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國民收入

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從事物質生產的勞動者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新創造的價值的總和。亦稱資本主義國民所得。從價值形態看,它等於一國在一年內生產的社會總產品的價值扣除當年已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從實物形態看,表現為一年內所生產的社會總產品扣除當年已消耗的生產資料以後新增加的物質資料(包括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在貨幣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假定某個國家在一年內所生產的商品的總價值量為10000億元,其中扣除當年所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為4000億元,剩下的6000億元就是這一年內創造的國民收入。

資本主義國民收入

正文

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從事物質生產的勞動者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新創造的價值的總和。亦稱資本主義國民所得。從價值形態看,它等於一國在一年內生產的社會總產品的價值扣除當年已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從實物形態看,表現為一年內所生產的社會總產品扣除當年已消耗的生產資料以後新增加的物質資料(包括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在貨幣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假定某個國家在一年內所生產的商品的總價值量為 10000億元,其中扣除當年所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為4000億元,剩下的6000億元就是這一年內創造的國民收入
來源 資本主義國民收入是由從事物質生產的勞動者所創造的。物質生產部門包括:工業、礦業、農業種植業)、林業、養殖業(畜牧業漁業)、建築業,以及直接為生產服務的那一部分運輸業、郵電業。作為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內的繼續,從事必要的商品包裝、保管等的勞動者也創造國民收入。不從事物質生產的非生產人員不創造國民收入。例如,單純從事社會服務的各種服務員,以及教師、醫生、作家、演員、牧師等,直接為資產階級統治服務的上層建築部門,包括政府機構、軍隊、法院等的官吏、公務員、軍人、警察等,也不創造國民收入。
資產階級及其學者為了掩蓋資本主義剝削的本質,不可能科學地揭示資本主義國民收入的真正來源。他們遵循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理論,把勞動土地資本以及企業家的才幹一律視為收入的源泉,任何收入,不論其來源如何,統統視為國民收入的構成部分。因此,資本主義國家計算國民收入,不僅包括工業、農業等物質生產部門的收入,而且把商業、金融、保險、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的收入,甚至政府工作人員的薪金也統計在內,不僅把僱傭勞動者的工資,而且把資產階級及其代理人的高額薪金統統視為勞動所得,從而誇大了國民收入的數量,混淆了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的區別,掩蓋了生產性的僱傭勞動是資本主義國民收入的真正來源。
決定因素 國民收入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決定資本主義國民收入數量變化的因素主要有:①從事物質生產的僱傭勞動者人數的多少。②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國民收入與勞動生產率成正比,勞動生產率越高,工人在同樣勞動時間內生產的產品越多,國民收入也越多。③生產資料的耗用程度。生產資料的使用越節約,工人創造的國民收入也越多。從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來看,物質生產部門僱傭勞動者的人數呈拋物線型的變化。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很長時期內,隨著物質生產向深度和廣度的發展,物質生產部門僱傭勞動者的人數是不斷增加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程度迅速提高,物質生產部門的僱傭工人,不僅在勞動者總人數中的比重日趨下降,而且絕對數也逐漸減少。這在農業部門尤為明顯,在採掘業和一些加工工業部門也日益顯露出來。大批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向商業、金融業、服務業等部門轉移。至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生產資料的節約,那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日益增大其作用的。總的看來,促使資本主義國民收入增長的諸因素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由於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生產發展中同時存在著削弱國民收入增長的多種因素。例如,產業後備軍的存在,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造成物力、人力的大量浪費,經濟危機導致資本主義生產周期性地下降,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乃至制約了國民收入的增長。
分配 資本主義國民收入的分配包括兩個層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在物質生產部門以及同物質生產直接相聯繫的各個部門的僱傭勞動者階級和資產階級及其各個集團之間的分配。國民收入由物質生產部門的僱傭勞動者創造出來,首先落入產業資本家手中。其中相當於可變資本的部分作為工資支付給僱傭勞動者階級;相當於剩餘價值的部分在各個剝削者集團之間分配,一部分以產業利潤的形式歸產業資本家占有,一部分以商業利潤的形式和利息的形式分別歸商業資本家和借貸資本家所有,還有一部分以地租的形式交給土地所有者。通過初次分配,物質生產部門以及同物質生產直接相聯繫的商業、銀行等部門的僱傭勞動者得到了相當於他們勞動力價值的那一部分國民收入;資產階級各個集團和土地所有者無償地占有相當於剩餘價值的那一部分國民收入。此外,在資本主義國家裡還存在非物質生產部門或同物質生產無直接聯繫的各個部門,這些部門的工作人員不創造國民收入,他們的收入只能來源於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工資、利潤、利息和地租。因此,資本主義國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再分配。
資本主義國家預算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徑。資產階級國家通過稅收、發行公債和發行紙幣等方式,把僱傭勞動者的工資和資產階級的剝削所得的一部分轉化為國家財政收入,並把它用於政府的行政開支、國防費用以及文教保健等事業的開支,使那些非生產人員如國家官吏、政府機構的公務員、軍人、警察等從中獲得收入。資本主義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還通過服務費形式進行。工人和資本家因享受文化娛樂活動、教育、醫療保健和生活服務而支付的服務費,使投資經營這些部門的資本家以及作家、演員、教師、醫生和各種服務人員等從中獲得收入。這種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而獲得的收入,稱為派生收入
分配的性質取決於生產的性質。資本主義生產的特點是:資產階級占有物質生產條件,無產階級不得不把自己的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給資本家,並為他們生產和實現剩餘價值。生產的這種資本主義性質決定了國民收入的分配必然有利於資產階級而不利於無產階級。通過資本主義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資產階級將大部分國民收入攫為己有,強化了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以及其他勞動人民的剝削和統治,加深了階級對立和對抗性矛盾。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