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韓國園藝試驗場羅州支場用新高×二十世紀雜交育成的新品種,1984年定名。性狀
果實近圓形或稍扁,平均單果重250克,大果重500克。不套袋果果皮黃綠色,貯藏後變為金黃色。套袋果果皮淡黃色,果面潔淨,果點小而稀。果肉白色,肉質脆嫩,多汁,石細胞少,果心極小,可食率達95%以上,不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6%,套袋果12%~15%,風味甜。果實9月中下旬成熟,果實發育期129天左右。較耐貯藏。栽培
幼樹生長勢強,結果後樹勢中庸,樹冠開張,萌芽率低,成枝力弱。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成花容易,花量大,腋花芽結果能力強,改接後第二年結果。坐果率高,豐產。極易成花,早實性強,定植後二年結果,花粉量極少,需配置授粉樹。適應性強,抗黑斑病、黑星病。宜選平地肥沃壤土或砂壤土建園,丘陵山地需深翻改土,使活土層達60~80厘米,有水澆條件。嚴格配置授粉樹,應選擇2個以上品種,新世紀、綠寶石、新興、大果水晶均為良好授粉品種。該品種成枝力弱,樹冠緊湊,可適當密植,株行距宜選用2~3米×3~4米。樹形採用基部三主枝改良紡錘形或細長紡錘形,幼樹應輕剪,通過摘心、刻芽、輕短截等促進發枝,拉枝培養樹形。進入結果期後對連續結果的長枝及時回縮更新,以保證豐產穩產優質。對肥水條件要求較高,施肥以有機肥為主,使土壤有機質含量達1%左右,追肥主要在花前(N)、春梢旺長期(N、P、K)和果實膨大期(P、K),追肥時結合灌水。嚴格疏花疏果,首先在花芽膨大期或結合冬剪疏掉過量花芽,花期疏花,疏果在花後20天內完成,每20~25厘米留一個果形端正、下垂的邊果,產量控制在每公頃3.7萬千克左右。為提高果實商品質量,需進行果實套袋。病蟲害防治主要防治黃粉蟲、梨木虱、食心蟲、黑星病、銹果病等。
燕山苗木
韓國用二十世紀和新高雜交育成的新品種,果實扁圓形,平均單果重350克,9月上旬成熟。成熟時果皮黃綠色,儲藏後變為金黃色。果皮極潔淨,套袋時果皮成金黃色,呈透明狀。果肉細嫩而多汁,白色,石細胞少,果心很小。含糖量可達14.7%度。味清甜,而俱香氣。風味獨特,品質極佳。易成花一般載後次年成花可見果。異花授粉,極豐產。梨即“百果之宗”。黃金梨是梨的一種.因其鮮嫩多汗,酸甜適口,所以又有“天然礦泉水”之稱。營養價值
梨果: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等功效,適用於熱病傷津煩渴、消渴症、熱咳、痰熱驚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腫痛、消化不良。梨果皮:清心、潤肺、降火、生津、滋腎、補陰功效。根、枝葉、花有潤肺、消痰、清熱、解毒之功效。
梨籽:梨籽含有木質素,是一種不可溶纖維,能在腸子中溶解,形成像膠質的薄膜,能在腸子中與膽固醇結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預防婦女骨質疏鬆症。硼充足時,記憶力、注意力、心智敏銳度會提高。
貯藏技術
要點
適時採收華北地區黃金梨適時採收期在9月20日-30日。此時果實已發育成熟,營養物質積累充分,耐貯性最佳。早采(9月10日)梨果在整個貯藏期間腐爛率較高,果皮極易褐變。過晚(10月上旬)採收,貯藏中褐燙病發生較嚴重(為18.94%)。在採收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避免碰傷。
分級
果品分級的目的是使之達到商品標準化。中國梨的分級標準分為4種: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目前,黃金梨分級主要是根據重量進行手工挑選,還未套用大型選果機等設備進行分級。
包裝
可分為外包裝和內包裝。生產上外包裝都用紙箱包裝,每箱15-20kg,紙箱要求科學、堅固、經濟、防潮、精美、輕便。內包裝是用包裝物(如保鮮紙、保鮮袋等)對果實進行包裝。經試驗證明,採用0.013mm厚聚乙烯薄膜袋單果密閉包裝,其自然損耗率和腐爛率均較低,保鮮效果好。薄膜袋過厚雖能降低自然損耗率,但易引發黑心病等生理病害。所以提倡黃金梨果實采後直接用0.013mm厚市售塑膜袋單果密閉包裝,然後再裝箱。
預冷
黃金梨採收時氣溫、庫溫均較高,如利用自然降溫的貯藏庫(窖),黃金梨不可直接入庫,而要充分預冷以迅速散去田間熱。因此,要儘量利用低溫進行預冷,注意防止日曬和雨淋。研究結果表明,黃金梨果實能夠適應采後的快速預冷。因此,果實采後可直接放入低溫冷庫預冷。
貯期管理
庫內消毒與防治鼠害;消毒對減少黃金梨貯藏中微生物侵染和果實腐爛有著積極的作用,也是管理措施中重要的環節。在黃金梨入庫前一個月(和貯藏結束後)應對貯藏庫進行清掃與消毒。經常使用的藥劑是硫磺、甲醛、漂白粉和次氯酸鈉等。此外,還應注意防治鼠害,堵好洞,果實入庫後可採用鼠夾、毒耳誘殺等方法進行防治。
垛碼
黃金梨果實運到冷庫後,庫中堆垛要排列整齊、牢固,利於通風和管理,並能充分利用空間。堆垛底部用枕木墊起,各果箱間要留有適當空隙(一般2-5cm)。堆放高度以箱子的壓縮強度而定,但一般垛上部距庫頂要留有60cm左右空隙。垛距離牆壁、進氣孔等處要留有空隙(一般30cm左右),並留出人行道。堆垛可採用“品字形”、“井字形”等形式。
溫度
為更好地掌握庫中各部位溫度情況,要在不同的有代表性的地方放置溫度計。貯藏期間要儘量保持庫溫穩定,減少溫度大幅度波動,黃金梨適宜貯藏的溫度為0-2℃。
濕度
黃金梨在貯藏期間,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90%。當庫內濕度過高時,可放乾鋸木屑或生石灰;在濕度偏低時可適當灑水、鋪濕鋸木屑或濕草簾等。
氣體成分
在採用氣調貯藏時,一定要注意控制o2和co2濃度。採用0.01-0.02mm厚聚乙烯薄膜袋單果密閉包裝,不會發生黑皮和co2中毒現象,具有非常理想的貯藏效果。
適當通風
黃金梨在貯藏過程中,要有足夠的通風量。通風可將庫內熱負荷帶走,排除果實生理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乙烯、乙醇、co2等有害氣體,補充適當的氧,並且可防止庫內溫度不均勻。為防止庫內溫度有較大波動,通風應在庫內外溫差最小時進行。
病害及防治
高co2傷害和低o2傷害黃金梨果實采後含水較多,果實生理活性旺盛,對co2敏感。當梨果實在較高的co2和低o2環境中存放較長時間時,就會發生高co2傷害和低o2傷害。黃金梨果實對co2傷害的敏感性與其果實成熟度緊密聯繫,不適宜低溫也可以加重co2傷害的發病率。
控制高co2傷害和低o2傷害的方法是嚴格控制貯藏環境中氣體的濃度,co2濃度維持在3%以下,o2在5%-8%之間.
冷害與凍害
試驗研究表明,黃金梨冰點是-2.9~-3.1℃,貯藏中可耐0℃低溫,如果溫度再低或運輸中低於-5℃時,果實內水分就會逐漸結冰。入庫時急劇地降溫易引起果實黑心,也屬於一種冷害。
果皮褐變
黃金梨果皮薄脆,酚類物質含量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高於其它部位。在黃金梨貯運過程中,果點處褐變逐漸加深並擴大,果皮失水及膜脂過氧化作用導致組織膜透性增大及區域化分布被破壞是黃金梨果皮褐變的主要原因。
控制黃金梨果皮褐變應注意以下幾點:①適當晚采,提高果實成熟度;②低溫貯藏,減少果皮水分損失;③采前噴鈣或采後浸鈣;④采前田間套袋,采後單果包裝薄膜袋貯藏;⑤避免枝葉磨傷、袋磨傷、機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