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日期:2003年3月23日
地點:美國洛杉磯,好萊塢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
主持人:史蒂夫•馬丁 (Steve Martin)
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也是為紀念這一儀式的75周年而舉辦。由於和美國為首的美伊戰爭在日期上的接近,直到舉行前5天這一儀式才被廣而告知。因此這屆典禮的規模和輿論宣傳都非常小,也有不少獲獎者(例如亞德里安·布洛迪和麥可·摩爾)藉此機會呼籲反對入侵伊拉克。紀錄片攝製者艾若爾·莫里斯(同時也是下一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獲獎者)拍攝了一部短片在典禮上放映。這部短片錄下了100個名人對於電影的討論。從蘿拉·威爾斯·布希、戈巴契夫到伊基·波普(Iggy Pop,朋克音樂教父)、路·瑞德(Lou Reed,搖滾樂名人),到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1972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到莫里斯本人的兒子漢密爾頓。
這一頒獎典禮收視率不高,在尼爾森調查中僅名列第二,次於美國偶像。
奧斯卡獎
奧斯卡獎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的別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是由多家美國工業界巨頭於1927年5月組織成立的一個職業電影人榮譽性組織,宗旨是提高電影的藝術質量。至1999年,學院已有6000多名成員。
奧斯卡金像每尊均為合金鑄成,再鍍以24K純金。金像高13.5英寸(約34.3厘米),重8.5磅(約3.8公斤),造型為一名手拄長劍的武士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片盤上的五條輪輻象徵著學院的五個部分:演員、導演、製作人、技師和劇作者。
獎項名單
獎項名稱 | 獲獎名單 | 其他提名名單 |
最佳影片 | 《芝加哥》 | 《紐約黑幫》 《時時刻刻》 《指環王2:雙塔奇兵》 《鋼琴師》 |
最佳導演 | 羅曼·波蘭斯基《鋼琴師》/ Roman Polanski | 羅伯·馬歇爾《芝加哥》 / Rob Marshall 馬丁·斯科塞斯《紐約黑幫》/ Martin Scorsese 史蒂芬·戴德利《時時刻刻》/ Stephen Daldry 佩德羅·阿莫多瓦《對她說》/ Pedro Almodovar |
最佳男主角 | 阿德里安·布勞迪《鋼琴師》 / Adrien Brody | 尼古拉斯·凱奇《改編劇本/蘭花竊賊》 / Nicolas Cage 麥可·凱恩《沉默的美國人》/ Michael Caine 丹尼爾·戴-劉易斯《紐約黑幫》 / Daniel Day-Lewis 傑克·尼科爾森《關於施密特》/ Jack Nicholson |
最佳女主角 | 妮可·基德曼《時時刻刻》 / Nicole Kidman | 薩爾瑪·海耶克《弗里達》/ Salma Hayek 戴安·萊恩《不忠》/ Diane Lane 朱麗安·摩爾《遠離天堂》/ Julianne Moore 芮妮·齊薇格《芝加哥》/ Renee Zellweger |
最佳男配角 | 克里斯·庫伯《改編劇本》 / Chris Cooper | 艾德·哈里斯《時時刻刻》 / Ed Harris 保羅·紐曼《毀滅之路》 / Paul Newman 約翰·雷利《芝加哥》 / John C. Reilly 克里斯多福·沃肯《逍遙法外》 / Christopher Walken |
最佳女配角 | 凱薩琳·澤塔·瓊斯《芝加哥》 / Catherine Zeta-Jones | 凱茜·貝茨《關於施密特》/ Kathy Bates 朱麗安·摩爾《時時刻刻》/ Julianne Moore 奎恩·拉提法《芝加哥》/ Queen Latifah 梅麗爾·斯特里普《改編劇本》/ Meryl Streep |
最佳原創劇本 | 《對她說》 | 《遠離天堂》 《紐約黑幫》 《我的盛大希臘婚禮/我的巨型希臘婚禮》 《你的媽媽也一樣》 |
最佳改編劇本 | 《鋼琴師》 | 《關於一個男孩》 《改編劇本》 《芝加哥》 《時時刻刻》 |
最佳攝影 | 《毀滅之路》 | 《芝加哥》 《遠離天堂》 《紐約黑幫》 《鋼琴師》 |
最佳藝術指導 | 《芝加哥》 | Dante Ferretti/Francesca Lo Schiavo《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 Felipe Fernandez del Paso/Hannia Robledo《弗里達》(Frida) Grant Major/Dan Hennah/Alan Lee《指環王2:雙塔奇兵》(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Dennis Gassner/Nancy Haigh《毀滅之路》(Road to Perdition) |
最佳外語片 | 《無處為家》德國NOWHERE IN AFRICA | 《阿馬羅神父的罪惡》墨西哥EL CRIMEN DEL PADRE AMARO 《英雄》中國HERO 《沒有過去的人》芬蘭THE MAN WITHOUT A PAST 《Zus & Zo》荷蘭ZUS & ZO |
最佳化妝 | 《弗里達》FRIDA | 《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 |
最佳配樂 | 《弗里達》FRIDA | 《有本事就抓我》CATCH ME IF YOU CAN 《遠離天堂》FAR FROM HEAVEN 《時時刻刻》THE HOURS 《毀滅之路》ROAD TO PERDITION |
最佳歌曲 | 痞子阿姆《Lose Yourself》(《街頭痞子》) | John Kander、Fred Ebb《I Move On》(《芝加哥》) Elliot Goldenthal、Julie Taymor《Burn It Blue》(《弗里達》) 保羅-西蒙《father and daughter》(《原野小英雄》) U2《The Hands That Built America》(《紐約黑幫》) |
最佳動畫短片 | 《The Chubbchubbs!》 | 《The Cathedral》 《Das Rad》 《Mike's New Car》 《Mt. Head》 |
最佳動畫長片 | 《千與千尋》Spirited Away | 《冰河世紀》Ice Age 《星際寶貝》Lilo & Stitch 《小馬王斯比瑞特》Spirit: Stallion Of The Cimarron 《星銀島》Treasure Planet |
最佳真人短片 | 《This Charming Man (Der Er En Yndig Mand)》 | 《Fait D'hiver》 《I'll Wait For The Next One?(J'attendrai Le Suivant)》 《Inja (Dog)》 《Johnny Flynton》 |
最佳音響 | 《芝加哥》CHICAGO | 《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 《指環王2》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毀滅之路》ROAD TO PERDITION 《蜘蛛俠》SPIDER-MAN |
最佳音效剪輯 | 《指環王2》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 《少數派報告》MINORITY REPORT 《毀滅之路》ROAD TO PERDITION |
最佳視覺效果 | 《指環王2》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 《蜘蛛俠》SPIDER-MAN 《星戰前傳2》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 |
最佳美術指導 | 《芝加哥》CHICAGO | 《弗里達》FRIDA 《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 《指環王2》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毀滅之路》ROAD TO PERDITION |
最佳服裝設計 | 《芝加哥》CHICAGO | 《弗里達》FRIDA 《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 《時時刻刻》THE HOURS 《鋼琴師》THE PIANIST |
最佳剪輯 | 《芝加哥》CHICAGO | 《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 《時時刻刻》THE HOURS 《指環王2》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鋼琴師》THE PIANIST |
最佳紀錄片 | 《Bowling For Columbine》 | 《Daughter From Danang》 《Prisoner Of Paradise》 《Spellbound》 《Winged Migration》 |
最佳紀錄短片 | 《Twin Towers》 | 《The Collector Of Bedford Street》 《Mighty Times: The Legacy Of Rosa Parks》 《Why Can't We Be A Family Again》 |
經濟效應
伊拉克戰爭令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的收視率蒙上陰影,但並無礙於美國廣播公司ABC創下廣告費率的新高紀錄。
在美國民眾心繫伊拉克戰情的情況下,低調進行的第7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也在昨天創下史上最低的奧斯卡電視收視率。
根據Nielsen Media Research的數據,在這歷時三個半小時的轉播中,美國家庭收視率為20.4點,創1953年首次奧斯卡獎電視轉播以來的最低紀錄,並且較去年的歷史低點還低。每一個收視率點代表美國1.067億戶擁有電視家庭的1%。若換算成實際收看的觀眾人數,則平均有3305萬人收看節目,為自1974年開始統計奧斯卡獎平均收視人口以來的最低。
不過,隸屬於迪斯尼Walt Disney的美國廣播公司廣告費率也創了紀錄,每30秒的廣告平均收費為135萬美元,較去年增長10%。該公司計畫在轉播中排上58條廣告,預計可有7800萬美元的廣告進賬。
主持妙語
第二次擔任奧斯卡頒獎晚會主持人的史蒂夫·馬丁依舊保持著自己詼諧幽默的風格:“我很高興地看到主辦方降低了本次頒獎晚會的標準,就連傳統的紅地毯都被取消了,如果各位還不知道的話,我順便給大家帶上這個口信。”
對於妮可-基德曼的出色表演,他也不忘取笑道:“妮可·基德曼在以前出演的電影裡從來沒有使用過假鼻子,所以這次《小說人生》給她帶來了好運。妮可,你的假鼻子看起來
不錯!”
上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得主哈里·貝瑞坐在最前排,馬丁說:“哈里·貝瑞就坐在那裡,我與她的距離大約是22英尺,這應該是法律規定的最為接近的距離。”
接著,他又拿自己開起玩笑,“這是我第二次主持奧斯卡頒獎晚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和又一個情人交往一樣,讓我感到無比興奮。”
《芝加哥》獲得最佳音響獎時,他表示:“就像人們看到影片時所感受到的,《芝加哥》獲得此獎項是合情合理的,該片的確是一部優秀的影片,尤其是在音樂創作方面。”
老牌影星米奇·羅尼致辭後,馬丁說:“值得一提的是米奇的影片曾經在美國38個州創造了驚人的票房紀錄。只是很遺憾,我們不能為你安排更為合適的座位,那個座位坐的是文·迪塞爾。”
“電影明星可以扮演各種類型的角色,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他們有時扮成政客,有時又扮成街邊乞丐。我欣賞他們,崇拜他們,有時又對他們感到不滿,比如他們當中有些人只與他們的老婆合作。”這明顯是拿獲得最佳女配角獎的凱薩琳·澤塔·瓊斯開玩笑。
頒獎結束後,他說:“今晚沒有失敗者,只是我們當中的一些人改換了角色而已。”
娛樂點評
今年的奧斯卡因為美伊開戰而顯得有點特殊,比方說獲獎者的答謝致辭會從背誦名字比賽變成呼籲和平演講,而最佳記錄片的得主更大罵布希“無恥”,博得了觀眾席上眾多明星的喝彩;晚會主題也“適度地反映現實”,並且進行相關調整;以往美女帥哥爭奇鬥豔花枝招展地入場式也儘可能低調,最時尚的飾物是和平胸針,而眾多的黑色晚禮服也為晚會定下了一個肅穆的基調。 當然,奧斯卡畢竟是娛樂界的盛會,所以,當懷孕的澤塔·瓊斯挺著大肚子上台演唱,當痞子阿姆在那裡說著唱著大放異彩,當一幕幕光怪陸離的影象再次出現在銀幕上的時候,大家畢竟還是暫時忘記了戰爭。
和平是主題
也許是伊拉克戰爭的影響,也許是5000多位評審們心中反戰情緒的表現,頒獎典禮一直籠罩在一片“呼喚和平”的聲浪中。先是開場前,數千名影迷聚集在柯達劇院門口舉行反戰示威,其中還不乏從世界各地趕來的各色影人;然後是在入場過程中,不僅嘉賓們都別上了和平鴿形象的“反戰胸針”,而且還有人乾脆直接打著反戰標語進場;在頒獎過程中,雖然主持人史蒂夫.馬丁竭力插科打諢、活躍氣氛,但獲獎者的致辭依然不離“和平”這一沉重主題,甚至還出現了像最佳紀錄片《科倫拜恩的保齡》的導演大罵布希總統“可恥”,大呼“我們不要戰爭”這樣的突發事件。
頒獎結果也暗合“和平”的主題:獲得3項大獎的《鋼琴師》,描寫了“二戰”期間一位波蘭鋼琴家如何逃出納粹魔掌的曲折經歷;獲得最佳外語片的《何處是我家》 ,則講述了一個猶太家庭為躲避戰禍而遠赴非洲的不幸遭遇。雖說“最佳影片”獎頒給了歌舞題材的《芝加哥》,但它也表達了評審們厭惡戰爭、期待早日歌舞昇平的願望。
同情是主角
與以往的頒獎典禮相比,本屆的評審對有爭議的人物給予了更多的同情,例如獲得最佳導演獎的波蘭斯基。此前,關於他26年前的不道德醜聞一時間被媒體炒得沸反盈天,盡人皆知。最後還驚動了警方,威脅如果他一旦前來參加頒獎典禮,便會將其逮捕歸案。雖然《鋼琴師》一片曾獲得包括坎城金棕櫚、英國奧斯卡、法國愷撒等多項國際頂尖獎項的肯定,但就連波蘭斯基自己都對奧斯卡的提名惴惴不安,幾乎不抱希望。
對於《鋼琴師》大爆冷門,美國當地媒體只能用“令人非常驚訝”來表達心中的不解和疑惑。震驚之餘,大家紛紛猜測評審們的初衷。一些評論家認為,奧斯卡歷來喜歡和媒體評論對著幹,“你越說怎么樣,我就偏不怎么樣”。這次恐怕又是以“藝術和人品是兩回事”為藉口,在評選中還波蘭斯基一個“清白”。
引進是新招
說到頒獎典禮上最大的贏家,恐怕就要數歌舞片《芝加哥》了。其實,它的背後還隱藏了一個更大的獲益者——米拉麥克斯公司,因為就連最大的黑馬《鋼琴師》和影后妮可.基德曼主演的《時時刻刻》也都是該公司的傑作。數年前,米拉麥克斯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型電影發行公司。從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該公司相繼引進了諸如《莎翁情史》、《美麗人生》、 《臥虎藏龍》這樣的海外佳作,令公司身價陡升。直到去年,該公司投資4500萬美元打造出極盡豪華的《芝加哥》,並再度一舉成功,其選材的獨到眼光和獨特的運作方式,已成為當今好萊塢諸多製片公司中“小兵立大功”的新典範。
值得一提的是,進軍奧斯卡的《英雄》也是由米拉麥克斯購得的海外發行權,但此次該公司只把目光集中到了另一部票房大片——義大利影帝羅伯特·貝尼尼的《新木偶奇遇記》上,而後者的失敗令該公司措手不及,於是在《英雄》的宣傳攻勢上明顯缺乏力度和主動性,致使在最佳外語片的決戰中鎩羽而歸。
《英雄》落敗
《英雄》雖然被好萊塢的電影業人士普遍認為拍攝一流、製作精良但卻最終無緣奧斯卡。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英雄》落敗呢?
失天時
今年不該來好萊塢華裔製片人羅燕說:對《英雄》而言,競爭明年的奧斯卡獎是個更好的選擇。《英雄》去年11月製作結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市場宣傳。在這一點上,已經輸給了競爭對手。一個月前接受記者採訪時,羅燕就坦言,她已經看過了競選今年奧斯卡獎的絕大多數影片,但還沒有機會欣賞《英雄》。
《英雄》在美國的發行方米拉麥克斯公司今年有3部影片角逐奧斯卡獎,這家公司把寶押在另外兩部影片——《芝加哥》和《紐約黑幫》上。在此情況下,只能對《英雄》忍痛割愛。
另外幾名美國電影學院的華人會員謝晉、陳凱歌、鞏俐、顧長衛,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參加觀影活動,因此失去了為《英雄》投一票的機會。
缺地利
東方味太濃一位看過《英雄》的好萊塢影人說:與《臥虎藏龍》相比,後者是給西方人看的,而《英雄》是給東方人看的。
李安和電影公司簽下的契約中約定電影公司要對《臥虎藏龍》進行大量的宣傳,以至於李安在電影的拍攝費用上作了不小的讓步。知情人說,李安甚至是在自己貼錢拍片。
好萊塢圈內的一位華裔人士表示:當初,李安創作《臥虎藏龍》劇本時,先用英文完成,然後才翻成中文。《臥虎藏龍》的很多表現手法和細節處理,都迎合了美國人的口味。 這位華裔人士說,好萊塢影人對《英雄》中的一些中國式表現手法表示不解。以至於影片美國的發行商在好萊塢內部放映這部影片時,不得不請人來為專業人士們解釋劇情。
輸人和
宣傳太失敗
在好萊塢所處的洛杉磯地區,《英雄》一直沒有上映,走在洛杉磯城市街道上,路邊的廣告牌不少都是新片預告,但是不見《英雄》的蹤影。其實,此片在美國基本上就是默默無聞。記者接觸到的好萊塢影人在驚嘆《英雄》場面宏大和攝影精美的同時,認為這部影片在美國的商業宣傳和市場運作不太成功。
張藝謀是中國導演在好萊塢圈內最出名的一個;李連杰靠他的武打功夫在美國走紅,片酬已達上千萬美元;不少美國人更能準確地叫出章子怡的名字。但是,很多美國人並不知道有《英雄》這樣一部中國影片,更不知道有這些大牌明星在影片中出場。
典禮花絮
低齡影帝布羅迪
瘦高的個子、俊朗的外形,酷似年輕時的艾爾·帕西諾,再加上令人驚異的表演天賦,令阿德里安·布羅迪在即將“而立”之年便成為了奧斯卡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1973年4月14日,阿德里安出生在紐約市,自小就立志成為“偉大的演員”。他的母親、著名攝影家普萊奇很看中兒子的表演天賦,並鼓勵他就讀美國戲劇藝術學院。1993年,阿德里安出現在索德伯格執導的《山丘之王》中,出色的表現令他順利登入大銀幕。此後,他相繼參與了《棒球天使》、《黑街殺手》、《甜衫》等片的拍攝。2001年,阿德里安因《餐館》一片獲得了獨立精神獎最佳男演員的提名。其後,他還在黑人導演斯派克·李的《山姆的夏天》、理察·謝伯德執導的《極速殺陣》以及巴里·萊文森的《飛揚的年代》相繼擔綱,並由此躋身於一流明星的行列。
阿德里安受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之邀出演史詩片《鋼琴師》。他紮實的表演,將溫文爾雅的主人公演繹得感人至深。為了拍攝此片,他“放棄了一切”,每天要練習4個小時的鋼琴,體重也下降了30磅。如此的努力,最終取得了豐厚的回報,阿德里安先後獲得了法國愷撒、英國奧斯卡、金球獎乃至奧斯卡的最終肯定,將演藝事業推到了巔峰。
戴罪大師波蘭斯基
在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最具爭議的人物,恐怕就是法籍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了。在國際影壇,他素有“電影黑王子”之稱。在英語中,“黑”同時含有幽暗、晦澀、陰鬱、悲觀、神秘等含義,而每一種含義,似乎都適用於波蘭斯基。
波蘭斯基出生於巴黎,3歲時隨父母移居波蘭克拉克沃猶太人居住區,母親死於奧斯威辛集中營,他本人據說曾被納粹士兵當作活靶練習射擊。戰後,波蘭斯基就讀於羅茲波蘭國立電影學院,1962年拍攝了處女作《水中刀》,初出茅廬即贏得威尼斯電影節評論家大獎。不久,波蘭斯基前往好萊塢發展,1968年執導的《魔鬼聖嬰》大獲成功,並對日後好萊塢的恐怖片產生了深遠影響。次年,波蘭斯基即將生產的妻子在好萊塢家中被邪教徒殘忍殺害。兩年後,波蘭斯基把莎士比亞的《麥克白》搬上銀幕,一個更壓抑、更陰沉、更孤獨的麥克白,很多人認為他把內心的傷痛融入了對這個人物的詮釋之中。
1974年,波蘭斯基憑《唐人街》一片躍上了事業的巔峰。該片曾獲得年度奧斯卡獎的12項提名,但最終只獲得了“最佳原創劇本”獎。1977年,波蘭斯基在好友傑克·尼科爾森的家中與一個13歲女孩發生了不正當性關係,隨即面臨牢獄之災。波蘭斯基逃亡巴黎,並從此再也沒踏上過美國的土地。因為怕遭引渡,他甚至避免到英國拍片,就連先前舉行的“英國奧斯卡”頒獎典禮,他都沒敢親自出席。
明星無聲反戰
好萊塢的反戰聲音一向很大,不過真正落實到行動上還是雷聲大雨點小。聲言退出奧斯卡之夜的只有兩三個未獲提名的人而已。而最強烈的聲音不過是入圍最佳外語片的芬蘭片《沒有過去的男人》導演格利斯馬基致信奧斯卡,譴責美國政府為了經濟利益而濫殺無辜。何況還有像布魯斯•威利和英國的羅比·威廉斯這樣十分支持布希的行動的。雖然奧斯卡要求頒獎嘉賓不談戰事,但達斯汀·霍夫曼、金·凱利、朱麗安·摩爾和本·阿弗來克等影星,已打算在當晚戴上“藝人反戰聯盟”的和平胸章。
前線記者
記者檢查像安檢、保全比往年多一倍、警察封鎖附近的多條街道、三架直升飛機在好萊塢上空盤鏇……記者現場直擊頒獎典禮前的緊張氣氛———禁止,再禁止
洛杉磯時間3月22日上午9時:文藝復興大酒店和柯達劇院通過數條通道緊密相連,所以很多人員在柯達劇院進出都將通過該酒店,而奧斯卡金像獎主辦方的新聞中心和後台採訪間也設在酒店裡。屆時,獲獎人將通過密道進入酒店採訪間,接受等候在那裡的各國記者採訪。
新聞中心設在酒店三樓,所有獲得奧斯卡主辦方邀請的記者必須先在新聞中心報導,領取相關材料和採訪證。為防止假冒,新聞中心規定所有記者均須親自到場,持護照、本國身份證或駕駛執照以及邀請函到相關人員處領取材料,然後現場拍攝數碼照片並製作採訪證。主辦方事先曾一再聲明,不接受任何提前拍攝好的照片,也不允許他人代領採訪證。此前,記者還必須承諾遵守主辦方的一切規定。
採訪證製作完畢後,記者在劇場和酒店內活動,必須佩帶該證,並在進入任何一個區域前,都要接受工作人員檢查,通過電腦核對採訪證持有者的身份和許可權。由於當時柯達劇院附近已全面戒嚴,沒有採訪證幾乎寸步難行。
3月22日上午10時:
達劇院所在的好萊塢大道靠近劇院的兩個街口已被警察封鎖,所有車輛必須繞道通行,而行人也只有在出示採訪證和工作證後才能進入劇場封鎖的範圍。
頒獎典禮前最後的彩排正在緊張進行,彩排人員均通過嚴格封鎖的秘密通道進入劇場,避免在公眾面前亮相。只有極少數電視媒體可以進入劇場觀看彩排。
前來好萊塢旅遊的人已比往年減少近一半,但仍有遊客對柯達劇院興趣濃厚。在遊人區,不時可以看到導遊在解說一道禁閉的門後是何風景,並一再道歉說因為非常時期,該地區現在不對遊人開放。
3月22日下午2時:
記者採訪間設在酒店二樓,嚴格分為攝影、文字和錄播三種,每個獲得奧斯卡主辦方批准的媒體都在屬於各自的採訪間內擁有一個指定座位,其中辦公設備一應俱全,並有各種工作人員協助媒體解決緊急問題。
進入採訪間的過程和機場安檢的過程相似,在用電腦核對採訪證後,記者還必須交出所有設備,並通過安全門。有時,工作人員還會要求記者打開電腦包查看裡面的設備。文字記者採訪間的記者嚴禁在採訪得獎者時使用照相機或攝像機,否則工作人員將一律沒收。
記者可以向工作人員申請免費電話線,但手機和其他通訊設備必須保證處於關機或震動狀態。工作人員警告說,如果在活動進行中聽到記者手機響,也將一律沒收手機並驅逐該人出場。
警惕,再警惕
3月22日下午5時:新聞中心關閉。工作人員在十五分鐘前就不停提醒記者收拾設備,準時離場。保全人員隨處可見。
就在柯達劇院附近的一個街區,爆發了大規模反戰遊行,警察不得不封鎖了附近的多條街道,三架直升飛機一直在好萊塢上空盤鏇。
3月22日晚:
中國入選最佳外語片的《英雄》導演張藝謀抵達好萊塢CentralPlaza大酒店。
3月23日上午9時:
柯達劇院附近的保全人員明顯增加,幾乎十幾步就可以看見一個警察。酒店記者採訪間的警戒線又往外推出了十幾米,所以所有人員一上樓梯就必須通過安檢,不像前幾日還有自由活動和休息的空間。 柯達劇院外的一截好萊塢大道兩旁被人用黑色布幕隔離了人行道和汽車道。這樣,走在人行道上的行人再無窺視柯達劇院大門的可能。
3月23日上午11時:
警戒線又往後推了兩個路口,整條好萊塢大道都不允許車輛通過。距離柯達劇院最近的兩個街口甚至不允許未持許可證的行人通過。所以,在柯達劇院方圓500米左右,全是脖子上掛著不同顏色許可證的人員,其中以記者居多。
反戰遊行作伴明星紛至沓來
記者採訪間正直播伊拉克戰況
3月23日上午11時30分:
第一批觀眾在一名工作人員帶領下集體由酒店進入劇場。所有觀眾都穿著正式,男士統一著燕尾服,女士都是晚禮服。觀眾排成一行,手持門票和駕駛執照,依次通過二樓安全門的檢查。所有人都不能帶照相機或攝像機入場。 同時,好萊塢大道兩側的街道也開始封鎖車輛進出,沿路的一些餐館乾脆關門休息。一架直升飛機始終在附近的上空盤鏇。
3月23日中午12時:
居住在柯達劇院附近的美國人馬利安告訴記者,今年的保全足比去年多出一倍,而且去年不會封鎖這么多路。對此他深感遺憾,因為他覺得奧斯卡是所有人的奧斯卡,應該讓老百姓有機會看看明星們從自己身邊走過的情形。馬利安堅定地說,他不相信會有任何恐怖攻擊發生在好萊塢。
3月23日中午1時:
一群人聚集在封鎖線外的街角,準備組織遊行。而同一時間,好萊塢的另一街區正在進行反戰遊行。組織該遊行的黑人號召參加頒獎典禮的明星不應該踏進柯達劇院,而是直接參加遊行。
3月23日下午2時:
柯達劇院的側門嚴陣以待,著盛裝的工作人員在警察和保全的護衛下列成一隊,準備迎接相關人員入場。酒店內,來自世界各國的記者也著正式服裝,開始排隊進入採訪間,進行前期準備工作。採訪間的四個大螢幕電視上,正在播放來自伊拉克戰爭前線的最新訊息。
3月23日下午3時30分:
柯達劇院外一行豪華轎車整裝待發,準備接明星入場。警衛空前森嚴,確保此時不會有任何意外發生。記者在《英雄》劇組準備入場前接通了製片張偉平的手機。張表示,如果《英雄》獲獎,劇組將舉辦盛大慶祝酒會。
3月23日下午4時30分:
社會名流陸續到達柯達劇院。劇院內仍鋪了以示尊貴的紅地毯。據悉,今晚將有3300多人出席這一盛事。明星們也紛紛現身。
3月23日下午5時: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今年呼聲頗高的芮妮·齊薇格身著大紅色露肩長群抵達柯達劇院。另一最佳女主角提名戴安·蓮恩穿一襲粉紅色長裙接踵而至。隨後抵達的是上屆影后哈里·貝利和今年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和最佳女配角兩項提名的朱莉安·摩爾。
3月23日下午5時25分:
一切準備就緒,典禮開始。
大會規定記者必須穿晚禮服,頓時洗手間就成了女記者們的化妝間……
記者美麗“凍”人搶新聞
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是明星和電影人的爭奪,也是來自全世界各地記者的大戰。在頒獎典禮舉行前兩個星期,各種媒體的記者們開始逐漸匯集到好萊塢,向各自的客群帶去最新的奧斯卡訊息。而就在奧斯卡的鐘聲倒計時敲響的這一瞬間,記者的奧斯卡盛宴也達到了最高潮。
和報導別的國際重大事件的記者不同的是,報導奧斯卡的記者還要受到服裝方面的限制。由於明星和觀眾都視這一時尚大聚會為展示服裝和氣質的最好機會,為了讓無處不在的記者不會在華貴的禮服和璀璨的珠寶面前“大煞風景”,奧斯卡主辦方明文要求所有參與報導的記者,包括穿梭在場內外的信息傳遞人員,均要盛裝出席,男士一律穿燕尾服,女士則要求晚裝。工作人員解釋說:“這也是記者的聚會嘛!”
儘管願望良好,但這一下無疑給要忙於採訪和寫稿的記者增添了許多負擔。早在頒獎前一日,記者們就在採訪間裡討論第二天究竟要穿什麼衣服才能既體面又方便跑動和扛設備。組委會“體貼”地在新聞中心旁邊設定了“燕尾服租借場”,所以沒有準備的男記者可以到“租借場”里量體,租到一套合身的衣服臨時頂上。但女士就沒這么好運,所以很多人不得不千里迢迢地帶一套禮服來,到時換上。23日頒獎當天中午,新聞中心所在的文藝復興大酒店裡隨處可見一手小心翼翼提著裙擺,另一手提著沉重的電腦包,胸前掛的不是項鍊而是採訪證的女記者。五星級酒店的洗手間更被女記者們當成了化裝間,排成一排塗脂抹粉,互相幫助,頗有些女演員要上台前的陣勢。
這一規定的確使記者隊伍頓時五光十色,百花爭艷。男士全都彬彬有禮,行動穩重緩慢,女士更風光無限,不管是露背裝還是吊帶長裙,旗袍還是和服,總能讓人看得目不暇給。當然,問題也接踵而至。能容納數百人的採訪間為了保證空氣流通,開足了冷氣,坐下來不到十分鐘,很多記者就開始顧不得時髦,紛紛從包里拿出衣服來包裹赤裸的肩膀和大腿。儘管如此,大家還是冷得發抖,看來要以如此“單薄”的打扮採訪、趕稿、發稿以及這間豪華的“冷宮”里支撐數個小時,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
幸虧為了讓這場活動更像一個盛宴,主辦方還體貼地在採訪間外擺開了自助餐,讓記者可以邊工作邊吃到喝到溫暖的食物和飲料。而採訪間內也一應設備齊全,工作人員和善有禮,讓人覺得頗為舒適。
妮可“失言”提羅素
奧斯卡新出爐的影后妮可·基德曼在台上發表獲獎致辭時,竟然激動地提到一度和她盛傳緋聞的羅素·克洛,讓傳媒十分意外,並立即開始猜測兩人關係是否又有新進展。不過妮可事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大裝糊塗,聲稱:“我不記得我說過什麼啦。”
從丹澤爾·華盛頓手中接過最佳女主角獎座的妮可·基德曼顯得十分激動,一時語無倫次,什麼都沒說先哭起來,然後出人意料地邊哭邊說:“羅素·克洛跟我說,如果得獎了,一定不要在領獎台上哭。但我還是哭了。”台下立即響起一片會意的笑聲。
所以當妮可最後一個來到後台接受記者採訪時,幾乎所有的問題都針對她那句“失言”。不過妮可馬上擺出一副很糊塗的樣子,無辜地說:“我不記得當時說過什麼啦。你們知道,我太吃驚了,亂說話。你們告訴我好不好,我到底說什麼啦?都提誰啦?”
在記者的一再逼問下,她又開始顧左右而言他,一會兒說:“我沒戴眼鏡,看你們有點困難。”另一會兒又大談她和媽媽及女兒的關係,還哭喪著臉說:“忘了提爸爸了,我不是有意的,不過我正在生他氣呢。”然後還可愛地問記者“睡衣”這個詞在美國怎么說。眾老記看她實在為難,只有放過不問了。
由於前陣子妮可和裘·德洛的緋聞傳得沸沸揚揚,更有說裘·德洛為妮可離婚,妮可狀告媒體造謠等一系列風波,此次妮可在電視直播里公開提出羅素來說,讓人不能不懷疑有“聲東擊西”之嫌。當然,三個人之間撲朔迷離的關係就只有他們自己才理得清了。
奧斯卡之最
●妮可·基德曼成為第一個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澳大利亞演員。
●塞爾瑪·海耶克成為第一個獲奧斯卡提名的墨西哥演員。
●現年不到30歲的安德里安·布羅迪在《鋼琴師》一片中脫穎而出,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獲得者。
●攜《蜘蛛俠》一片角逐最佳錄音獎的凱文·奧康奈爾已經連續16次與“小金人”無緣,成為奧斯卡歷史上失敗次數最多的參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