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刻刻》

《時時刻刻》

Korea:12 Switzerlan Switzerlan

基本信息

片名:
  • 時時刻刻
  • 此時此刻
  • 小說人生
  • The Hours
  • 主演:
  • 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 茱莉安·摩爾 Julianne Moore
  • 梅麗爾·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 埃德·哈里斯 Ed Harris
  • 克萊爾·丹絲 Claire Danes
  • 片長: 114 分鐘
    類型: 劇情
    地區: 美國
    導演: 史蒂芬·戴德利 Stephen Daldry
    編劇: 大衛·黑爾 David Hare
    年份: 2002年12月18日
    語言: 英語
    級別: Argentina:16 Brazil:14 Chile:14 Finland:K-15 Germany:12 Hong Kong:IIA Netherlands:AL Norway:11 Peru:14 Singapore:PG South Korea:12 Spain:13 Sweden:11 Switzerland:14 Switzerland:14 Switzerland:14 Switzerland:14 UK:12A USA:PG-13 Germany:16 Australia:M
    《時時刻刻》
    電影海報
    影片簡介:
    1923年的倫敦郊外,女作家弗吉妮婭·伍爾芙(妮可·基德曼飾),正在創作她的小說《黛洛維夫人》 ,心智狂亂的她此時已經萌生了自殺的念頭。
    在1949年的洛杉磯,有孕在身的家庭主婦蘿拉·布朗(朱麗安·摩爾飾)發現自己已經深深陷入弗吉妮婭·伍爾芙的小說《黛洛維夫人》當中,她決心像故事裡的女主角一樣改變自己的生活。
    1990年的紐約,克拉麗莎·沃恩(梅麗爾·斯特里普飾),是一位現代版的一個“黛洛維夫人”,她正在為自己以前的情人理察準備一個晚會。理察現在因為愛滋病而處於垂死狀態。兩個女人的生活與維吉尼亞·伍爾夫的生活以一種出人意料並令人心碎的方式,在替理察舉辦宴會期間融為一體。

    導演介紹

    《時時刻刻》《時時刻刻》
    史蒂芬·戴德利1960年5月出生於英國多爾斯特城(Dorset)。父親是位銀行經理,母親是位歌手。在史蒂芬的青少年時代時期,他的父親一心期望他能子承父業當銀行經理,曾逼著他念金融管理,但熱愛表演藝術的史蒂芬逃離了家庭,進入戲劇界參加了英國湯頓城(Taunton)的一個青年劇團。1985年至1988年,他在謝菲爾德大學就讀期間,在當地劇院克魯西布劇院(Crucible Theatre)師從義大利小丑名角埃爾德·米利提(Elder Milletti),並在一個馬戲團做小丑。

    史蒂芬早期導演的許多幕戲劇都沒有公映,1991年他前往倫敦加入了城門劇院(The Gate Theatre),並導演了戲劇《絕望的吶喊》("Damned for Despair")而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之後他又先後執導了100餘部舞台劇,包括他到國家歌劇院後執導J-B-普里斯特利(J B Priestley)編劇的《罪惡之家》("An Inspector Calls"),1994年該劇曾到美國百老匯演出,並得到了當年的托尼獎。1992年,32歲的史蒂芬就成為了英國皇家歌劇院(Royal Court Theatre)的專職導演。1992年至1995年,史蒂芬一直擔任英國皇家歌劇院的藝術指導。1994年,他帶領菲奧娜-肖(Fiona Shaw)執導了著名的戲劇《機械時代》("Machinal")。1995年,與托尼·多伊爾(Tony Doyle)和魯弗斯·休厄爾(Rufus Sewell)一起執導了《骷髏鼠》("Rat in the Skull")。

    1997年,史蒂芬接受英國著名電影製作公司(Working Title Films)邀請,嘗試執導電影,並與該公司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契約。1998年,他拍攝的第一部短片《八歲男孩》("Eight")上映,該片獲得了英國學院獎(BAFTA)最佳短片提名。後來,他又回到舞台執導了戴維·黑爾(David Hare)的獨腳戲《苦傷道》("Via Dolorosa"),該劇講述了戴維-黑爾中東之旅的艱辛經歷。

    2000年,年輕劇作家李·霍爾(Lee Hall)給史蒂芬看了一個劇本,講述的是一位11歲的男孩不願子承父業做礦工,而一心渴望成為芭蕾舞演員,並最終戰勝貧困和偏見,成為全英國最出色的芭蕾舞男演員的感人故事。史蒂芬選擇了這個故事作為自己的銀幕處男作。在這部芭蕾題材的音樂片《比利·艾略特》中,史蒂芬以戲劇導演簡潔的調度手法,深刻煸情、步調流暢地將比利-艾略特感人的父子情、戀人情和師生情,細膩真誠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一個簡單的故事使每位觀眾不自覺地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這部具有悲劇傳奇色彩的影片,在英國上映後好評如潮,創下了2000萬英鎊的首映票房。由於片中有一些不適宜兒童的語言,曾引起各方的爭議。但這部僅耗資290萬英鎊的低成本影片,還是獲得了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等3項提名。

    2002年,史蒂芬執導了根據美國傑出作家麥可·坎寧安(Michael Cunningham)曾普利茲獎(Pulitzer Prize)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浪漫藝術片《時時刻刻》 ("The Hours"),並邀請到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梅麗爾·斯特里普(Meryl Streep)、朱麗安·摩爾(Julianne Moore)和艾德·哈里斯(Ed Harris)等眾多實力明星加盟。故事圍繞著3位處於不同年代的女性:現代紐約城的製作人克拉麗莎·沃恩(Clarissa Vaughan,梅麗爾·斯特里普飾)、二戰末期洛杉磯的家庭主婦蘿拉·布朗(Laura Brown,朱麗安·摩爾飾)和20世紀20年代初倫敦郊區的小說家維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尼科爾·基德曼飾),以維吉尼亞·伍爾夫創作於1925年的小說《達洛韋夫人》("Mrs. Dalloway")為軸線,將三個不同時代的三個故事與三位女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史蒂芬以巧妙創新的文學手法、獨辟曲徑地描述了三位女人尋求生活真諦的故事。這部跨越時空的影片一上映,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先後獲得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影片、美國電影學會2002年十佳影片、第60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第7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9項提名,史蒂芬-道瑞自己也獲得了第60屆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及第7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影片評價

    《時時刻刻》《時時刻刻》
    “本年度最重要的電影,會是奧斯卡的大贏家。”

    ——《早安美國》

    “史蒂芬·戴德利和大衛·黑爾的電影描述了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的一天。一日復一日,時時刻刻都進行的生命得到應有的讚頌。電影可以設定是在1921年,或者1951年,或者2001年,但這主題永遠都生動而迫切。”

    ——《新聞周刊》

    《時時刻刻》證明了電影是一種藝術。”

    ——CNN

    “美麗的演出,極度關注生活的導演,《時時刻刻》從開始到結束,都緊緊抓住你的心,讓你的眼睛須臾不離銀幕,這是一件藝術品。”

    ——拉里·金

    本片探討生命的意義、死亡、孤獨等命題,大衛·海爾成功地改編了卡寧漢獲普利茲獎的原著,借鑑意識流手法而擯棄畫外音描寫內心的捷徑,菲利普·格拉斯的音樂像流水一般滲透在全片中。所有演員的表演均出神入化,尤其是三位女主角堪稱登峰造極,妮可·基德曼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影片風格比較壓抑,有時讓人喘不過氣來,但並沒有陷入病態的死亡迷戀。影片跨越時空的結構和銜接很巧妙,值得慢慢品味,導演手法極為高超。

    幕後花絮

    《時時刻刻》《時時刻刻》
    ·影片改編自麥可·康寧漢1998年的普立策(The Pulitzer Prize)獲獎小說。這本小說今年頗風光,還在阿爾莫多瓦的新片《對她說》里占有戲份。

    ·妮可·基德曼為了扮演弗吉妮婭·伍爾芙,造型上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尤其對鼻子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似乎她太過於強調錶演一個遊走於瘋狂與清醒邊緣,文采飛揚的女性主義先驅,所以她還是不像那個在文學史上位置極其重要,外貌美麗文秀驚人的弗吉妮婭。

    ·為了表演好這個角色,基德曼讀了大量她的日記,甚至開始練習用她的筆跡寫字。作為女性主義的先驅人物,弗吉妮婭最著名的作品是《一個人的房間》,要求的是女性的解放,這也成為影片的一個隱藏主題。

    ·在這部致敬作品中,有眾多英美知名演員。經常扮演硬漢角色的埃德·哈里斯這次扮演一個被愛滋病綜合症折磨的病夫,同樣他也閱讀伍爾芙。而曾經在《哭泣遊戲》里有出色表演的米蘭達·理查森則扮演伍爾芙的姐姐,畫家范奈莎。克萊爾·丹絲找到機會和她的偶像梅麗爾·斯特里普合作的機會,在其中扮演斯特里普的女兒。

    ·客串演出:(麥可·康寧漢)克拉麗莎(梅麗爾·斯特里普)在去花店的路上與本書作者擦肩而過。

    ·有太多的注意力圍繞著蘿拉·布朗在2001年的這段戲。擔心朱麗安·摩爾的扮老化妝不太合適,加上在檔期上有所衝突,於是由演員貝蒂斯·布萊爾出演老年的蘿拉。這些場景與梅麗爾·斯特里普拍攝完成。然而,導演史蒂芬·戴德力對此非常不滿意,最後還是由摩爾自己出演,重新與斯特里普合作拍攝。

    ·“時時刻刻(The Hours)”是維吉尼亞·沃爾芙的原著《杜羅薇夫人》最初的標題。

    ·在電影的開始,每一所房子都可以看到鮮花。每所房子的鮮花都有一個不同的顏色:紅色、黃色和藍色。這些是維吉尼亞·沃爾芙的標誌。

    ·尼可·基德曼是第三位並且是第一個女演員,因為扮演的角色有著一個假鼻子而獲得奧斯卡獎。其他兩人是:約瑟·菲勒,風流劍俠Cyrano de Bergerac (1950);李·馬文,女賊金絲貓Cat Ballou (1965)。

    ·梅麗爾·斯特里普的部分最先拍攝,然後是朱麗安·摩爾,最後才是尼可·基德曼的。

    ·耗時6個小時的時間讓朱麗安·摩爾變成一個老婦人。

    ·尼可·基德曼十分喜歡自己這個墊高的鼻子,私下也會戴上。當時由於她和湯姆·克魯斯的離婚案一直引來大批狗仔隊的注意。令她很得意的是,要是戴上她的假鼻子出去,就很容易躲避攝影記者的鏡頭,因為他們無法認出她來。

    ·奧斯卡獎項提名時候,影片給評審們帶來一個不小的難題,他們不知道該把尼可·基德曼放到最佳女配角的提名(這裡她就有可能和另外兩位主演競爭此項大獎,或者每個人都將失去入圍資格)還是最佳女演員的提名(要是從螢幕時間來看,她確實是配角)。梅麗爾·斯特里普在影片中出現42分鐘,朱麗安·摩爾是33分鐘,基德曼30分鐘。最終給她最佳女演員獎的決定是明智的。

    穿幫鏡頭

    《時時刻刻》《時時刻刻》
    ·連貫性:在火車站的時候,雷納德·沃爾芙的髮型。

    ·連貫性:維吉尼亞和雷納德在火車站拍攝的全部場景時間是在5到10分鐘之間,但在雷納德身後的大鐘只走了兩分鐘。

    ·克拉麗莎第一次拜訪理察的住所時,她收起了一些垃圾袋然後丟在地板上。隨後她打開公寓的門準備離去的時候,垃圾袋已經在公寓外面的走廊里了。

    ·連貫性:當克拉麗莎在理察的公寓收拾垃圾的時候,她的圍巾和項鍊。

    ·連貫性:在埋葬小鳥的時候,維吉尼亞把全部是黃色的玫瑰花放在小鳥的墳墓上,除了一朵不是黃色。在後來,我們可以看到她有三朵不是黃色的玫瑰花。

    ·連貫性:理察·布朗在篩麵粉的時候,在不同鏡頭之間,他的右臉時而有麵粉,時而沒有。

    ·連貫性:雷納德在花園裡工作完後,他脫下了靴子,幾分鐘後,他又是穿著鞋子去追維吉尼亞的。

    ·連貫性:蘿拉的兒子坐在桌前正在吃著早餐,在一個鏡頭中,他的杯子是空的,然後下一個鏡頭又是裝滿了橙汁。

    ·連貫性:路易斯在看望克拉麗莎的時候,她給了他一杯加冰塊和檸檬的水,在後來的鏡頭中卻看不到檸檬或者是冰塊,再後來又看見檸檬並且沒有冰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