇的主要探測設備,也可用作大中型艦艇的輔助探測設備,具有很高的使用靈活性。

干擾彈發射器干擾彈發射器

88C光電探測系統主要由多用途搜尋雷達、光電探測器、數據處理系統及火力系統組成。光電探測器包括紅外攝像機、光學攝像機、跟蹤攝像機及雷射測距機,對2平方米目標的探測距離為20千米,對0.2平方米目標為8千米,可有效發現低空飛行的飛機及飛彈目標,具有晝夜工作能力。該系統採用了集中控制,模組化設計,分系統之間採用了高速數據線進行聯結,具有很強的工作可靠性和抗干擾能力。其火力系統部分主要是艇上的2座69A式雙30毫米艦炮,探測系統可同時將同方向的不同目標分別提供給兩座30毫米艦炮,343型火控雷達對艦艦飛彈進行控制時,也可為艦首的76A雙37毫米艦炮提供目標數據。
除以上雷達及光電探測系統外,艇上還裝有先進的導航、通信設備,可完全滿足在中近海航行作戰的要求。艇上裝備了較為完善的電子對抗設備,像923型雷達告警接收機、918型主動干擾機、電子偵察系統等,都是性能很先進的新型電子戰設備。在艦橋後部平台上裝有多組干擾彈發射裝置,每組發射裝置內可存放36枚彈藥,其中18枚為紅外干擾彈,另18枚為金屬箔條幹擾彈,其最大射程為1500米,可單發和多發齊射,能有效地對來襲反艦飛彈進行干擾。在排水量為500噸左右的飛彈艇上裝備如此多的電子戰設備是不多見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該艇的綜合作戰能力及戰場生存能力,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國對艦艇電子戰能力的重視,這也完全符合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需要,是贏得戰爭勝利的關鍵所在。

“紅箭”級飛彈艇“紅箭”級飛彈艇

該炮口徑為76.2毫米,初速為980米/秒,最大射速為120發/分,火炮射界為-15度~+85度,對海最大射程為15.5千米,對空最大射程為9千米,炮塔下部設有可裝152發炮彈的大容量彈艙,可進行長時間的射擊。該炮火力密集、射程遠、殺傷力大,既可對海又可對空,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紅箭”級原來裝76A雙37毫米艦炮對海火力不足的弱點。火控系統可沿用原雙37炮的系統,其自身還具有光學瞄準裝置,可採用自動、半自動及手動射擊。“紅箭”級飛彈艇的設計初衷是用來在南中國海保護我國的所屬島嶼及海洋資源,要經常面對的是外國1000噸級以下的中小型巡邏艇及飛彈艇,而在非戰爭狀態下,使用最多的應是各種口徑的艦炮。目前我國南海沿岸各國所裝備的此類艦艇上裝備的大多是76毫米艦炮。這樣,“紅箭”級上裝備的雙37艦炮在火力上及殺傷威力上是處於劣勢的。而AK-176M型艦炮就彌補了這個弱點。雖然它還有較多的不足(比如重量太大,噸位過小的艦艇裝備較為困難,且其可靠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但在安裝AK-176M艦炮後,“紅箭”級飛彈艇的作戰性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高,這才是最重要的。此外,我國目前還裝備有大量的037系列反潛護衛艇,由於其設計年代及技術的限制,總體性能不能滿足現代作戰的需要,而“紅箭”級由於其自身所具備的諸多優點,完全可以其為基礎研製一種新型護衛艇,用以替代037系列反潛護衛艇。還可為其換裝先進的超音速艦艦飛彈,增加防空飛彈等,從而發展成一個完整的“紅箭”級系列,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我國的近海防禦和攻擊力有一個較大的提高,並為日後發展更為先進的隱身型飛彈艇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

盤點世界各國的飛彈艇

飛彈艇是以反艦飛彈為主要攻擊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戰鬥艇,主要用於近海攻擊和防禦作戰,在其他兵力的協同下,以編隊或單艇對敵方大、中型水面艦艇實施飛彈攻擊,也可用於巡邏、警戒、反潛、布雷等。它具有噸位小,靈活機動、火力強和效費比高的特點,是海戰武器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新的作戰樣式中,它也是以小艦對大艦進行島鏈作戰的重要手段。

中國現役軍艦

驅逐艦現代級驅逐艦 旅海級驅逐艦 旅護級驅逐艦 旅大級驅逐艦
護衛艦江衛Ⅱ級護衛艦 江衛級護衛艦 江湖級護衛艦 江東級護衛艦 江南級護衛艦 成都級護衛艦
潛艇夏級核潛艇 漢級核潛艇 G級潛艇 K級潛艇 武漢級潛艇 明級潛艇 宋級潛艇 R級潛艇 W級潛艇
飛彈艇紅箭級飛彈艇 紅星級飛彈艇 河島級飛彈艇 河馬級飛彈艇 河拉級飛彈艇 黃蜂級飛彈艇 河谷級飛彈艇 P29B飛彈艇
魚雷快艇湖州級魚雷艇 湖川級魚雷艇 P6魚雷艇 P4魚雷艇
護衛艇上海級高速護衛艇 海南級反潛護衛艇 海鳩級反潛護衛艇 海青級反潛護衛艇
登入艦玉亭級坦克登入艦 玉康級坦克登入艦 玉登級中型登入艦 玉島級中型登入艦 玉連級中型登入艦 玉海級中型登入艦瓊沙級步兵運輸艦 玉南級小型登入艇 玉青級小型登入艇 271機械化登入艇 大沽級氣墊登入艇 德薩拉氣墊登入艇
布掃雷艦wolei級布雷艦 T43級掃雷艦 連雲級掃雷艇 撫順級掃雷艇 延寬級掃雷艇 武昌級掃雷艇 312型遙控掃雷艇
後勤艦船鄭和訓練艦 世昌國防動員艦 南倉級遠洋綜合補給船 福建級遠洋油水補給船 大運級遠洋補給船 大江級遠洋打撈救生船 大志級潛艇支援艦 滬東級潛艇支援艦 大浪級潛艇支援艦 大東級潛艇支援艦 大周級潛艇支援艦 瓊沙級醫院船 遠望級遠洋測量船 向陽紅遠洋調查船 興豐山電子監測船 北調電子監測船 世監級電子監測船 延來級測量船 贛珠級測量船 贛揚級測量船 T43級測量船 綜合試驗艦 延冰級破冰船 延哈級破冰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