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第一次蘭封戰役後,國民聯軍總司令馮玉祥,鑒於何應欽指揮的國民革命軍第1路軍尚未開始向蚌埠進攻,而當面直魯軍僅其左路損失較重,豫北方面直魯軍已攻陷湯陰、衛輝、淇縣,遂率部退回蘭封,以第3、第4、第5軍及鹿鍾麟、鄭大章部配置於蘭封、杞縣、太康一線;
劉鎮華部集結考城;韓復渠軍的1個師開赴黃河北岸,另兩個師置於鄭州;孫連仲軍2個師開赴黃河北岸;劉汝明軍從陝西省大荔調開封。直魯軍得山東方面增援後,分三路西進。其右路劉志陸、潘鴻鈞及姜明玉等軍攻勢最猛,於19日攻陷考城,續攻爪營。但中、左兩路,23日還滯留在野雞崗、睢縣以東。
時南京政府北伐軍第1路軍已攻克蚌埠,國民聯軍遂於24日全線反攻。孫良誠率第3、第4軍及騎兵第2師,與劉鎮華部協同擊潰直魯軍右路,並將其包圍、壓縮於考城,至26日擊斃其軍長潘鴻鈞,俘2萬餘人,繳槍萬餘支;第3軍進攻單縣、菏澤;第4軍進攻曹縣,俘3000餘人;韓復渠率第6、第5軍與直魯軍徐源泉、王棟等部在柳河附近遭遇,激戰至26日,將其擊破,俘獲4000餘人;鹿鍾麟部擊破直魯軍左路後,於27日攻占歸德(今商丘),12月1日攻占虞城。第二次蘭封戰役結束。
國民革命戰爭列表
汨羅江追擊戰鬥 | 汀泗橋戰鬥 | 賀勝橋之戰 | 武昌戰鬥 | 江西戰役 | 第一次國共內戰 | 涿州戰役 | 蚌埠戰役 | 南昌起義 | 龍潭戰役 | 秋收起義 | 第一次蘭封戰役 | 第二次蘭封戰役 | 黃麻起義 | 廣州起義 | 第一次反進剿 | 第三次反進剿 | 平江起義 | 中東路戰爭 | 百色起義 | 中原大戰 | 長沙戰役 | 紅二軍團南征 | 第一次反圍剿 | 第二次反圍剿 |第三次反圍剿 | 九一八事變 | 東北義勇軍對日作戰 | 江橋抗戰 | 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 黃安戰役 | 寧都起義 | 淞滬抗戰 | 東北抗聯游擊戰爭 | 一·二八淞滬空戰 | 商湟戰役 | 贛州戰役 | 蘇家埠戰役 | 漳州戰役 | 潢光戰役 | 川軍二劉大戰 | 紅四方面軍轉移之戰 | 長城抗戰 | 第四次反圍剿 | 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 | 熱河抗戰 | 岷江戰役 | 第五次反圍剿 | 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 | 紅六軍團西征 | 長征 | 紅二十五軍長征 | 湘江戰役 | 四渡赤水 | 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 | 遵義戰役 | 中央軍區九路突圍 | 嘉陵江戰役 | 瀘定橋之戰 | 荊紫關戰鬥 | 臘子口之戰 | 天蘆名雅邛大戰役 | 直羅鎮戰役 | 東征戰役 | 烏蒙山戰役 | 西征戰役 | 山城堡戰役 | 綏遠抗戰 | 百靈廟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