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洪鄉

福洪鄉

福洪鄉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南部,東連人和鄉、清泉鎮,西接龍王鎮、新都區石板灘鎮,北毗姚渡鎮,南鄰龍泉驛區文安鎮、義和鎮,距成都市區26公里,距青白江區政府所在地24公里,距成南路清泉出口3.5公里。福洪鄉1940年置福洪(Fuhong)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地形以淺丘為主,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然條件優越,遠離工業城市,無污染、無噪音,交通發達,交通發達,信息靈通快捷,水資源豐富。福洪鄉藏毯生產業十分繁榮,早在80年代初就享有“藏毯之鄉”的美譽。

基本信息

地理氣候

福洪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平均氣溫16.3℃左右。

福洪鄉全年平均日照時數1050小時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60毫米左右。

鄉鎮簡介

福洪鄉福洪鄉幼稚園
福洪鄉地形以淺丘為主,鄉內企業以個體私營企業為主,有私營企業200餘家,主要是藏毯生產業,早在 80年代曾享有“藏毯之鄉”的美譽;農業以種養業為主,建有以凱特杏黃金梨為主的萬畝優質水果產業帶,有以宏發、鑫旺養豬場為龍頭的優質肉豬養殖群體;成立了“蜀府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優質杏協會”、“優質肉豬養殖協會”、“生態蔬菜種植協會”、“特種養殖協會”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

福洪鄉幅員面積39.36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3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087人,耕地面積29976畝。農業以種養業為主,建有萬畝優質杏基地和黃金梨產業帶。福洪鄉有中學 1所、完全國小5所、中心幼稚園1所、衛生院1所(下屬15個村衛生站)、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1家、派出所坐落在鄉內。

福洪鄉在觀光區內大力發展休閒旅遊業。福洪鄉前進村有隋唐崖墓28座以上,1998年通過發掘1、2號墓,出土文物多達500餘件、價值高,有許多未發掘的崖墓保護完好,待發掘

資源環境

福洪鄉福洪鄉天然氣公司
福洪鄉水、電、氣供應充足,境內建有自來水福洪供應站,居民用水為地下淺表水,供給充足,農業用水屬都江堰自流灌區,有東乾渠和八條支渠,榿木河及豐富的地下水資源,能夠滿足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有博能天然氣公司福洪配送中心,工業與民用天然氣供給充足;電力豐富,鄉內輸電線路完備,電源充足,能滿足現在和將來發展用電需要。

福洪鄉境內有成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成趙路(成都—金堂趙鎮)斜貫東南,雲石路(雲頂—石板灘)橫穿東西,姚洪路(姚渡—福洪)縱貫南比,成渝鐵路穿東端而過,村村通柏油路,福洪鄉政府所在地距成渝路洪安火車站3公里,距達成鐵路金堂站12公里,距成南路清泉出口4公里,境內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交通條件十分優越。

福洪鄉通訊信息方便快捷,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小靈通)、中國聯通基站覆蓋全鄉,光纖電視網路覆蓋全鎮,市場繁榮,交易活躍。

經濟建設

福洪鄉福洪鄉出產的黃金梨
福洪鄉2006年農業增加值實現5900萬元,比2002年增長49.8%;鄉鎮企業增加值完成4800萬元,比2002年增長110%;農民人均純收入4800元,比2002年增長56%;完成地方收入110萬元,是2002年的4倍。福洪鄉加快黃金梨產業帶建設,大力發展優質水果。種植黃金梨面積達3420畝;發展優質杏4000 畝;發展日本甜柿450畝;發展晚白桃1160畝;2007年發展新品種水果—杏李20000株。

福洪鄉是中國十大油氣田中心之一(廖家油氣中心)地下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建有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川西采輸處金蓬2井站。福洪鄉地毯生產歷史久遠,鄉內生產廠家50多個,生產點近200個,可生產普通毯和珍品毯,遠銷西藏青海新疆等民族地區。福洪鄉有萬畝優質杏基地和黃金梨產業帶,福洪鄉解放村、幸福村頁岩資源豐富,品質高,交通方便,適宜建設頁岩磚廠。福洪鄉有養殖專業戶260多戶,品種有兔、雞、豬、魚、脆螺等。種植業發展有以優質杏為主的萬畝果樹基地和黃金梨產業帶。

特色產業

福洪鄉福洪鄉栽種的凱特杏
福洪鄉大力發展凱特杏4000畝。凱特杏是1991年從美國加州引入中國的杏種。大果型,平均單果重105克,最大果重130克,果皮橙黃色,肉質細,含糖量高,味甜酸爽口,口感純正,芳香味濃,品質上等。六月中旬成熟。可溶性固形物12.7%,離核,易成花,極豐產。凱特杏速成苗栽後當年成花,第二年開花株率與座果株率均達100%,平均株產3.3公斤,第三年平均株產10.6公斤,第四年進入豐產期,平均株產26.3公斤畝產可達3000公斤以上。凱特杏適應性極強,從北緯23-45度區域內均可栽植,在山東6月下旬成熟,在重慶、四川 5月底6月初成熟。抗鹽鹼、耐低溫、耐濕、抗晚霜。 

歷史文物

福洪鄉在福洪鄉發現的隋唐崖墓
福洪鄉前進村有隋唐崖墓28座以上。崖墓是崖壁上開鑿洞穴放置棺木的墓葬形式,分布於四川、湖南江西貴州等地,以四川地區最多。崖墓的形式、平面布置、立面、細部直到墓室的內部布置都仿塵世的住宅,如重室墓分前後室,象徵人間住宅的前堂後室。入口處的墓門仿宅門的木構造在石崖上雕出柱子、斗栱、飛檐。有的在門旁還雕有門闕。此外墓室內壁面有隱出的仿木構件,如有的將牆面劃分成方塊示意外露的木牆骨,壁面上部刻隱出的斗栱,有的在墓室和耳室間,以石柱斗栱分隔成兩個空間。還有在墓室壁面鑿出壁龕和灶台等世人住宅的常用物。從這些可以了解到古代木構建築的概貌。崖墓盛行於公元2世紀,蜀漢時已趨衰落,至南北朝時則成為尾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