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特產
京東板栗——果殼色澤鮮亮,殼內澀皮易剝,果仁淡黃,肉質細膩,品味甘甜香脆,尤以糖炒後更為香甜可口。其營養成分含蛋白質10.7%,脂肪7.4%,糖10-20%,澱粉60%,並含多種維生素和脂肪酸等。具有養胃、健脾、補肝強身作用。又由於含有大量易吸收可溶性糖,亦是老弱、嬰幼的滋補佳品。
唐山蜂蜜麻糖——經過配料、和面、擀片、清面放片、剁塊、炸制、燒漿等工藝,所制麻糖色澤新鮮,呈淡黃色,片薄如紙,形似花朵,清脆香甜。
棋子燒餅——因狀如小鼓、個似棋子而得名,使用大油和香油合酥,包肉、糖、什錦、臘腸、火腿等多種餡心。色澤金黃,里外烤制酥透,肉餡鮮香,酥脆適口不膩,便於保存。
萬里香燒雞——創始於1944年,是唐山馳名的傳統食品。其特點是“型似琵琶、色澤粽紅、香爛適口、香醇甜嫩、味道純正”。
栗蘑——為板栗的派生品,大多生長於中年栗樹根部,野生量極小,現已實現大規模人工栽培。據科研部門檢測,栗蘑營養價值極高,每百克栗蘑中含蛋白質25.2克,脂肪3.2克,粗纖維33.7克,碳水化合物21.4克。並且,還富含鉀、磷、鈣、鐵、鋅、硒等有益礦物質和各類微生素。栗蘑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具有很高的保健和藥用價值。
稻米——丰南胭脂稻具有回鍋三次香猶存、米質不散的特點。每一次回鍋,米粒都能伸長一段,因此,又叫“三伸腰”。
唐山柏各莊大米又稱唐海稻米,因顆粒勻淨、富粘性、糯軟香噴、適口性強而遠近聞名,可與“天津小站米”媲美。
玉田大白菜——外地又稱“唐山玉菜”。菜葉翠綠、幫薄、含水分小,易儲存,可放到第二年五、六月份間。白菜做餡,鮮嫩而少湯;烹炒,香甜適口;生拌白菜心做酒菜,乾脆醇香。它含多種維生素和少量的礦物質,是人們冬季食用蔬菜中的佳品。
玉田孤樹小棗——皮朱紅鮮艷,果形中等,肉厚核小,含糖分高。乾棗可拉出金黃色細絲,故稱為“金絲小棗”。金絲小棗生吃甘甜香脆,曬乾小棗猶似軟糖,蒸糕煮飯米不染色。用酒醉棗,醇香清甘,誘人食慾。孤樹小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益心潤肺、合脾健胃、益氣生津、補血養顏等功能。孤樹金絲小棗已有兩千餘年歷史,在京、津、唐及東北市場頗受歡迎。
唐山紅小豆——因其顆粒均勻,色澤鮮亮,紅若瑪瑙,而享有“紅珍珠”的美譽,紅小豆(又名赤豆、紅豆、朱豆)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每100克含蛋白質20.7克,還含有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關於紅小豆藥用的記載,中醫稱紅小豆有利尿、健腎、補血、養顏、解毒的功效。經常食用,與身體健康大有益處。
遷西核桃——紋細皮薄,滋味香甜,個大仁實,印因乳白色隔壁不發達,極易剝去整仁或半仁,出仁率一般很高。遷西核桃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等營養成分。
海產品——唐山海岸線長達170公里,海岸平直水深較淺,潮間頻寬,淡水河口十餘處,形成了重要經濟魚類及甲殼類動物產卵場和餌場。對蝦、毛蝦、海蟹、蚶子、海米及各種魚類,成為唐山沿海的特產。
遷安紅薯澱粉——以遷安特產紅鮮薯和薯乾為主要原料,具有色白、味鮮、口感好、無雜質、久存不變質等特點,廣泛用於製糖、製藥、味素、冬粉、食品等行業。以紅薯澱粉為主要原料生產的冬粉和粉皮,柔軟可口、粗細均勻、色澤自然。
開平雙王刀——唐山開平刀具廠生產各式廚刀,因有刀薄鋒利、重量適宜、不崩不捲、做工精細、造型美觀、經久耐用等特點,而聞名省內外。相傳,開平廚刀生產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清乾隆年間,有個王鐵將在開平鎮以打制各式廚刀為生,工藝精湛,刀具質優,買賣興隆。後來他的兩個孫子分別在開平鎮的南關和西關打制刀具,被人們稱為單王刀(刀上有一個“王”字)和雙王刀(刀上有“王王”字)。
樂亭苕帚——樂亭縣的苕帚是傳統副產品,有大小兩種,多用於掃地、掃床。主要用當地特有的白色粘高粱穗去粒後作材料,經綑紮製成。結紮堅實,柔韌適用,形色美觀。在國內外市場素有盛名。
遷安宣紙——遷安造紙歷史悠久,造紙業到明末清初已發展到鼎盛時期。遷安宣紙柔軟純淨,潔白細膩,搓折無損,長期保存不變色,不腐不蛀,吸水性好,不易老化,最適書、畫、裝潢裱托,成為中國特種工藝品之一,被書畫藝術家們視為珍品。1981年,在原書畫紙的基礎上又研製出了獨具特色的遷安宣紙新品種,1989年生產的書畫紙已達30多個規格,年產紙達100多噸。遷安宣紙受到國內外書法名家和繪畫大師們的讚譽,北京榮寶齋美術服務部、天津楊柳青畫店等都是遷安宣紙的常年定貨單位,此外產品還遠銷日本、東南亞、歐美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玉田泥人——玉田縣生產泥玩具自古有之,和天津泥人張的泥人不同,玉田泥人體現了更濃郁的鄉土氣息。這些半塑半畫以畫為主的小體泥彩塑,造型單純簡練,以白色作底,敷以紅、黃、綠、黑各色,色彩強烈而協調,在我國民間泥塑領域以風格獨特而占有一席之地。玉田縣的西高橋、戴家屯一帶,是遠近馳名的泥人之鄉。這裡的男女老少質樸、勤奮,多是聰慧的民間泥塑能手。一堆平常的泥土,一到他們手裡就會變成造型生動、形象逼真、色彩鮮艷、栩栩如生的人、禽、蟲、獸。玉田泥塑以泥玩具為主,以葦哨作響,以皮筋牽動使動物能跑能跳,以兔皮作鼓,搖起來有聲,情趣盎然。泥塑由於不能耐久,尚未發現很久以前的出土泥塑,但它的歷史相當久遠。建國後玉田泥人迎來了最為繁榮興旺的時期,各種泥製品種類齊全、花樣繁多、五彩繽紛。1996年,文化部命名玉田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鴻宴飯莊——是唐山久負盛名的一家飯莊,創建於1937年,2006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被河北省工商局認定為“河北省著名商標”。創始人楊廷珍原是養正軒飯莊的跑堂(即服務員),因精明能幹,被經理楊靜波提拔為副經理,二人和衷共濟,把飯莊搞的蒸蒸日上。1935年正當生意興旺之時,楊廷珍因與經理髮生誤會,被辭退,回家種地。後在唐山集資創辦了《鴻宴飯莊》。鴻宴飯莊開業後,不幾年功夫,就超過了養正軒、廣意興和小桃園三個名飯莊,名列唐山飲食業之首。目前飯莊現擁有員工300多人,名師薈萃,能人云集,是唐山地區唯一興盛不衰的老字號飯莊。
玉田老酒——玉田縣鴻源酒業有限公司位於玉田縣城西南6公里處的林南倉古鎮。早在遼金時代,統治者就在該鎮後湖附近建有行宮和御林。明清時期已成為水旱碼頭,商貿集鎮。“豐年牌”玉田老酒的前身----玉田老酒,經歷代傳承,已成為鄉土藝苑中的一塊瑰寶。玉田老酒是用優質高糧等為主要原料,多種微生物參與發酵,人工老窖、陶瓷壇陳貯3年至5年以上,科學勾兌而成。本品具有無色或微黃透明、濃醬兼香、酒香濃郁、綿軟甘洌、後味爽淨的特有風格。
玉田老酒釀造歷史悠久。史載唐太宗東征,擊鼓之前飲玉田老酒,得勝後封玉田老酒為御酒;遼金時代馳名北方,謂之“聖水”;明清時期酒香鼎盛,暢銷華北。鮮明的品質、悠久的傳承歷史、豐富的文化內容,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獨特的釀造工藝,在代代相傳中得到創新和發展,使之成為餐桌上的助興佳品,又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挖掘開發玉田老酒,對發展玉田經濟,豐富人民民眾飲食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將產生促進作用。
清光緒年間,林南倉鎮就有“義興隆”、“義德泉”等燒鍋釀酒作坊。1947年,冀十五軍分區將上述兩家私營燒鍋改為國營酒業公司,解放後為地方國營,稱河北省唐山專區玉田縣林南倉酒廠和玉田縣制酒廠。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玉田制酒廠致力於恢復玉田老酒傳統工藝,採用現代發酵新工藝,精心釀製,使這風味獨特的歷史名酒又重放異彩。著名釀酒專家周恆剛、國家級品酒員、全國女狀元金鳳蘭對此酒給予很高評價,著名作家叢維熙等十幾位文壇名流把此酒譽為“南茅北玉”、“北國茅台”及“北國瓊漿,唯我獨尊”之稱號。先後榮獲1993年泰國國際名酒博覽會金獎;1994年獲法國國際名酒博覽會金獎。產品銷往華北、東北地區,很受消費者歡迎。
2001年,企業更名為玉田縣鴻源酒業有限公司。占地26640平米,有釀酒生產線兩條,化驗及檢測設備齊全,年產“豐年牌”玉田老酒系列2500噸。2006年12月,“豐年牌”玉田老酒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稱號後,企業著力將“豐年牌”玉田老酒打造成冀東大地上釀酒行業一顆璀璨的明珠。
趙三燒雞——樂亭縣趙三燒雞有限公司座落在樂亭縣城樂港路28號。固定資產價值1600萬元,占地面積6200平方米,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職工160名,其中管理人員和技術員30名(本科2名,高中以上學歷的20名;具有高級職稱的5名,中職4名);企業已形成了屠宰、蒸煮、上色、燒制、消毒、質檢和真空包裝等現代化一條龍流水生產線,年加工能力200萬隻;公司在以燒雞為主要產品的基礎上,開發出鮮品系列、灌製品系列、真空系列等五大系列40餘種產品;年營業額700萬元左右,利潤70萬元左右,稅金18萬元左右。
清朝光緒年間,“趙三燒雞”的創始人趙壽山帶著家口,從河北省束鹿縣逃荒流落到樂亭縣。光緒25年(1901年),開始生產“趙記燒雞”,一直經營到1931年。第二代傳承人趙恆吉繼承父輩手藝,精心製做燒雞,在煮雞老湯中又加了五味中草藥,使燒雞更具特色風味,經營到1948年,將燒雞製做技藝傳給兒子趙品清。趙品清又加入五味中草藥,使老湯中含有13味中藥成份,燒雞形成色、香、形、味俱佳,盛譽歷久不衰。1956年公私合營,“趙記燒雞”鋪關門歇業,煮雞老湯裝罐埋入地窖。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改革開放政策,1979年,“趙記燒雞”恢復生產和銷售。1980年,60歲的趙品清將燒雞製做要領傳給三兒子趙平恩。經過試驗、品嘗又陸續加入人參、靈芝、大回、草參等18味中草藥,使燒雞更賦藥膳,具有食療效果。1982年,將具備色、香、形、味、質五項全能的“趙記燒雞”更名為“趙三燒雞”。
趙三燒雞其價值和影響有三:一是煮雞老湯中加入了31味中草藥,使之具有解毒去病、生津開胃、益氣補血、強身抗老和預防癌症等功效;二是由於規範了燒雞的形態,使其成為臥眠狀,加之全雞呈紅褐色,油亮閃光,肉質軟嫩,醇香不膩,能增進食慾;三是企業不斷發展進步,1998年在國家商標局註冊,1999年被北京人民大會堂作為《中國世紀夢》首發式指定產品、人民大會堂指定產品,榮獲“河北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示範企業”、“中國公認名牌產品”和農業部頒發的“全國鄉鎮企業名牌重點企業”等稱號,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趙三燒雞”暢銷全縣,唐秦地區也是家喻戶曉,路人稱道,還遠銷北京、天津和廣東、東北等地,曾出口俄羅斯。這樣既傳播了中華飲食文化,又滿足了人們對特色風味食品的需求。
陶瓷——唐山陶瓷始於明朝永樂年間,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主要產品有日用品、建築瓷、衛生瓷、工業理化瓷、高新技術瓷、美術陳列瓷等,品種多達五百多種。成套瓷產品有: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菸具、杯、碟、碗、盤,供陳設觀賞的遙掛盤、座盤、瓷板畫、各種花瓶、花插;各種瓷塑、瓷雕;可供建築裝飾用的大型瓷磚壁畫等實用陶瓷和藝術陶瓷。其中骨質瓷瓷質潤澤、光燦瑩潔、胎質細緻,白玉瓷瓷質細膩、釉面光潤、白中泛青,最為著名。
唐山陶瓷裝飾的主要技法是雕金、噴彩、釉中彩等,形成了唐山陶瓷的獨特風格
唐山麻糖——唐山麻糖已經有400多年歷史,起源於明朝萬曆年間,原產於曹雪芹的老家——冀東
唐山豐潤的七樹莊。唐山麻糖形似團花,薄如蟬翼,有的乳白有的淡黃,鬆軟酥脆,香甜適口。發明麻
糖的“廣盛號”開始只是靠炸排叉(麻葉),後來發展到蜜汁排叉,再後來就發明了唐山麻糖。
麻糖是由冀東地區的排叉演變而來。當時,人們逢年過節都喜歡用糖和面、芝麻油炸的排叉作為節日食品。大概距今一百多年前,糕點鋪“廣盛號”把這種深受老百姓喜愛的點心投向了市場。那時市場上的排叉有兩種:一種是用糖和面,再用芝麻油炸;另一種是先用油炸,再澆上蜜汁。兩種排叉各有優劣,油炸排叉硬而脆,蜜汁排叉軟而皮。“廣盛號”在經營過程中融合了兩種排叉的做法,精心研製,並吸取了京城糕點“蜜供”的澆漿法,制出了如今的風味名吃——蜂蜜麻糖。“廣盛號”為張家何人何時所開已經無法考證,只在陳年老賬中查到最早的記載為
明朝萬曆四年。張家祖上世居冀中深州(今衡水市深縣),後因災患所迫遷至唐山豐潤縣七樹莊落戶,繼續“廣盛號”麻糖的製作經銷。現在,雖然唐山麻糖已經發展了很多分支品牌,但是最正宗的還是“廣盛號”。經過歷代相傳,“廣盛號”這樣的老字號麻糖品牌得以發揚光大。目前的繼承人是唐山市豐潤區七樹莊的張國榮先生。2009年“廣盛號”麻糖被列為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麻糖吸取了著名糕點“蜜供”的澆漿方法,幾經改進,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製做工藝。菸酒公司新新商店製做蜂蜜麻糖的高手董淑媛,1963年學藝,得該市“麻糖大王”的真傳,技藝達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程度。經過配料、和面、擀片、清面放片、剁塊、炸制、澆漿等工藝,所制麻糖色澤新鮮,呈淡黃色,片薄如紙,形似花狀,清香甜脆,營養十分豐富,可謂我省獨具一格的風味名吃。在1981年全國食品評比會上,曾榮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