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式碑》冊(宋拓本)
正文
中國魏《廬江太守範式碑》原石的宋拓本。剪條裝冊。碑額 1開,3行,行 4字;碑文10開半,開6行,行6字,每開縱 34厘米,橫34厘米。書法結字方正,用筆遒勁渾厚,撇筆豐肥圓鈍,捺筆短重粗壯,較漢隸有明顯變化,為許多書家激賞,是三國時期著名碑刻。此本為碑斷入土前之宋拓傳世孤本,較乾隆間出土的殘石拓本多 200餘字。紙墨古舊,字神充足,至為珍貴。有“小蓬萊閣”、“翁方綱”、“鄭叔子”、“雲門審定”、“張塤審定” 等藏印共 108方,並盧文弨、張塤、畢沅、黃易、翁方綱等跋 14段,宋葆淳、阮元、孫星衍、楊守敬等觀款 10段。舊為泰安趙氏所藏,後歸歷城郭氏,又為王古愚所得,後歸黃易。現藏故宮博物院。
《範式碑》為魏明帝青龍三年 (235)立,原在山東任城,後移濟寧州學。宋代以後碑斷,沒入土中。碑額篆書“故廬江太守范府君之碑”。碑文隸書,依宋《隸釋》載,碑文19行,行33字,碑陰題名 4列,1、2列各存10行,3列存11行,4列存6行。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夏,膠州崔墨雲得碑額於龍門坊水口,已斷裂,李東琪、黃易刻跋於額下。乾隆五十二年(1787)李東琪獲原碑殘石於濟寧學宮戟門下,黃易、李克正又刻跋於碑陰,石今存山東省濟寧鐵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