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河北玉田是一個與玉有密切關係,極受歷代一些帝王和有關專家、學者珍視的古縣城。它位於京津唐三市中心,三千多年前為燕國初都所在地,春秋時期歸屬無終子國,唐初設為無終縣。自唐武則天時期以晉代乾寶志怪小說《搜神記》中“陽伯雍無終山種玉”的故事而更稱為玉田縣。1993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玉田縣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民間泥塑)”。
歷史
玉田泥人生產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其產地主要分布在戴家屯、西高丘等幾個村。1981年鄉土玩具專家、中國美術館研究員李寸松先生曾來玉田泥塑之鄉考察,發現早期玉田泥人動物作品與玉田出土的陶豬、陶馬、泥塤(哨)等漢墓明器頗有些相似,可見民間泥塑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孕育和造就了玉田這塊神奇的土地。清光緒年間,以劉凱(1870~1961)為代表的泥玩具藝人,隨著當時北方盛行的《安天會》(《西遊記》)、《南西廂記》、《寶劍記》等昆戈戲劇的盛行和楊柳青年畫的流行,對豐富手捏戲文內容的泥人題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後來將玉田泥人延續下來的著名藝人有劉俊祥、王希慶、劉廣田、吳玉成等。
發展
戴家屯、西高丘是兩個近鄰村落,其地勢平坦,土質屬褐土化潮土。因泥土粘柔、細膩,曬乾不裂而得天獨厚。由此,先民賦予泥土以生命的音響與色彩,創造出享有無窮魅力的玉田泥人。處於盛期的上個世紀 50 年代,泥人造型達300 余種。
戴、西兩村的家家戶戶都掌握了製作各種音響泥人的技巧,男女老幼一齊動手。當時,泥人在附近鴉鴻橋集市上有長達一華里的攤點,形成了泥人一條街,來往北京、天津、山東、東北等各地的商販絡繹不絕。有一首歌謠依然餘音未泯:“孫子拽泥,奶奶削笛,兒子捏戲,媳婦染坯,爺爺趕集,賺回玉米,閒日下莊,破爛喚哩”。迄至上世紀 80 年代,在鄉間小路、古木村頭還常常能碰到用腳踏車馱著鐵絲籠子賣泥人的老者。
分類
玉田泥人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從取材上可分四類:(一)
神話傳說,如八仙過海、牛郎織女、麒麟送子、壽星老等;(二) 戲劇和歷史人物,如《西遊記》、《楊家將》中的人物等。(三)禽鳥動物,如鳳凰、孔雀、大公雞、小獅子、青蛙、花老虎、小灰鼠、小烏龜等。(四)時事風俗和現實生活,如:娃娃抱魚、搬不倒、阿福、撥浪鼓、小泥哨、騎驢回娘家等。從這四大類別中,可分為“口吹(笛)類”和“手動類”。 “口吹類”主要指在泥人內部安裝有葦笛的半彩塑、全彩塑的泥人和扎孔泥哨等。其工藝主要採用模具印坯、裝笛、手工彩繪而成,可以說它是一種垂髻把玩的小彩塑泥塤玩具,堪稱小彩塑,一般習慣稱之為泥人、泥笛或泥玩具,其代表作有半彩塑的何仙姑、孫悟空、穆桂英、阿福、小獅子和全彩塑的大公雞等。“手動類”主要有半彩塑的搬不倒(底部的泥球缺與上部紙筒相連線) 和全彩塑的花老虎(腰部用牛皮紙連線成手風琴狀,用手推拉作響)、小烏龜(爪部用小彈簧連線)、小灰鼠(紙殼與泥輪、皮筋等相結合,通過抽線跑動)以及兔皮作響的撥浪鼓等。
在泥玩具的規格上,最小的只有小指大小(如小泥哨等),最大的可根據需要任意訂做,一般泥人的殼厚在1cm —2cm,體厚在 3 c m — 6 c m , 體寬在5 c m — 30cm,體高在 6cm — 35cm。
特徵
玉田泥人基本特徵有以下幾點:一、造型誇張、線條簡拙,體態妖嬈雅致,頗有唐代陶俑遺韻之美。如半彩塑作品《楊家將》、《阿福》等人物造型,集中刻畫人物正面形象,而背面一概省略為帶孔的光面。這種簡省的造型風格,主要源於對原始泥塑的本能繼承,同時吸收了古代的石、木浮雕等造型手法;全彩塑作品《青蛙》、《小鳥》等主要吸收了玉雕、瓷塑等造型手法。二、著色粗獷而奔放,點線面勾抹自然,色彩對比生動,形成了大俗至雅的藝術特色。如:《阿福》的著色藝人深諳留白之道,視白為萬色之母。先以白粉打底分割“黑、紅、綠”三種硬色(即硬色與硬色之間互補的補色對比),但用色並非均等,而是以點、線結合和面積的大小增減而削弱色相對等的強烈對比。尤其在配色上吸收了楊柳青年畫“軟靠白、硬壓軟”(軟即明度高、純度低的淡色)的色彩技巧,使色相自然產生色階層次。
三、有葦笛裝置,借鑑了遠古的泥塤,增強了彩塑的音韻美,有擬聲達意的獨特性。半彩塑的泥人吹孔一般設在泥人背部,全彩塑的泥人吹孔一般設在側部,而音孔全部設在泥人底部。這種通過口吹孔洞而發出的天籟之聲足以使人怡神養性,品竹彈絲。
藝術賞析
玉田泥人是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那種來自遠古的鄉土氣息,深得國內外人們的喜愛。1993年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第十屆年會上,張仃、李寸松、王樹村、徐鋒、肖鋒等老一輩專家學者都對玉田泥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玉田泥人如今已被入編到國家出版的《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玩具卷(呂品田主編)、《鄉土藝術》(王宇文主編)、《中國民間玩具》(李寸松主編)等多部專集內,並以其特有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多次參加國家級省、市、民間藝術博覽會。
困境與展望
雖然由於時空變遷,玉田泥人漸被隨之而來的新型玩具所取代,諸如電動、塑膠等玩具,從而使泥玩具淡出市場,但是玉田泥人在飽含“玉璧”靈氣的歲月里,那一縷縷動聽的餘音,仍繞廓穿巷,使人難以釋懷。在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下,2005 年,玉田縣人民政府與有關部門,召開了“繼承民間文化遺產,推動玉田經濟騰飛”為專題的會議,對玉田泥人採取了靜態與動態等保護措施,並拿出專項資金,使玉田泥人在民間藝術之鄉恢復了生產。同年,玉田泥人作為民間美術項目,被上級有關部門批准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玉田泥人以殷殷鄉情再一次喚醒了人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