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市磁山文化

武安市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遺址位於太行山東麓,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村東南約1公里的台地上。總面積十三萬平方米,分上下兩個文化層,時間距今約7500多年。遺址中的坑穴,有圓形的、有橢圓形的、還有長方形的、較大的圓形坑,還保留有柱洞和門道,據考證,那原是磁山先民燈市用茅草蓋頂的半地穴式居住房屋:那引人注目的長方形坑穴,是當時儲藏糧食和食物的窖穴,據考古專家估計,粟谷的貯量在十萬斤以上;那些圓形的和不規則的坑穴,是當時人民用來存放生活用品的地方。

遺址的發現

1972年冬,當地民眾在開渠修壩時意外的發現了一座沉睡在地下的原始村落-------即現在的磁山文化遺址。後經考古工作者對該遺址多次發掘,發現和出土了大量的遺蹟和遺物。除發現房基、灰坑及糧食窖穴外,還出土了約五千件陶、石、骨、蚌器與筒形直碧盂,鳥頭支架等器物和大量的家禽、家蓄骨骸,碳化粟、核桃。經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炭—14測定,這些器物距今7355年------10000年,亦即伏羲神農時代,這個遺址是一個新石器文化遺址,遺址 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新石器研究的空白,是我國北方的重要原始文化類型。1988年,磁山文化遺址升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9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來河北視察時開場就說:“河北是中華文明和東方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新石器時代的“磁山文化”在這裡形成。”事實確是如此。

考古

考古專家的鑑定和學術論證認定:早在7500多年前磁山先民就已經結束了“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形成了相當穩固的定居部落,並由自然採食發展為以農業經濟為主,即種植粟、黍等作物,並馴養少量家蓄和進行漁獵。這是人類經濟生活的一項巨大變革,也是中華民族走向文明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告別飲血茹毛時代,開創種穀養蓄新紀元。

磁山不僅是世界上糧食作物====粟的最早發源地,也是世界上家雞的最早飼養地,還是中國家豬和中原核桃最早的發現地。

磁山遺址粟的發現,推翻了以往公認的“粟”是從埃及、印度傳播而來的結論,改寫了歷史;出土 家雞骨說明,早在公元前5400多年前,我國就出現了家雞,比世界上認為家雞起源於印度(公元前2000年)早3000多年;遺址中發掘出土的炭化胡桃,比歷史上記載的張騫從西域帶回的核桃早5000多年。磁山遺址大量陶器,石器出土文物,有其獨特典型特徵:陶器、石器製作粗糙,具有一定原始性。敞口直壁平底夾砂紅褐色陶盂、陶支架是做炊具用的,是磁山文化陶器中代表性器物。同時,還發掘出大量加工糧食用的,長約半米,端部稍尖,底部長有四足或三足,琢制石磨盤和於之匹配的石磨棒,還有 琢制不精舌狀扁平石鏟,斷面橢圓形石斧、石錛以及大量的敲砸器、研磨器等生產工具。國內外易學專家還

考證磁山文化與伏羲畫八卦是同一年代。

磁山先人

建築半地穴房屋,門朝南方或東南,修置的台階皆為三階,房居相當於離巽二門。到科學發達的今天,中華大地的台階都是單數;陶蓍早器:它是“立竿見影”,以測“日影長度”,掌握方位、節令,以指導農作;陶製祖形器:其為男性生殖器的一種崇拜,也是男陽女陰,易之陰陽由來;陶製太陽月亮是用來祭祀,為後人創造了日月為易,陰陽八卦。磁山遺址出土大小陶丸,是計算糧食產量和庫存的“籌碼”,形成了後來的易經術數,為八卦之源。

從磁山文化出土 遺物來看,充分體現了先民的聰明才智,充分證明了當時就有了數學,創造了八卦符號,用他們的智慧趨吉避凶,平安生存。

磁山文化遺址的發現,是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重大突破。

1986年12月,在全國磁山文化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定磁山出土的發現為“磁山文化”

磁山-------東方文明的發祥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