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產品平衡體系

物質產品平衡體系是社會主義國家用來對國民經濟活動進行綜合考察和統一核算的制度。其縮略語為MPS。隨著世界政治經濟的發展,一方面,經互會已不復存在;另一方面,採取 中央計畫經濟的國家基本上都在向 市場經濟過渡,或者已完成了過渡,所以MPS體系在當前世界各國的國民經濟核算中已基本不再使用。該體系的特點是:只核算農業、工業、 建築業、運輸郵電業、 商業五大 物質生產部門的物質產品生產,不核算 非物質生產部門的服務性生產。

物質產品平衡體系

(簡稱MPS——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物質產品平衡體系是經互會組織根據會員國的實踐經驗,制定的適用於計畫經濟國家的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制定MPS的基本依據是馬克思主義的再生產理論,它根據勞動的性質,將國民經濟劃分為物質生產領域和非物質生產領域,而在非物質生產領域投入的社會勞動,不增加供社會支配使用的物質產品總量,所以不創造國民收入
物質產品平衡體系形成以後,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承認。直到1971年,聯合國統計處出版了名為《國民經濟平衡表體系的基本原理》後,才承認了這套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社會總產品和國民收入只限於物質產品,故又稱《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
隨著世界政治經濟的發展,一方面,經互會已不復存在;另一方面,採取中央計畫經濟的國家基本上都在向市場經濟過渡,或者已完成了過渡,所以MPS體系在當前世界各國的國民經濟核算中已基本不再使用。
該體系的特點是:只核算農業、工業、建築業、運輸郵電業、商業五大物質生產部門的物質產品生產,不核算非物質生產部門的服務性生產。

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的發展

1918年列寧簽署了《統計案例》,把整個經濟納入統計工作的範圍,並提出了編制國民經濟平衡表的任務,編制了穀物和飼料平衡表。
1920年首次公布了包括電氣化事業中的物質資料平衡表和財政收支平衡表。
1926年公布了“蘇聯1923-1924年國民經濟平衡表”,反映了當時蘇聯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相互聯繫,並採取棋盤式的表達方式,與列昂節夫的投入產出表有著密切聯繫。
1950年,蘇聯中央統計局統一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國民經濟平衡表。主要有:國民經濟綜合平衡表、國民經濟勞動平衡表、社會產品生產消費和積累平衡表、社會產品分配平衡表、財政平衡表、固定資產平衡表等,相互配套杏花村了以國民經濟綜合平衡表為中心的,包括人財物平衡表的物質平衡表體系。
1957年制定了比較全面的國民經濟平衡表體系。以後又吸收了SNA的經驗,編制了投入產出表,並綜合前蘇聯等幾個國家編制平衡表的經驗,擬定了《國民經濟平衡表》的報告。
1971年由聯合國統計委員會作為官方檔案公布,出版了《國民經濟平衡表體系的基本原理》,即正式的MPS。包括4種主要平衡表和13張補充表。
1977年出版了《國民經濟帳戶體系與國民經濟平衡表體系比較》。
1984年,經互會統計常設委員會,又對MPS進行了重大修訂,形成了所謂新MPS——《編制國民經濟統計平衡表的基本方法原則》對原MPS作了較大修改和補充。主要表現之一是增加了非物質服務平衡表,並增加了部門聯繫平衡表、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指標,有利於兩大體系的溝通和換算。

該體系的主要綜合指標有

社會總產值

(又稱“社會總產品”或“物質產品總產出”):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地區)物質生產領域生產的物質產品價值,是農業、工業、建築業、運輸郵電業、商業五大物質生產部門的總產值之和。其中,農業的物質產品總產出成為農業總產值;工業的物質產品總產出成為工業總產值;工農業的物質產品總產出成為工農業總產值

國民收入

(又稱“社會淨產值”、“社會經產品”、“物質產品淨值”或“國民收入生產額”):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地區)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者新創造價值的綜合。農業、工業、建築業、運輸郵電業、商業五大物質生產部門的淨產值之和就是國民收入。
國民收入與社會總產值的關係為:國民收入等於社會總產值減去物質生產部門生產的物質性老無投入(即物質生產部門中間消耗價值)和物質生產部門的固定資產折舊。

MPS與國民帳戶體系(SNA)的比較

MPS和SNA都是適應國家巨觀經濟管理需要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但它們是不同的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機制下的產物,因而在核算範圍、內容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異:
1、在核算範圍上,MPS限於物質產品的核算,把非物質生產性的服務活動排除在生產領域之外;SNA的核算範圍覆蓋整個國民經濟各部門,不受物質生產領域的局限,因而能完整的反映全社會的經濟活動。
2、在核算內容上,MPS主要反映物質產品的生產、交換和使用的實物運動;SNA除核算貨物和服務的實物流量外,還注重收入支出金融交易等資金流量和資產負債存量的核算,能更好地反映社會再生產中實物運動與價值運動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的運動過程。
3、在核算方法上,MPS主要採用平衡表法,側重每個平衡表內部門的平衡,但平衡之間的聯繫不夠嚴謹;SNA主要採用複式記帳法,通過帳戶體系把社會再生產各環節國民經濟各部門緊密銜接起來,能更好地反映國民經濟運行中的內在聯繫,提高了國民經濟核算的科學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