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一諾千金
範式,字巨卿,山陽郡金鄉縣(今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人。別名汜。範式年輕的時候在太學遊學,成為儒生,和汝南郡人張劭是好朋友。張劭,字元伯。後來兩人一起告假回鄉,範式對元伯說:“兩年後我要回京城,我會去拜見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後就共同約定了日期。後來約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訴了母親,讓她布置好酒食恭候範式。母親說:“都分別兩年了,千里之外約定的事情,你怎么就這么相信他呢?”元伯回答說:“巨卿是講信用的人,一定不會違背諾言。”母親說:“如果真是這樣就該為你們釀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來了,二人升堂互拜對飲,喝得十分暢快後才相互告別。
墳地送友
範式當了郡里的功曹。後來元伯得了重病,臥床不起,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早晚盡心照料著他。元伯臨終時長嘆說:“不能看到我的至死不相負的朋友真是萬分遺憾啊!”子征說:“我和君章對您如此精心,還不能算是至死不相負的朋友,你還要找誰?”元伯說:“像您二位這樣是我活著時的好朋友。山陽郡的范巨卿才是我的至死不相負的朋友。”不久就死了。一天,範式突然夢見張劭帶著黑色帽子,帽子上垂著纓帶,急匆匆地走來,叫他說:“巨卿,我在某一天死了,要在某一時下葬,永歸黃泉。您如果還沒忘了我,能不能再見我一面?”範式惆悵地驚醒,悲傷長嘆,大哭一場。他把事情全部向太守做了報告,請求讓他前去奔喪。太守雖然心裡並不相信,但不忍心違抗他的深情,就允許了這件事。
範式於是穿上為朋友弔喪的服裝,到下葬那天,坐著快馬奔赴那裡。範式還未趕到時靈柩就已經出發了,到了墓地要下葬了,但靈柩卻不肯進入墓穴。元伯的母親撫摸著靈柩說:“元伯,難道你還有什麼未了的心愿嗎?”於是就停下靈柩等了一段時間,就看到有輛白馬拉的素車遠遠嚎哭而來。元伯的母親看著那車就說:“一定是范巨卿來了。”巨卿一到就叩拜靈柩說:“元伯,您可以走了。生死異路,從此永別了。”參加葬禮的一千多人全都感動的流下眼淚。範式就拉著引棺的繩索牽引靈柩,靈柩這才緩緩向前。然後他又留在墳地,為元伯修墳種樹才離開那裡。
千里送棺
後來範式又回到了京城,到太學去求學。當時長沙的一個儒生叫陳平子的也在一起求學,但和範式從未見過面,平子染病快要死去,對他的妻子說:“我聽說山陽郡的范巨卿,是節烈的賢士,可以以死相托。我死後把屍體淺埋在巨卿的門前。”然後就撕下一塊白布寫了一封信留給範式。他死後,妻子就遵照他的遺言去做。當時範式正好出行剛剛回來,讀了信看見墳墓,感傷不已,哭著向墳墓作揖,把他當做自己的死友。然後就護送照料平子的妻兒,親自把靈柩護送到臨湘。在離目的地四五里的地方,他就把白布寫的信放在靈柩上,哭著告別離開了。平子兄弟得知這件事,馬上就去找他,但再也找不到。長沙的上計掾史到京城辦事時,上書表彰範式的事跡,三府都要徵辟他,他都沒有應召。
舉薦賢能
被舉為州郡的茂才,四次升遷至荊州刺史。南陽友人孔嵩,家裡貧窮,父母親又都老了,於是改名換姓,被雇做新野縣阿里街的小卒。範式巡視新野,縣裡選了孔嵩做導騎歡迎範式。範式認識他,叫住孔嵩,挽著孔嵩的手臂道:“你不就是孔仲山嗎?”相對嘆息,談到平生的經歷說“:從前我與你都穿著長袍,在太學裡學習,我蒙受國家的恩德官至刺史,你竟隱瞞著自己的身份,處在卒伍,實在可惜啊!”孔嵩說“:侯嬴長期做著夷門卒,看守城門,非常快意。孔子想住在九夷,不嫌鄙陋。貧窮是讀書人的本分,難道這是鄙賤嗎?”範式令縣令另派人代替孔嵩,孔嵩認為先被僱傭,日期也未滿,不肯離去。
孔嵩在阿里,正身厲行,街里的子弟皆服其訓導。於是公府徵召去京師,在途中住在下亭,盜賊偷了他的馬,不久得知是孔嵩的馬,就互相指責道“:孔仲山是個好人,難道也可以侵犯的嗎?”於是送馬謝罪。後來孔嵩官至南海太守。範式後來升遷至廬江太守,享有威名,死在任上。
後世紀念
今金鋪鎮金鋪村北的雞黍台旁有二賢祠,供奉範式和張劭。
安徽廬江(今安徽霍丘縣西)有《漢廬江太守範式碑》,宋朝時已見金石著錄,宋拓本藏於故宮博物院,現僅存殘石兩塊。石今存於山東省濟寧鐵塔寺。
藝術形象
元代雜劇作家宮天挺雜劇劇本《死生交范張雞黍》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六卷《范巨卿雞黍死生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