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體側扁而延長,向後漸細小。頭高而側扁,約為全長的1/10,頭寬約為等於頭高的1/2以上。雄性的眼前上方具一柄狀且彎曲的額交腳器(frontalclasper),但交腳器可豎直,前端具一群小棘。吻短高而圓鈍。眼大,上側位。側線稍彎曲而幾近平直。上頜前齒板喙狀,側齒寬大而呈三角形;下頜齒寬大,邊緣略呈波曲。背鰭2個,以一低膜相連,第一背鰭具一扁長硬棘,硬棘後緣上部鋸齒狀,下部具一淺溝,前緣則鋒利;第二背鰭低平延長,與尾鰭上葉間以一缺刻分隔;無臀鰭;腹鰭中大,雄性腹鰭內側具三叉形之生殖交腳器(pelvicclasper),腹鰭前方另具一圓扁形之前生殖交腳器(prepelvicclasper),內緣具8-9個鋸齒;胸鰭寬大;尾鰭細長,上葉鰭高約與第二背鰭後部鰭高的1/2弱。體褐色,腹部略淡,各鰭暗褐色;體側具與側線平行之淺色縱帶。
棲所生態:
棲息於大陸棚及上層斜坡的中小型深水魚。冬季向近海洄游。卵生,卵殼大而呈紡錘形。主要以小型底棲動物為食。
漁業利用:
主要為底拖網捕獲。棲息地較深,故較不常見。一般以下雜魚處理。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菲律賓、日本、南韓、中國台灣及大陸東海。中國台灣分布於西南部、東南部及東北部海域。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三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