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種檔案
中文名:印度狗鯊
學名
命名者 (Gmelin,1789)
科中文名
科號科名:F012Hemiscylliidae
中國大陸名印度斑竹鯊
俗名:狗沙、沙條
模式種產地 IndianOcean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最大體長:65cm
棲息深度:1-30公尺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瀕危狀態
IUCN瀕危狀態
形態特徵
體呈圓柱形或稍平扁;體側具一隆脊;頭側不具皮瓣。吻窄圓。眼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鼻孔下側位,鼻孔緣具短而尖凸之須;具鼻褶;具口鼻溝。噴水孔中大,約等於眼徑。鰓裂小,第四及第五鰓裂重疊,內鰓不具濾器。口裂小,腹位,近於平直。
齒具中央齒尖,側邊小齒尖或有或無。背鰭2個,小而上角鈍圓,後端平直,下角不尖突,第一背鰭起點在腹鰭基底之後;第二背鰭起點在腹鰭與臀鰭間;胸鰭與腹鰭略小,兩鰭同大或胸鰭略大;臀鰭小,起點遠於第二背鰭后角之後,基底長約與尾鰭下葉等長,而與尾鰭下葉之起點僅以一窄凹窪分隔,其間距遠短於臀鰭基底長;尾鰭上葉略往上揚,上葉略發達,腹緣明顯;尾鰭下葉低平而延長,但前部不突出,後部具缺刻。體呈灰褐色,體表及各鰭具許多黑褐色之斑點和條紋。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海砂泥底底棲中小型鯊魚。行動緩慢。生態習性不甚清楚,可能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卵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自阿拉伯海到印度、斯里蘭卡、新加坡、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中國台灣、菲律賓以及索羅門群島;日本及韓國可能也有分布。台灣分布於北部、東北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主要以底拖網或沈底刺網捕獲,一般被利用加工為鯊魚醃或製成魚槳、魚丸等,大型水族館偶有展示。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十三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