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狄仁傑(公元630年~700年),字懷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政治家。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他敢於違背君主的旨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他為“唐室砥柱”。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後來,狄仁傑被誣告,當時的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負責審理他的案子。閻立本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並推薦狄仁傑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後來,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為了維護封建法律制度,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
不久,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傑恪守職責,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權要進行了彈劾。狄仁傑的才幹與名望,已經逐漸得到武則天的讚賞和信任。公元697年,狄仁傑被武則天召回朝中,官拜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大權的左右手。此時,狄仁傑已年老體衰,力不從心。但他深感個人責任的重大,仍然盡心竭力,關心社會命運和國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於社會和國家的建議或措施,尤其是成功地勸說武則天立李氏後代為太子,在以後幾年國家的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公元700年,狄仁傑病死,武則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後,每當朝廷有大事而眾人又不能解決時,武則天常嘆息說:“老天爺為什麼這么早就奪走了我的國老啊!”
縱觀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他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身居宰相之位後,更是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有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生平
早期事跡
狄仁傑畫像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傑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傑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內,狄仁傑通曉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這對他一生的政治活動都有重大影響。
狄仁傑執法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以身護法,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唐嗣。有知人之明,也常以舉賢為意,凡舉之臣,皆為唐朝中興之臣。先後舉薦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幹練的官員,朝中政風為之一變,皆為中興名臣。有人對他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仁傑回答:“舉賢為國,非為私也”。
盡忠職守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年),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為了維護封建法律制度,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儀鳳元年(676年),左衛大將軍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樹,唐高宗大怒,命令將其殺死。狄仁傑奏罪不當死,唐高宗疾言厲色地說:“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狄仁傑神色不變,據法說理:“犯言直諫,自古以為難。臣以為遇桀、紂則難,通堯、舜則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殺之,是法不信於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終於迫使唐高宗改變了主意,赦免了權善才的死罪。
治理地方
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與少數民族的關係,深得人心。 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傑恪守職責,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權要進行了彈劾。
調露元年(679年),司農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寬敞壯麗。狄仁傑上奏章彈劾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泰,韋弘機因此被免職。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傑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為非作歹的罪行,請求交付法司審理。唐高宗想寬容包庇王本立,狄仁傑以身護法:“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戒!”王本立最終被定罪,朝廷肅然。後來,狄仁傑官遷度支郎中,唐高宗準備巡幸汾陽宮,以狄仁傑為知頓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
并州長史李沖玄以道出妒女祠,徵發數萬人別開御道。狄仁傑說:“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罷,免除了并州數萬人的勞役。唐高宗聞之讚嘆說“真大丈夫矣!”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為他勒碑頌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隴右,寧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後上表舉薦,狄仁傑升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使。狄仁傑針對當時吳、楚多淫詞的弊俗,奏請焚毀祠廟1700餘所,唯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減輕了江南人民的負擔。
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衝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回響,武則天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後,派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當時,受越王株連的有六、七百人在監,籍沒者多達5000人。狄仁傑深知大多數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軍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則天說:“此輩鹹非本心,伏望哀其詿誤。”武則天聽從了他的建議,特赦了這批死囚,改殺為流,安撫了百姓,穩定了豫州的局勢。其時,平定越王李貞的是宰相張光弼,將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傑沒有答應,反而怒斥張光弼殺戮降卒,以邀戰功。他說:“亂河南者,一越王貞耳。今一貞死而萬貞生。”“明公董戎三十萬,平一亂臣,不戢兵鋒,縱兵暴橫,無罪之人,肝腦塗地。”“但恐冤聲騰沸,上徹於天。如得上方斬馬劍加於君頸,雖死如歸。”狄仁傑義正辭嚴,張光弼無言可對,但懷恨在心,還朝後奏狄仁傑出言不遜。狄仁傑被貶為復州(今湖北沔陽西南)刺史,入為洛州司馬。
被誣謀反
長壽元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結酷吏誣告狄仁傑等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狄仁傑立刻服了罪:“反是實!”仁傑拆被頭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告家人去其棉,得其冤狀。仁傑子狄光遠持書上告朝廷。武則天召狄仁傑等大臣面詢:“承反何也?”狄仁傑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又問:“何為做謝死表?”答曰:“臣無此表。”武則天才弄清楚是偽造的。於是釋放此案七人,俱貶為地方官,仁傑貶為彭澤令(今江西彭澤)。
狄仁傑的才幹與名望,已經逐漸得到武則天的讚賞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被任命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開始了他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職,狄仁傑謹慎自持,從嚴律己。一日,武則天對他說:“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譖卿者乎?”狄仁傑謝曰:“陛下以臣為過,臣當改之;陛下明臣無過,臣之幸也。臣不知譖者,並為善友。臣請不知。”武則天對他坦蕩豁達的胸懷深為嘆服。
再次拜相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臨漳)。為了穩定局勢,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刺史。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傑被武則天招回朝中,官拜鸞台(門下省)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大權的左右手。
請立太子
聖曆元年(698年),狄仁傑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武則天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唐朝得以維繫。 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數次使人遊說太后,請立為太子。武則天猶豫不決。狄仁傑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當時,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勸武則天迎立李顯,但沒有為武則天接受。對武則天了解透徹、洞燭機微的狄仁傑從母子親情的角度從容地勸說她:“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武則天說:“此朕家事,卿勿預知。”狄仁傑沉著而鄭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位備宰相,豈得不預知乎?”最終,武則天感悟,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唐祚得以維繫。狄仁傑因此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
聖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騷擾河北。武則天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征討突厥。時太子不行,武則天命狄仁傑知元帥事,親自給狄仁傑送行。突厥默啜可汗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女萬餘人退還漠北,狄仁傑追之不及,武則天改任他為河北道安撫大使。面對戰亂後的凋殘景象,狄仁傑採取了四條措施:一、上疏請求赦免河北諸州,一無所問,使被突厥驅逼行役的無辜百姓樂於回鄉生產。二、散糧運以賑貧乏。三、修驛路以濟鏇師。四、嚴禁部下侵擾百姓,犯者必斬。很快恢復了河北的安定。
晚年生活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升為內史(中書令)。這年夏天,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有胡僧邀請她觀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為國教的武則天答應了。狄仁傑跪於馬前攔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詭橘,直欲邀致萬乘所宜臨也。”武則天遂中道而還。是年秋天,武則天欲造浮屠大像,預計費用多達數百萬,宮不能足,於是詔令天下僧尼日施錢以助。狄仁傑上疏諫曰:“如來設教,以慈悲為主。豈欲勞人,以在虛飾?”“比來水旱不節,當今邊境未寧。若費官財,又盡人力,一隅有難,將何以救之?”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罷免了其役。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淒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諡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
軼事典故
無暇語俗吏
狄仁傑小時,家裡有個門人被害,縣吏前來查問。眾人都爭相回答申辯,只有狄仁傑自顧看書,不理不睬。縣吏責問他,狄仁傑道:“書中列位聖賢都在,我還未與聖賢有所溝通,哪有時間和世俗的官吏說話呢?”滄海遺珠
狄仁傑擔任汴州判佐時,被小吏誣告。當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在審問之時發現他是個德才兼備的人才,稱讚道:“孔子說:‘觀過知仁矣。’你可以稱得上是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白雲親舍
狄仁傑在并州時,父母遠在河陽(今河南孟縣),他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見一片白雲在飄飛,對左右的人說:“我的雙親就往在那片白雲下面。”他悵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雲散去才離開。義感長史
狄仁傑在并州時,同府法曹鄭崇質要到很遠的地方出使,但是他的母親年老多病。狄仁傑便對他說:“你母親病重,而你卻要出遠門,怎么能讓親人對遠在萬里之外的你擔心呢?”於是去見并州長史藺仁基,請求代替鄭崇質出行。藺仁基非常感動,聯想到自己與司馬李孝廉之間的不和,深感慚愧,主動與李孝廉和解。不信妖言
唐高宗前往汾陽宮時,途徑妒女祠。當時,民間認為穿著華麗的衣服經過妒女祠,會招致風雷之災。并州長史李沖玄便要徵發數萬人另外開闢一條御道,狄仁傑道:“皇帝出行,有千乘萬騎扈從,風伯為之清塵,雨師前來灑道,還怕什麼妒女?”於是制止了這次徭役。唐高宗得知後,嘆道:“真是個大丈夫啊!”常事歸有司
狄仁傑任宰相時,太學生請假之事,也要經武則天批准。狄仁傑道:“臣聽說君主只有生殺之權自己掌握,其他的都交付給相關部門。太學生請假,是國子監丞、主簿管的事,如果天子為這種事發布敕令,則天下的事要發布多少敕令才能處理完!一定要不違反人們的意願,請全面為他們建立制度就可以了。”武則天聽取了他的意見。舍己全人
狄仁傑被誣陷下獄,判官王德壽對他道:“您一定能減免死罪了。我想找一個升遷階梯,想請您攀連楊執柔,可以嗎?”狄仁傑道:“怎么攀連他?”王德壽道:“您在禮部時,楊執柔為禮部員外郎,這樣可以攀連到他。”狄仁傑怒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讓我狄仁傑做這種事!”說完,以頭撞柱,血流滿面。王德壽嚇得趕緊溜掉。保薦良將
李楷固、駱務整是契丹李盡忠部將,隨李盡忠侵略唐朝邊境,數次挫敗唐軍。後來,二人兵敗降唐,法司請依法論罪。狄仁傑認為,他們二人有驍將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戴德,於是請求赦免二將。親友都勸他,狄仁傑道:“只要對國家有利,我怎能為自己打算。”武則天便赦免二將,並在狄仁傑的奏請下,任命他們官職,討伐契丹餘黨。後來,二將掃平契丹,獻俘含樞殿。武則天大喜,大宴群臣,並向狄仁傑舉杯勸酒,道:“這是你的功勞啊。”狄仁傑則道:“這靠的是陛下威靈,將帥盡力,我有什麼功勞。”武后罷役
武則天要造一座大佛像,需花費數百萬錢,官府庫存不夠,就令天下的和尚每天施捨一錢相助。狄仁傑進諫道:“做工不能役使鬼,必定要役使人;莊稼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終究是由地里長出來的。不損害百姓,還有什麼可求的?現在邊境未得安寧,應當放寬徭役,免去不急需辦的事務。即使僱請工匠勞作,以此接濟窮人,但誤了農時,也是放棄根本。況且,沒有官助,按理難以辦成。既費官府財物,又耗盡人力,如一方有災難,那用什麼去救濟呢?”武則天道:“你是在教我向善,我怎能不聽!”因此作罷。舉薦張柬之
武則天曾問狄仁傑:“朕希望能找到一位傑出的人才委以重任,您看誰合適呢?”狄仁傑問道:“不知道陛下想讓他擔任什麼職務?”武則天說:“我想讓他擔任將相。”狄仁傑回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採風流的人才,那么蘇味道、李嶠本來就是合適的人選。如果您一定要找出類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荊州長史張柬之了,他的年紀雖然老了一些,但卻有宰相之才。”武則天於是提拔張柬之為洛州司馬。幾天之後,武則天又要求狄仁傑舉薦人才。狄仁傑回答說:“我前幾天推薦的張柬之,您還沒有任用呢。”武則天說:“我已經給他升了官了。”狄仁傑回答說:“我所推薦的張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來作一個司馬的。”武則天於是任命張柬之為秋官侍郎。過了很長時間,終於任命他為宰相。桃李滿天下
狄仁傑先後舉薦荊州長史張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監察御史桓彥范、太州刺史敬暉等數十人,後來這些人都成為唐代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都出自您門下。”狄仁傑回答說:“舉薦賢才是為國家著想,並不是為我個人打算。”嘲諷正員官
起初,每次審理案件時,員外郎大多只能隨聲附和正官的裁決。後來,狄仁傑任司農員外郎,對此非常不滿,道:“員外郎如同側室,正員官位居正房,這實在太難侍候女主人了,怎么乾也得不到一點兒笑臉。”正員官聽後,很是羞慚惶恐。羞辱張昌宗
武則天曾把南海郡進獻的集翠裘賞賜給男寵張昌宗,讓他當面穿上,一起玩雙陸遊戲。這時,狄仁傑進來奏事,武則天就讓狄仁傑和張昌宗玩雙陸。狄仁傑就座後,武則天問:“你們賭什麼東西?”狄仁傑回答道:“三局兩勝,就賭張昌宗身上這件皮袍。”武則天又問:“你用什麼東西相抵呢?”狄仁傑指著身上穿的紫袍道:“我用這個。”武則天笑道:“你還不知道,他身上這件皮袍價錢超過千金呢!可你那件,和它沒法對等!”狄仁傑道:“我這件袍子,是大臣朝見天子時所穿的,高貴無價;而張昌宗的這件,只不過是受到寵幸的衣服。兩件相對,我還不服氣呢!”武則只得應允。張昌宗因感到羞赧沮喪,氣勢不振,沉默無語,連連敗北,最後只好把集翠裘交給狄仁傑。狄仁傑離去後,將集翠裘送給一個家奴穿上,策馬而去。才能
作為一名精忠謀國的宰相,狄仁傑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舉賢為意。一次,武則天讓他舉薦一名將相之才,狄仁傑向她推舉了荊州長史張柬之。武則天將張柬之提升為洛州司馬。過了幾天,又讓狄仁傑舉薦將相之才,狄仁傑 曰:“前薦張柬之,尚未用也。”武則天答已經將他提升了。狄仁傑曰:“臣所薦者可為宰相,非司馬也。”由於狄仁傑的大力舉薦,張柬之被武則天任命為秋官侍郎,又過了一個時期,升位宰相。後來,在狄仁傑死後的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趁武則天病重,擁戴唐中宗復位,為匡復唐室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狄仁傑還先後舉薦了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忠貞廉潔、精明幹練的官員,他們被武則天委以重任之後,政風為之一變,朝中出現了一種剛正之氣。以後,他們都成為唐代中興名臣。對於少數民族將領,狄仁傑也能舉賢薦能。契丹猛將李楷固曾經屢次率兵打敗武周軍隊,後兵敗來降,有關部門主張處斬之。狄仁傑認為李楷固有驍將之才,若恕其死罪,必能感恩效節,於是奏請授其官爵,委以專征,武則天接受了他的建議。果然,李楷固等率軍討伐契丹餘眾,凱鏇而歸,武則天設宴慶功,舉杯對狄仁傑說“公之功也”。由於狄仁傑有知人之明,有人對狄仁傑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地位
在狄仁傑為相的幾年中,武則天對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稱狄仁傑為“國老”而不名。狄仁傑喜歡面引廷爭,武則天“每屈意從之”。狄仁傑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則天不許,入見,常阻止其拜。武則天曾告誡朝中官 吏:“自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
歷任縣令、司馬、大理寺丞、大理寺卿等職,武則天時代為宰相(稱“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死後追封為梁國公。狄仁傑斷案如神,《舊唐書》記載,狄仁傑任大理寺丞時“周歲斷滯獄1萬7千人,無冤訴者”,清代便有話本小說《狄公案》(又稱《武則天四大奇案》)問世,講述狄公破案故事。此外,狄仁傑還是公正廉明、大氣磅礴的政治家,他機智果斷,運籌帷幄,輔佐武則天的同時,又巧妙安排接班人張柬之,在狄公死後促使武則天讓位於李唐,為穩定武則天身後的政局以及大唐中興作出了傑出貢獻。
文學大師林語堂在他的作品《武則天正傳》中稱狄仁傑為“一代巨人”,應該說一點也不誇張。其實狄仁傑在歷史上的地位決不亞於諸葛亮、包公等人,只是狄仁傑缺少在文學方面的傳播,小說《狄公案》的藝術性和文學價值比不上《三國演義》和《七俠五義》,因此狄公未能像孔明和包公那樣家喻戶曉。“仁傑者,人傑也”,正如電視劇《狄仁傑斷案傳奇》主題歌所唱:“大唐中興天子臣,斷獄如神父母官”,在狄仁傑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廣博、深邃的人文精神。
評價
總評
縱觀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歷代評價
閻立本:仲尼云:“觀過知仁矣。”足下可謂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藺仁基: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石敬瑭:唐梁國公狄仁傑,稟五行正氣,聳九諫直操,鼎祚危而復安,黔庶否而獲泰。惠流河北,名振寰中,惟爾事君,無愧臣節,用光遺像,式示明恩。論道經邦,著周官之貴位;貞魂毅魄,煥魏土之靈祠,昭是寵嘉,永光緹素。
劉昫: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致廬陵復位,唐祚中興,諍由狄公,一人以蔽。或曰:許之太甚。答曰:當革命之時,朋邪甚眾,非推誠竭力,致身忘家者,孰能與於此乎!仁傑流死不避,骨鯁有彰,雖逢好殺無辜,能使終畏大義。竟存天下,豈不然乎!
歐陽修:武后乘唐中衰,操殺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仁傑蒙恥奮忠,以權大謀,引張柬之等,卒復唐室,功蓋一時,人不及知。故唐呂溫頌之曰:“取日虞淵,洗光鹹池。潛授五龍,夾之以飛。”世以為名言。
范仲淹:商有三仁,弗救其滅;漢有四皓,正於未奪。嗚呼!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隨,何力可回!我公哀傷,拯天之亡,逆長風而孤鶱,訴大川以獨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為乎剛!地可動,公不可動,孰為乎方!一朝感通,群陰披攘。天子既臣而皇,天下既周而唐,七世發靈,萬年垂光。噫!非天下之至誠其孰能當!
王夫之:若夫社稷臣者,以死衛主,而從容以處,期不自喪其臣節,如謝安之於桓溫,狄仁傑之於武氏,亦豈矯矯自矜以要權奸之知遇乎?
蔡東藩:當日者嬖倖擅權,盈廷蕪穢,無一非武氏家奴,惟婁狄二公,以功名終,頗有重名,然婁師德只務圓融,不知大體,所差強人意者,惟狄仁傑一人。
個人作品
狄仁傑著有文集十卷,《家范》一卷。《全唐詩》收錄有其詩1首:《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9篇:《奏從越王舉兵詿誤免死表》、《請拔安東表》、《請罷百姓西戍疏勒等四鎮疏》、《請曲赦河北諸州疏》、《諫造大像疏》、《諫殺誤斫昭陵柏者疏》、《乞免民租疏》、《檄告西楚霸王文》、《吁神文》
家庭成員
祖父:狄孝緒,曾任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曾任夔州長史。
兒子:狄光嗣,歷任司府丞、戶部員外郎、淄許貝三州刺史、太府少卿、揚州長史、歙州別駕。
兒子:狄光遠,曾持狄仁傑所寫的帛書向武則天鳴冤。
兒子:狄景暉,曾任魏州司功參軍,因貪婪殘暴,受到百姓的痛恨,狄仁傑的生祠也因此被砸毀。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八十九·列傳第三十九》《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五·列傳第四十》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唐紀十八》
《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唐紀二十》
《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唐紀二十一》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唐紀二十二》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唐紀二十三》
墓葬紀念
狄仁傑墓狄仁傑墓位於洛陽城東十二公里的白馬寺旁(現被圈入白馬寺),為一圓形土丘。墓前今存碑石兩方,較大的石方上書“有唐忠臣狄梁公墓”八字。
狄公祠
狄公祠位於江西彭澤縣黃嶺鄉姚家村西,原為唐舊縣街北門衙獄。據彭澤縣誌記載,狄仁傑任彭澤令期間,將囚犯免除死罪,囚犯以土在獄側積成小丘,稱為“縱囚墩”,後人在縱囚墩上建狄公祠。
狄梁公街
狄梁公街位於山西太原市崇善寺北端東側,原名狄公祠街。
狄村
狄村是狄仁傑的故里,在太原市老城區南郊(建南汽車站附近),村旁西北有狄母手植的槐樹,稱唐槐,並有“狄梁公故里”石碑。
文藝形象
文學形象
清朝公案小說《狄公案》,原名《武則天四大奇案》,又名《狄梁公全傳》、《狄梁公四大奇案》,講述狄仁傑任昌平縣令時平斷冤獄及任宰相時整肅朝綱的故事。荷蘭外交家高羅佩曾根據中國小說創作《大唐狄公案》。
影視形象
1984年《武則天》(馮寶寶版)梁漢威飾狄仁傑1985年《一代女皇》吳風飾狄仁傑
1986年《一代公主》吳風飾狄仁傑
1986年《狄仁傑斷案傳奇》孫承政、馬昌鈺飾狄仁傑
1986年《血濺畫屏》孫崇亮飾狄仁傑
1995年《武則天》(劉曉慶版)王冰飾狄仁傑
2002年《護國良相狄仁傑》寇世勛飾狄仁
2003年《至尊紅顏》張明健飾狄仁傑
2004年《神探狄仁傑》梁冠華飾狄仁傑
2004年《龍珠風暴》陳寶國飾狄仁傑
2004年《月上江南之狄仁傑洗冤錄》歐陽震華飾狄仁傑
2006年《無字碑歌》方旭飾狄仁傑
2006年《日月凌空》劉向京飾狄仁傑
2006年《神探狄仁傑第二部》梁冠華飾狄仁傑
2007年《神探狄仁傑第三部》梁冠華飾狄仁傑
2010年《神探狄仁傑第四部》梁冠華飾狄仁傑
2010年《神探狄仁傑前傳》富大龍飾狄仁傑
2010年《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劉德華飾狄仁傑
2011年《武則天秘史》陳繼銘飾狄仁傑
2011年《太平公主秘史》葉新宇飾狄仁傑
2012年《盛世仁傑》鄭則仕飾狄仁傑
2012年《大唐文宗》黑子飾狄仁傑
2013年《狄仁傑之神都龍王》趙又廷飾狄仁傑
2013年《少年神探狄仁傑》黃宗澤飾狄仁傑
2014年《神探狄仁傑第五部》梁冠華飾狄仁傑
動畫形象
2008年中國中央電視台出品大型卡通片《少年狄仁傑》,由吳曉蕾對狄仁傑配音。唐代宰相(四)
唐代初年,以中書省長官中書令、門下省長官門下侍中、尚書省長官尚書令共議國政,都是宰相。宰相是輔佐皇帝總領天下大政的官員。唐太宗時,以僕射為尚書省長官,與門下侍中、中書令號稱宰相。同平章事也成為宰相的銜號。開元以後,為僕射者如不加“同平章事”,就不能參與宰相機務,被擠出宰相行列。安史之亂以後,宰相名號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