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琺瑯方夔紋薰爐

畫琺瑯方夔紋薰爐

畫琺瑯方夔紋薰爐, 清嘉慶年間製造,通高21厘米 ,口徑12.5厘米,故宮博物院藏\n爐為銅胎鍍金。圓形,上飾鏤空畫琺瑯蓋,兩側飾象首耳,底部飾三象首捲鼻足。通體為淺藍釉地,爐身中部飾鍍金弦紋一周,其上下各飾方夔紋一周。蓋紐為鍍鑫銅象。

畫琺瑯方夔紋薰爐

畫琺瑯方夔紋薰爐畫琺瑯方夔紋薰爐
畫琺瑯方夔紋薰爐
製造年代:
材料: 琺瑯彩料

介紹

中國最早的琺瑯彩器當是明代景泰年間的銅胎琺瑯器,也就是所謂的景泰藍。明代多用國產藍料,到清朝康熙年間,康熙帝醉心於西洋的琺瑯畫,為迎合其口味,故多用外國進口顏料。康熙時琺瑯彩料多源自法國,而當時法國譯名為琺瑯,因此將這類瓷器稱為琺瑯。琺瑯彩料是用鉛丹硼砂玻璃粉等熔煉而成的一種不透明的玻璃質物體,顯白色,若加入金屬氧化物便成為有色的琺瑯,即琺瑯彩。清代中期以前的琺瑯彩器的製作一般由景德鎮引入白胎瓷器在宮廷作坊內完成。在清代中期以前,琺瑯器一直為宮廷所掌握,較為貴重。此圖是畫琺瑯,方夔紋薰爐,清代嘉慶年間廣州的仿景泰藍畫琺瑯器作品。現藏於故宮博物院。該爐採用銅胎鍍金工藝,通體為淺藍釉地。爐體呈圓形,有鏤空畫琺瑯蓋,紋飾疏朗精美。蓋頂有鍍金銅象鈕,爐身兩側飾象首耳,中部飾一圈鍍金凸弦紋,弦紋上下各飾一圈方夔紋。爐下有三個象首卷鼻足。對於清代琺瑯彩器的真偽識別應主要從釉料、紋飾和款識等方面著手。收藏清代琺瑯彩器應以清中期以前作品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