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體制

經濟體制

經濟體制(Economicsystem)指在一定區域內(通常為一個國家)制定並執行經濟決策的各種機制的總和。通常是一國國民經濟的管理制度及運行方式。是一定經濟制度下國家組織生產、流通和分配的具體形式或者說就是一個國家經濟制度的具體形式。社會的經濟關係,即參與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各個單位、各個個人的地位和他們之間的利益關係,就是通過這樣的體系表現出來。經濟體制除了指整個國民經濟的管理體制外,還包括各行各業如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等等各自的管理體制,此外各個不同企業的企業管理體制也屬於經濟體制的範圍。

基本信息

具體內容

功能表現

確定經濟行為主體的權利範圍,對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起協調作用。

確定經濟主體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對經濟當事人不符合社會整體效率的行為發揮約束作用。

確定利益分享規則,對經濟主體行為發揮激勵功能。

確定信息交流結構,對經濟運行發揮信息功能

評價標準

經濟體制優劣的評價標準,應當是資源是否得到了合理配置和利用,滿足。

構成要素

經濟體製作為系統化的制度安排,總是由各種具體的經濟制度按照一定的聯繫方式而構成有機的整體。

我們把經濟體制理解為資源占有方式與資源配置方式的有機組合,任何經濟體制都由三類制度構成:

資源占有制度安排

這裡包括所有制、利益關係和動力機制三組制度。

資源配置的制度安排

資源配置的出發點也是所有制或產權制度。

經濟運行的支持系統

主要是兩方面:一是信息系統;二是監督一協調系統。如果沒有這兩類系統,經濟運行過程必然發生紊亂,或摩擦,從而阻礙甚至窒息經濟體制的活力。經濟體制的構成要素有三個層次:

核心要素,是所有制或產權制度;

支配要素,包括決策結構和利益結構;

運行要素,包括組織結構、動力結構、信息結構和協調(監督)結構。

劃分類型

按資源占有方式或按照所有制形式劃分

經濟體制經濟體制

這是通常採用的方式,這種方式也往往用於區分社會基本制度或經濟制度,如馬克思把西歐社會的發展歷程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就是以所有制方式為基本準則的。

所有制劃分經濟體制

往往與意識形態聯繫在一起,即“所有制十運行機制十意識形態=某種主義的經濟制度”。熊彼特把經濟體制分為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三類。哈姆把經濟體制分為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和自由社會主義三類。

按資源配置方式分類

·瑞典的艾登姆等也按照資源集中配置還是分散配置,把經濟分成三類:

1.完全集中的模式——CC模式

2.完全分散的體制模式——CD模式

3.中間模式

埃岡·紐伯格等人認為,經濟體制包括決策結構、信息結構和動力結構三方面,並以決策作為主要標準,把經濟體制分成以下幾類:傳統體制、分散市場、集中市場、計畫市場、分散計畫、集中計畫幾類。

經濟體制書籍經濟體制書籍

1985年,亞諾什·科爾奈在中國參加“巨觀經濟管理國際研討會”時,提出了按行政協調與市場協調兩種方式劃分經濟體制的主張。

按資源占有方式與資源配置方式的組合分類

經濟體制是資源占有方式與資源配置方式的組合,資源占有方式可抽象為公有制與私有制兩種,資源配置方式可抽象為計畫配置與市場配置兩種,這樣,就可把經濟體制劃分為四大類:

公有制計畫經濟體制

私有制計畫經濟體制

公有制市場經濟體制

私有制市場經濟體制

這四類體制可以基本反映現實體制模式。但私有制計畫經濟體制在現實中沒有相應的體制實例。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的市場經濟國家在引人計畫機制中並未放棄市場機制,因而這類體制可稱之為私有制為主導的計畫市場經濟體制。

中國經濟制度

經濟體制書籍經濟體制書籍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的基本特徵。 堅

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根據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要求,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資產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一些,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集體所有制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可以體現共同致富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分散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要支持、鼓勵和幫助城鄉多種形式集體經濟的發展。這對發揮公有制經濟的主體作用意義重大。

經濟體制書籍經濟體制書籍

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

可以利用。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也適用於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於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城鄉大量出現的多種多樣的股份合作制經濟,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導,不斷總結經驗,使之逐步完善。提倡和鼓勵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勞動者的資本聯合為主的集體經濟。

推動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最佳化國有經濟布局,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發揮主導作用。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絕大多數國有大型企業改制為多元股東的公司。改善國有企業股本結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形成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增強企業活力。發展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全心全意依靠職工民眾,探索現代企業制度下職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徑。繼續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要繼續健康發展。

非公有制經濟將是創造就業機會的最大來源。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將是各級政府的一個較為長期和艱巨的任務。在過去幾年裡,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的就業人數持續減少,而正是非公有制經濟每年創造了數百萬的就業機會,不但吸收了新增的就業人員,也吸收了從國有企業分流出來的人員。以後,非公有制經濟仍將會是創造就業機會的最大來源。

非公有制經濟將會是越來越重要的稅源。儘管國有經濟目前在整體上仍然是政府最大的稅收來源,但非公有制經濟直接和間接創造的稅收將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特別是在增量上會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

非公經濟將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直接參與者和積極推動者。我們儘管已經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非公有制經濟將是平等競爭、厲行法治等基本規則的直接參與者和積極推動者。

體制改革

改革內容

經濟體制改革是中國改革開放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的前30年,中國政府一直推行計畫經濟體制,工廠按照國家計畫生產產品,農村按照國家計畫種植農作物,商業部門按照國家計畫進貨和銷售,所有的品種、數量和價格都由計畫部門統一制定。這種體制使中國經濟能夠有計畫有目標地穩定發展,但也嚴重地束縛了其本身的活力和發展的速度。1978年,經濟體制改革率先在農村展開,1984年擴展到城市。1992年,經過十幾年改革開放的嘗試,中國政府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改革方向。

經濟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銜接,促進資源最佳化配置;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完善的巨觀調控體系;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為城鄉居民提供同中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1997年,中國政府進一步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使經濟體制改革邁出更大步伐。

現在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顯著增強,巨觀調控體系日趨完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和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按預定計畫,到2010年,中國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改革成果

3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擺脫了貧困和落後,充滿活力,正闊步走向繁榮富強。世界的發展日新月異,推動中國進步的改革開放也不曾停息。截止2008年,中國進一步解放思想,更加重視從制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加重視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體制改革協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國企、市場、財稅、金融改革進一步深化

改革開放30年圖片改革開放30年圖片

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深入推進。國有獨資企業建立和完善董事

會試點繼續深化,實現了決策層和執行層的初步分開。中國就電信行業重組作出部署,競爭性市場格局進一步形成。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調整至149家。

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問題正在逐步緩解。2008年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實現產值6.58萬億元,實現利潤6258億元,同比增長30.8%。中小企業較為集中的紡織行業銷售額增長17.4%,利潤增長8.4%。

儘管同期中國有6.7萬家規模以上中小企業虧損,但同時又新增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1.98萬戶。

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尤其是出口的高速增長,帶動了中小企業快速發展。但由於中國一些中小企業的產品缺乏自主智慧財產權、缺乏自有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弱。近期又受美國等主要經濟體增速放緩和進口要求減弱、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一些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和出口出現了困難。

從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大背景和中國中小企業自身特點來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上述現象是正常的。目前,眾多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

金融金融

國家有關部門已出台並正在研究擬訂相應的財政、貨幣等政策措施

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比如,國家調升了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央行最近增加了對中小企業信貸額度。東部沿海省份也在採取有力措施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生產要素市場化程度穩步提高。有關部門發布《銀行間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管理辦法》,創新企業直接融資產品。全面開展人民幣利率互換業務。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積極推進。有關部門進一步推動境內金融機構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黃金市場對外開放邁出實質性步伐。企業債、公司債發行規模擴大,債券管理體制、市場化發行機制和發債主體自我約束機制不斷完善。 繼推出能繁母豬險後,政策性農業保險在浙江、湖北等地大面積推開,範圍不斷擴大。通過規範發展土地市場,完善經營性土地出讓制度,落實工業用地招標拍賣出讓制度,國有土地招拍掛出讓比例明顯提高。山西內蒙古等8個省份開展了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山東貴州等8個省份開展了建立礦山環境治理保證金制度試點。

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清理整合力度加大。省以下財政體制不斷完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採購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在近70箇中央預算單位推行公務卡管理制度。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全面實施,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實現統一。

金融體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四家改制改革後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經營績效得到提升。農業銀行改革基礎性工作繼續推進。國家開發銀行商業化改革取得突破,近期將掛牌成立股份公司。以培育Shibor(報價制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為核心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繼續穩步推進。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發揮,半年來,人民幣匯率繼續雙向浮動、有貶有升。境內外匯流動性監測體系進一步完善。

民生領域的改革取得新成績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取得新進展。2008年上半年全國又有18個地區執行了新的最低工資標準。全國共有16個省份發布了工資指導線,引導企業通過集體協商合理確定職工工資。目前多數省份已基本解決工資歷史拖欠問題,各地加快完善企業工資支付監控和欠薪報告制度、工資保證金制度以及勞動保障守法誠信制度。教育體制進一步健全。從2008年春季學期開始,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都享受了免雜費和免費教科書政策。從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全部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以公辦學校為主接收農民工隨遷子女就學的格局基本形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深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6月底,31個省份全部實現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復蓋,提前實現了今年全復蓋的目標。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社會保障制度繼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方面,今年調整企業退休

人員基本養老金工作順利完成;擴大做實個人賬戶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天津等6個省份做實個人賬戶比例提高到4%;省級統籌工作加快推進,目前已有18個省份實現省級統籌;在5個省份進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

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方面,國家繼續推動東部地區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範圍試點工作,擴大工傷預防和工傷康複試點,全國出台地方生育保險規定的省市達到28個。城鎮職工社會保障復蓋面繼續擴大。農民工參加基本醫療、工傷保險人數分別為3574萬人、4539萬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試點積極推進。有關部門繼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多渠道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國家積極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工作。2008年3月國務院下發了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意見,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等省份啟動試點工作;北京等21個省份開始推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

農村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

農村體制改革農村體制改革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黨中央、國務院對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

革作出重大部署,明確了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目前,已有19個省份出台了關於推進改革的檔案,已完成承包的林地8.78億畝,占集體林地的34.5%。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的試點積極推進。國務院對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作出安排,要求通過改革,使海南農墾的體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會、經濟融入市場。海南省華僑農場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全省5個華僑農場全部實現了屬地管理,華僑農場辦社會職能已全部分離,歸難僑危房改造工作全面啟動,華僑農場歸難僑社保問題解決方案出台,澄邁大豐鎮(由華僑農場改制設立)正式掛牌成立。

行政管理體制和綜合配套改革穩步推進

國務院啟動新一輪機構改革。新一輪改革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重點是合理配置巨觀調控部門職能,加強能源、環境管理機構,整合工業和信息化、交通運輸、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部門。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調整為27個。各部門按照改革要求,進一步理順職能。黨中央、國務院研究通過了《關於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的意見》。

行政管理體制行政管理體制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自5月1日正式實施,對保障經濟社會主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進依法行政,充分發揮政府信息對經濟社會活動和民眾生活的服務作用,具

有重要意義。

各地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亮點紛呈。雲南省從3月1日起,正式實行行政問責制和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等四項制度,進一步強化行政責任,規範執政行為和公務員職業操守,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湖南省頒布了全國首部行政程式規定――《湖南省行政程式規定》,對職權法定、職能管轄、創新行政管理手段和方式作出明確要求。

上海浦東新區試點開展3年來,已在行政管理體制、涉外經濟體制、金融體制、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國務院批准了《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濱海新區的金融、土地、涉外經濟體制等改革逐步展開。深圳市在社會體制、涉外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試,創造了特區的新優勢。武漢城市圈的改革方案已經報送國務院。重慶市、成都市和長株潭城市群正在抓緊完善改革方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