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式碑

範式碑

全稱《漢廬江太守範式碑》。隸書,三國·魏青龍三年(235)正月立。僅存上截,12行,行6~15字,在山東濟寧。碑主範式,字巨卿,山陽(故治在今山東金鄉縣西北四十里)金鄉(今山東金鄉縣)人。累官荊州刺史,遷廬江(三國魏時治在今安徽霍丘縣西五十五里)太守。此碑宋時已見金石著錄,南宋洪适《隸釋》載有碑之全文,可知那時尚比較完整。現只存殘石兩塊。

相關介紹

《範式碑》是曹魏著名碑刻之一,碑文字型漢末成熟期的隸書一脈相承,結體嚴整,用筆方勁,不減漢隸古樸淳厚之風。顧南原《隸辨》引洪适《隸釋》評云:“此碑雖不及延康、黃初四刻(指魏《大饗碑》、《上尊號碑》、《受禪表》及《孔羨碑》),在魏他碑中為可取耳。”這個評價是比較中肯的。唐李嗣真《後書品》云:“蔡公諸體,唯《范巨卿碑》風華艷麗,古今冠絕。”這段話引起後世不少爭論,主要集中在兩點:碑的書寫者問題;對此碑的藝術評價問題。自趙明誠《金石錄》以降,許多人認為李嗣真曾斷定《範式碑》為蔡邕所書,進而以蔡邕死於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其實,建碑時(235),已距蔡邕之死四十三年,實不可能。李嗣真的所謂“蔡公諸體”,系指受蔡邕書法薰陶的諸家碑刻。翁方綱在辨明該說是對李嗣真的誤解後又說:“是碑於勁利之中,出以醇厚,而頓挫節制,神采煥發,實高出漢末皇象、梁鵠諸家之上,其目為蔡體第一者,蓋李嗣真見學蔡書者必多,乃有此折衷之鑑。”又說:“率更(指歐陽詢)書法之秘筆,皆從此碑得之。非深求漢唐之接續者,未易語也。……蓋漢人分隸之形質,至此皆化為性情,恐褚河南(褚遂良)對史陵雲‘此法更不可以教人者’,正不外是也。”而與翁氏見解相左者,當首推清初的顧南原。他在《隸辨》中肯定了前述洪适論點,而認為李嗣真獨椎《范巨卿》,及其“風華艷麗,冠絕擊今”之評,為“藻鑒之謬”。今皆錄之,以為識者鑒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