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國際

第二國際

第二國際,成立於1889年7月14日,是1889~1914年各國社會主義政黨的國際聯合組織。其名稱起自20世紀初,是相對於第一國際(國際工人協會)而言。第二國際即“社會主義國際”、“社會黨國際”,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開第一次大會,通過《勞工法案》及《五一節案》,決定以同盟罷工為工人鬥爭的武器。

成立過程  

出席第二國際阿姆斯特丹大會的代表出席第二國際阿姆斯特丹大會的代表
1876年第一國際解散後,隨著科學社會主義在歐美的廣泛傳播,到80年代末歐美已有 16個國家先後建立社會主義政黨。各國工人和社會主義者要求加強國際聯繫。德國社會民主黨法國工人黨蓋德派在1887年倡議召開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當馬克思主義者籌建國際組織時,法國可能派聯合英國、美國的同夥於1888年在倫敦召開世界工人代表大會,決定1889年7月在巴黎召開由他們發起的國際工人代表大會,宣布成立新的國際組織。

為了擊敗可能派奪取新國際組織領導權的企圖,F.恩格斯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國社會主義政黨的代表於1889年 7月在巴黎召開國際工人和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這樣,在1889年 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 100周年紀念日,兩個國際代表大會同時在巴黎開幕。馬克思主義者籌備的大會有22個國家的393名代表參加,K.李卜克內西、A.倍倍爾、M·瓦揚、P·拉法格等27人組成大會主席團,李卜克內西和瓦揚為大會主席。可能派召開的大會有10國代表參加,其中法國人占代表總數的84%,缺乏國際性,未能建立國際組織。從1891年布魯塞爾代表大會起,出席可能派召開大會的組織也參加了第二國際。

馬克思主義者召開的巴黎大會主要討論國際勞工立法和工人階級的政治、經濟鬥爭任務,通過了關於每年慶祝五一勞動節等決議。這次大會標誌著第二國際的建立。以後每隔幾年召開一次新的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直到1914年 8月第二國際因社會沙文主義占統治地位而瓦解為止。

重要成員

德國

第二國際第二國際

August Bebel ,奧古斯特·倍倍爾

Hugo Haase ,胡戈·哈澤

Karl Kautsky ,卡爾·考茨基

Wilhelm Liebknecht ,威廉·李卜克內西

Karl Liebknecht ,卡爾·李卜克內西

Rosa Luxemburg ,羅莎·盧森堡

Clara Zetkin ,克拉拉·蔡特金

俄國

Vladimir Lenin ,列寧

Georgi Plekhanov ,普列漢諾夫

Pavel Axelrod ,阿克雪裡羅德

Julius Martov ,馬爾托夫

Leon Trotsky ,列夫·托洛茨基

法國

Jean Allemane

Jules Guesde

Jean Jaurès ,讓·饒勒斯

Gustave Hervé

Édouard Vaillant

其他國家

James Connolly 【愛爾蘭】,詹姆斯·康諾利

Victor Adler 【奧地利】

Karl Renner 【奧地利】,卡爾·萊納

Anton Pannekoek 【荷蘭】

Herman Gorter 【荷蘭】

Pieter Jelles Troelstra 【荷蘭】

Camille Huysmans 【比利時】,胡斯曼

Emile Vandervelde【比利時】,王德威爾德

Robert Grimm 【瑞士】

Filippo Turati 【義大利】

Amadeo Bordiga 【義大利】

Pablo Iglesias【西班牙】

Avraam Benaroya 【土耳其】

準備條件

1.階級條件:19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經濟發展,歐美各國工人人數猛增。

2.思想條件:隨著歐美工人運動廣泛興起,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傳播。

3.組織條件:各國工人階級政黨和組織建立起來。

4.領導條件: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時間與理論研究。

主要活動

第二國際存在的25年間,共召開9次代表大會。其活動大體上以1900年為界,分為前期和後期。前期先後召開4次代表大會,通過關於工資工時和勞動保護、關於政治鬥爭和經濟鬥爭、關於廢除常備軍和實行全民武裝、關於反對戰爭和軍國主義、關於反對殖民主義和實行民族自決、關於工會、土地和婦女等問題的決議。第二國際從開始建立起,內部就有馬克思主義、無政府主義和改良主義3個派別。在前期活動中,馬克思主義派堅決同無政府主義派進行鬥爭,在前3次代表大會上,批駁了無政府主義者否定議會鬥爭和爭取社會改良、主張進行個人恐怖活動、用總罷工來反對戰爭等錯誤觀點。第二國際後期召開過5次代表大會。通過關於奪取政權、黨的統一、黨與工會的關係、黨與合作社的關係、反對殖民政策、反對軍國主義、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等決議。尤其是巴塞爾大會的反戰宣言,對於歐美工人階級的鬥爭起了很大的動員作用。

第二國際前期活動中,由於對改良主義派批判不力,以致這種思潮日益滋長,進而發展為從理論上系統修改馬克思主義革命原理的修正主義派。在第二國際內部,因對時代和無產階級革命的認識分歧而形成3派 :右派,即修正主義派,以伯恩施坦為代表;左派,即堅決反對修正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派,以列寧盧森堡和李卜克內西為代表;中派,即對修正主義採取調和折衷態度的中間派,以考茨基為代表。修正主義派在第二國際幾個主要政黨領導機構中日益占居上風。第二國際使社會主義運動由西歐、北美擴展到東歐、拉美和東亞。在第二國際中最強有力、最有影響的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黨的議會黨團在議會中投票贊成戰爭撥款,支持政府“保衛祖國”,促使各交戰國無產階級互相殘殺,從而背叛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在德國社會民主黨帶頭之下,第二國際大多數政黨紛紛表態支持本國帝國主義政府,這標誌著第二國際瓦解。戰爭期間第二國際在組織上停止活動。戰後,1919年恢復活動的第二國際已經完全蛻變為主張改良主義並與革命的第三國際相對抗的組織。

特點和機構

第二國際是在資本主義相對穩定發展時期進行活動的。這時歐美工人運動在向橫廣方面擴展,各國處於建立民族國家範圍內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並開展以合法鬥爭為主的時期。適應這個歷史時期的特點,第二國際不是各國黨的上級組織,各國黨是獨立自主的。它沒有發表過成立宣言或綱領性文獻,而是通過歷次代表大會的決議給各國黨指出行動方向。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常設領導機構和共同規章,沒有機關報。只是在每次代表大會上選出一個委員會負責籌備下次代表大會。直到1900年巴黎大會上才決定成立常務委員會,名為社會黨國際局(1905年後改稱社會黨國際局執行委員會),由每個國家的黨選派代表一名(後增為兩名)組成。國際局設書記處處理日常事務,國際局和書記處設於布魯塞爾。其所在地比利時工人黨的┵.王德威爾得被選為國際局執委會主席,V.塞維和C.胡斯曼先後擔任書記。比利時工人黨的《人民報》實際上成為第二國際的機關報。1909~1913年出版《社會黨國際局定期公報》,每年3期。國際局並不是第二國際中央領導機關,不是由代表大會授予全權的執行機構。它只是權力有限的聯絡和情報交流機構。

1907年斯圖加特代表大會正式通過《國際代表大會和國際局章程》,規定加入國際的條件、各支部的組成、國際代表大會的投票辦法和投票權的分配、國際局的組成和職權等,對過去多年來的習慣作法做了一些修改並以章程形式固定下來。

前期活動

第二國際存在的25年間,共召開9次代表大會。其活動大體上以1900年為界,分為前期和後期。前期先後召開1889年7月巴黎代表大會、1891年8月布魯塞爾代表大會、1893年3月蘇黎世代表大會和1896年7月倫敦代表大會,通過關於工資工時和勞動保護、關於政治鬥爭和經濟鬥爭、關於廢除常備軍和實行全民武裝、關於反對戰爭和軍國主義、關於反對殖民主義和實行民族自決、關於工會、土地和婦女等問題的決議。尤其是關於“五一”節的決議,推動了歐美工人運動的發展,促進了歐美社會主義政黨的合法鬥爭和各國工會的國際團結。

第二國際從開始建立起,內部就有馬克思主義無政府主義和改良主義3個派別。在前期活動中,馬克思主義派堅決同無政府主義派進行鬥爭,在前 3次代表大會上,批駁了無政府主義者否定議會鬥爭和爭取社會改良、主張進行個人恐怖活動、用總罷工來反對戰爭等錯誤觀點。1896年倫敦代表大會拒絕無政府主義者參加,一批支持無政府主義的代表為此退出大會。至此,第二國際內部馬克思主義者取得了對無政府主義者的完全勝利。

後期活動

第二國際後期召開過1900年9月巴黎代表大會、1904年8月阿姆斯特丹代表大會、1907年8月斯圖加特代表大會、1910年 8月哥本哈根代表大會和1912年11月巴塞爾代表大會,通過關於奪取政權、黨的統一、黨與工會的關係、黨與合作社的關係、反對殖民政策、反對軍國主義、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等決議 (見彩圖)。尤其是巴塞爾大會的反戰宣言,對於歐美工人階級的鬥爭起了很大的動員作用。

第二國際前期活動中,由於對改良主義派批判不力,以致這種思潮日益滋長。1895年恩格斯逝世。這時,世界歷史由自由資本主義開始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帝國主義時代,改良主義派進而發展為從理論上系統修改馬克思主義革命原理的修正主義派。在第二國際內部,因對時代和無產階級革命的認識分歧而形成3派:右派,即修正主義派,以E.伯恩施坦為代表;左派,即堅決反對修正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派,以В.И.列寧、R.盧森堡和K.李卜克內西為代表;中派,即對修正主義採取調和折衷態度的中間派,以K.J.考茨基為代表。修正主義派在第二國際幾個主要政黨領導機構中日益占居上風,導致第二國際大多數政黨在1914年 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關鍵時刻倒向本國帝國主義政府一邊,支持帝國主義戰爭。第二國際蛻化變質,陷於瓦解。

歷史作用

第二國際在國際工人運動歷史上起了重大作用,促進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使社會主義運動由西歐、北美擴展到東歐拉美東亞。在1889年第二國際建立時,只有西歐、北美的16個社會主義工人黨。到1914年,世界已有近30個社會黨,黨員總數達340萬人。在第二國際影響下各國建立大批工會組織和合作社組織。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工會會員達1000萬人以上,合作社社員達 700萬人以上。各國黨在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開展合法鬥爭、維護工人切身利益、反對內部“左”的和右的傾向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列寧指出:第二國際在自己存在的25年間“完成了廣泛傳播社會主義,預先地、初步地、極簡單地組織社會主義力量這樣非常重要而有益的工作”(《列寧全集》第21卷,第79頁)。

第二國際中最強有力、最有影響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擁有 108.5萬名黨員,在議會中擁有111個席位,成為議會中最大的黨團。但伯恩施坦修正主義也出在這個黨內。1913年 8月黨的主席之一倍倍爾逝世,黨的領導權落入右派F.艾伯特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黨的議會黨團在議會中投票贊成戰爭撥款,支持政府“保衛祖國”,促使各交戰國無產階級互相殘殺,從而背叛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在德國社會民主黨帶頭之下,第二國際大多數政黨紛紛表態支持本國帝國主義政府。這標誌著第二國際瓦解。戰爭期間第二國際在組織上停止活動。戰後,1919年恢復活動的第二國際已經完全蛻變為主張改良主義並與革命的第三國際相對抗的組織。

破裂

在第二國際中最強有力、最有影響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擁有 108.5萬名黨員,在議會中擁有111個席位,成為議會中最大的黨團。但伯恩施坦修正主義也出在這個黨內。1913年 8月黨的主席之一倍倍爾逝世,黨的領導權落入右派艾伯特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黨的議會黨團在議會中投票贊成戰爭撥款,支持政府“保衛祖國”,促使各交戰國無產階級互相殘殺,從而背叛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在德國社會民主黨帶頭之下,第二國際大多數政黨紛紛表態支持本國帝國主義政府。這標誌著第二國際瓦解。戰爭期間第二國際在組織上停止活動。戰後,1919年恢復活動的第二國際已經完全蛻變為主張改良主義並與革命的第三國際相對抗的組織。

後續

1923年,社會黨國際以工黨及社會黨國際為名成立。現今的社會黨國際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成形,成員主要是歐洲地區受納粹壓迫的社會民主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政黨。當葡萄牙與西班牙於1974年及1975年正從獨裁轉為民主政體時,社會黨國際曾經支援這兩國的社會民主黨重新建立。

另外直到1976年的日內瓦大會之前,社會黨國際仍只有少數位於歐洲以外的成員,且於拉丁美洲仍無正式影響。到了1980年代,尼加拉瓜的左翼政黨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加入了社會黨國際,之後社會黨國際又準許了中間偏左的波多黎各獨立黨、原為共產黨的義大利左派民主黨,以及莫三比克解放陣線加入。

截至2007年6月,有各類成員黨和組織約161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政黨組織。此外,活動於歐洲議會的歐洲社會黨,為社會黨國際的聯盟組織之一。

與中國

1905年,孫中山以社會主義追隨者的姿態訪問了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第二國際書記處,與第二國際執行局主席王德威爾德和書記胡斯曼進行會談,提出接納他的興中會為第二國際成員的請求,德威爾得、胡斯曼等人認為當時落後的中國還不具備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未予批准。

評價

第二國際所處時代的基本特點帶有自由資本主義正向壟斷階段轉變、隨後剛剛進入帝國主義時代的深刻印記。

具體表現在:第一,在19世紀最後30年,即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轉變、帝國主義逐漸形成的時期,資本主義各國的經濟發展仍相當迅速;

第二,在第二國際存在時期,即使在進入帝國主義時代以後,出現了少數金融寡頭的專政,而政治上的反動並不是在不斷地普遍加強;

第三,至少到1904年,這是一個較長的和平發展時期,幾乎在世界各國都沒有發生重大政治動盪;

第四,在較長的和平時期中,戰爭危險由隱而顯,到20世紀初則急劇增加;

第五,資本主義遠沒有進入全面危機,無產階級革命在戰前還沒有成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直接任務。時代的特點和當時工人運動的發展。

第二國際提出的歷史任務是:

第一,向橫廣發展,把工人民眾廣泛地組織起來,對他們進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組織經濟鬥爭和政治鬥爭,引導他們投入實現社會主義的鬥爭;

第二,由於第二國際存在的大部分時間是相對和平的時期,因而開展日常的經濟和政治罷工、進行議會鬥爭和議會外的民眾鬥爭,是第二國際的日常任務;

第三,隨著資本主義國家對殖民地加緊爭奪和重新瓜分世界的鬥爭激化,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的危險在20世紀初日益加劇,擺在第二國際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就是要以國際主義精神教育本國工人民眾,支持民族獨立運動進行反對軍國主義的鬥爭。

第二國際的功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第二國際通過廣泛的組織工作,使國際工人運動擴展到前所未有的規模;

二是第二國際許多黨已廣泛展開議會鬥爭,並成為工人政黨的常用武器;

三是使社會主義思想大普及;

四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開始對帝國主義階段的新現象、新問題進行新探討;

五是第二國際進行了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長期宣傳。

另外,革命派還同國際內部的機會主義派進行過不妥協的鬥爭。因此,第二國際是富有成果、有所建樹的前進、發展時期,不能因它最終破產,而不敢承認曾有過的巨大功績。應當否定第二國際只留下機會主義傳統的說法,事實上,第二國際留下來兩種傳統,一是機會主義傳統,一是革命左派的傳統;共產國際和各國共產黨無疑是第二國際左派革命事業和革命傳統的繼承者;社會主義工人國際則是第二國際機會主義傳統的繼承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