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II型飛彈艇

037II型飛彈艇

037-II型(北約代號:紅箭級)是由國內首次採用招標方式發包興建的海軍艦艇,由廣州黃埔造船廠得標於1987年12月簽約建造。該艦共建成6艘,目前全部配屬駐香港部隊。

發展沿革

在80年代初, 基於香港已確定會回歸, 海軍開始尋找適合進駐香港的艦隻。參觀過英國當時駐港的孔雀級巡邏艇後, 海軍認為未來的駐港艦艇也應是同級的, 所以開始從自己的海軍中尋找適合的艦型。但當時由於正值大裁軍, 加上受到文 革的影響, 海軍艦艇普遍都設計老舊, 被海軍認為不適合在香港服役,於是著手研製新的艦艇。

1987年4月由黃埔造船廠、708所聯合體中標,同年12月簽定設計、建造契約,正式開始研製,1988年7月28日首艇(舷號770)在黃埔造船廠開工,1990年12月18日下水,1991年8月20日正式服役,首批共建造4艘,(舷號、艦名分別為770 陽江、771 順德、772南海、773 番禺),全部服役於駐香港特混艦艇大隊。1995年12月26日,黃埔造船廠建造的“976”工程一批飛彈護衛艇全部完工交船。1996年定型。1999至2000年共建造4艘改進型038H1型(首艇舷號774,2000年服役),前主炮改用仿俄國AKM176型的76mm單管自動艦炮。
1996年船舶總公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裝備情況:770陽江號、771順德號、772南海號、773番寓號,774連江號、775新會號(還有2艘不詳)

其研究代號為037II,雖然它和海南級、海鳩級、海青級、紅星級都是037系列,然而,紅箭級卻與他們並無多大的聯繫,後來發展成038。後來,由於其價格較高,在為香港生產幾艘艦艇後,海軍轉而繼續生產紅星級。

P-770 P-770

P-770 陽江號

P-771 P-771

P-771 順德號

番禺號 番禺號

P-773 番禺號

事故前的774艇,配備1門AK-176M 76mm艦炮 事故前的774艇,配備1門AK-176M 76mm艦炮
修復後的774艇,換裝76A 37mm雙管艦炮 修復後的774艇,換裝76A 37mm雙管艦炮

P-774 廉江號

P-775 新會艇 P-775 新會艇

P-775 新會號

技術特點

總體布局

採用的是常規排水艇型,艦首外飄,方尾結構,全封閉設計,水線下裝有減搖鰭。高艇首,傾斜式前甲板;37毫米/63雙管炮位於A位置;主上層建築後緣呈階梯狀;大型框架式主桅位於艦橋上層建築後緣;上層建築在設計時考慮了艦艇的隱身性能,兩側微向內傾,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雷達反射回波的強度。醒目的“谷燈”火控雷達位於艦橋頂部;C-801反艦飛彈箱式發射裝置位於前上層建築後方左右舷,朝向前方,略向舷外;2門30毫米/65炮位於Y和X位置 。

動力裝置

為3台SEMT-Pielstick12PA6280型大功率柴油機,單台最大輸出功率為5000馬力,三台總輸出功率達到15000馬力,最高航速34節,續航力800海里/30節、1,800海里/18節。機艙實現了遠程遙控監測,提高了自動化程度。該艇柴油機的排煙煙囪在艇體水線以上的兩側,排出的高溫廢氣利用艇高速航行時所產生的水霧來降溫,這樣做不但可以使艇體上層建築設計比較簡潔,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艇的紅外輻射度。

武器系統

鷹擊-8A(YJ-8A 鷹擊-8A(YJ-8A

艇體中後部兩側各布置了一座呈品字形的三聯裝“鷹擊”-8A艦艦飛彈發射架。“鷹擊”-8A彈長6.25米,彈徑0.36米,翼展1.88米,最大發射重量857千克,飛行速度為0.9馬赫,最大射程85千米,採用儲運/發射一體箱。該彈制導方式為中段自控加末端主動雷達制導。中段由彈上計算機、無線電高度表及相關控制系統對飛彈的高度、方向及速度進行控制。末制導雷達採用單脈衝體制,套用了頻率捷變技術,具有較強的抗人工干擾及海浪干擾的能力,其搜尋距離為20千米,搜尋範圍為正負35度。戰鬥部為重165千克的高爆半穿甲彈,配有延遲觸發引信及近炸引信。

76A式(H/PJ76A)雙37MM自動炮 76A式(H/PJ76A)雙37MM自動炮

艇首一座76A型雙37毫米自動艦炮。該炮是我國80年代初在原76式雙管37毫米半自動艦炮的基礎上研製的第一種全自動、全封閉速射小口徑艦炮,1987年定型後開始了批量生產,主要裝備我國第二代驅護艦、新型飛彈快艇及第一代驅護艦的現代化改進型。該炮的特點是可遙控,能全自動瞄準射擊,炮塔為全封閉式設計,下部設有大容量的彈艙,內裝有常規穿甲彈和裝有近炸引信的爆破彈,採用了雙命中體制,可有效提高其反導能力。76A的最大射速達到300發×2/分,初速1000米/秒,對海最大射程為9.4千米,對空有效射程為5.5千米,對反艦飛彈的有效射程為2.7千米。

AK-176m型單管自動艦炮 AK-176m型單管自動艦炮

該級第5艘艇(舷號為774),改裝了一門俄制AK-176m型單管自動艦炮。 該炮口徑為76.2毫米,初速為980米/秒,最大射速為120發/分,火炮射界為-15度~ 85度,對海最大射程為15.5千米,對空最大射程為9千米,備彈152發。在使用過程中,發現AK-176對於037-2來說體積、后座力都較大,同時引起重心前移,影響艦艇的操縱和穩定性能,2006年774艇在珠江號與一艘香港貨輪相撞沉沒,儘管中國海軍將774號艇打撈上來以後,進行了修復,但是AK-176艦炮被拆除 。

69式雙管30毫米艦炮 69式雙管30毫米艦炮

艇尾呈縱列布置的2座69A式雙30毫米自動艦炮。1980年完成研製,1982年設計定型,命名為69式雙30毫米艦炮,主要用於裝在噸位在500噸以下的小型艦艇,作為主炮或副炮使用。該炮為全自動、遙控型艦炮,可自動完成裝彈、指向、發射等一系列動作,全封閉式炮塔可有效地防護海水、鹽霧對火炮的損害。火炮最大射程為5.5千米,有效射程為3千米,最大射速為2000發(雙管),火炮高低射界為-12~ 87度,初速870米/秒。炮塔下方設有彈庫,每個彈庫內可存放1700發殺傷爆破彈,火炮全重為1.8噸。69A則是69式基礎上的改進型,主要是提高了火炮的射擊精度,增加了可靠性,增加了新型殺傷力更強的穿甲燃燒彈,使用了更為先進的火控系統,反應速度及作戰性能又有了較大的提高 。

電子設備

主桅頂部裝有一部363型多用途搜尋雷達,主要用於對海面目標及中低空目標的探測,雷達採用了頻率捷變技術,對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為80千米(7平方米目標)和30千米(0.02平方米目標),可同時跟蹤12個目標,同時處理其中的4個,並可為艇上的88c型光電探測系統進行目標選擇及目標指示。

艦橋上方裝有一部348型火控雷達,用於對艦艦飛彈及76A雙37毫米艦炮的火控,對海最大作用距離80千米,有效跟蹤距離65千米,艇載飛彈可在這個距離內自主攻擊敵水面艦艇,艦艦飛彈可全程由該雷達進行控制。如果超過這個距離,就需要由其它平台(如艦載直升機、偵察機等)進行目標指示,以實現超視距攻擊。在對空模式時,對5平方米目標的跟蹤距離40千米,對0.02平方米目標的跟蹤距離7千米,可對76A雙37毫米艦炮進行目標指示、分配及數據裝定。此外還具有光電探測器作為輔助探測手段,以便在雷達受到干擾時確保對目標的跟蹤。不過,該雷達不能同時對艦艦飛彈及76a雙37毫米艦炮進行控制,這一點在作戰時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部RM-1290型導航雷達用於艦艇在海上航行時使用。

艦橋後部一單獨桅桿上裝有88C型光電探測系統,綜合光電對空探測系統(同時也具有對海探測能力),主要用於提高中小型艦艇的近程防空反導能力。 88C光電探測系統主要由多用途搜尋雷達、光電探測器、數據處理系統及火力系統組成。光電探測器包括紅外攝像機、光學攝像機、跟蹤攝像機及雷射測距機,對2平方米目標的探測距離為20千米,對0.2平方米目標為8千米,可有效發現低空飛行的飛機及飛彈目標,具有晝夜工作能力。該系統採用了集中控制,模組化設計,分系統之間採用了高速數據線進行聯結

電子對抗設備,含923型雷達告警接收機、981系列主動干擾機、電子偵察系統等。在艦橋後部平台上裝有干擾彈發射裝置,每組發射裝置內可存放36枚彈藥,其中18枚為紅外干擾彈,另18枚為金屬箔條幹擾彈,其最大射程為1500米,可單發和多發齊射,能有效地對來襲反艦飛彈進行干擾。

性能數據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520噸
全長65.4米
全寬8.4米
吃水2.4米
燃料柴油
動力3台SEMT-Pielstick12PA6280柴油機
總功率14240馬力(10620千瓦)
最高速度30節~34節
續航距離 1,800 海里/18節 800海里/30節
乘員75人
武器裝備三聯裝鷹擊-8A反艦飛彈發射裝置x2
一PJ26型單管76MM隱身艦炮x1(774號)
H/PJ76A37mm雙管艦炮x1(其餘艇)
69式雙管30毫米艦炮x2
12.7毫米機槍x2
電子設備 H/LJQ-363搜尋雷達x1 765導航雷達x1 348火控雷達x1 88C近程防禦光電射控系統x1 923雷達偵察系統x1

服役事件

該艇設計配備鷹擊8A反艦飛彈,76A型雙37mm主炮和雙30副炮,柴油發動機和多軸螺旋槳推進系統。該型艦艇是國內首次通過招標形式訂購的軍用艦艇。

該級第一艘始建於1990年,該艇作為一個技術演示以及概念實驗性船舶,並在1995年的演習中成功發射了一枚鷹擊81反艦飛彈。另有3艘後續艦隻,建於1995年至1996年。由於技術上的原因,特別是在陝西柴油機廠許可生產的SEMT柴油發動機,價格高,且過於複雜的設計規劃標準,使得後續生產計畫被終止。第五艘船774號廉江艇,始建於2001年,再次對一些新技術進行了論證,例如新的SEMT發動機,新的渦輪增壓器和俄許可證生產的76毫米艦炮。

前4艘組成海軍駐港巡邏艇大隊常駐香港昂船州海軍基地, 另在內地尚有兩艘。

2001年,第五艘“廉江”號(774)與一艘往返於香港-廣州航線的快速渡輪相撞。2006年6月,“廉江”號在珠江口被一艘香港太古公司一萬八千噸級的"Pacific Adventure"號貨輪撞擊艇艏, "廉江"號當即翻覆,艇上63人當中有13人失蹤,另有4人重傷。後來從扶正的艇體中找到失蹤的13名官兵皆已罹難。該船被打撈出水後轉移至船廠進行了修復工作。

舷號 艇名 型號 造船廠下水日期服役時間 服役艦隊
770 陽江 037II 黃埔造船廠1990年12月18日1991年8月20日 駐香港特混艦艇大隊
771 順德 037II 黃埔造船廠1994年7月1995年2月 駐香港特混艦艇大隊
772 南海 037II 黃埔造船廠1995年2月1995年4月 駐香港特混艦艇大隊
773 番禺 037II 黃埔造船廠1995年5月1995年7月 駐香港特混艦艇大隊
774 廉江 038HI 黃埔造船廠1999年2月 駐香港特混艦艇大隊
775 新會 037II 黃埔造船廠1999年11月 駐香港特混艦艇大隊

總體評價

“紅箭”級於1987年12月簽定了首艇的建造契約,1989年7月首艇正式開工建造,1990年12月下水,1994年5月交付部隊,其總體技術已達到國際90年代初期的先進水平。其研究代號為037II,雖然它和海南級、海鳩級、海青級、紅星級都是037系列,然而,紅箭級卻與他們並無多大的聯繫,後來發展成038。後來,由於其價格較高,在為香港生產幾艘艦艇後,海軍轉而繼續生產紅星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