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核算

國民經濟核算

所謂國民經濟核算,就是一國(或地區)範圍內和一定歷史時期中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總和。國民經濟核算就是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總體的全面核算,它以一定經濟理論為指導,綜合套用統計核算、會計核算、業務核算,從實物資產、金融資產、物質產品和勞務等各個角度,以各種流量和存量的形式,對能反映整個國民經濟狀況的各種重要指標及其組成部分作系統的測定,並把各種指標組成一個系統來綜合描述一國(或地區)國民經濟的聯繫和結構的全貌。

基本信息

國民經濟核算

所謂國民經濟,就是一國(或地區)範圍內和一定歷史時期中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總和。

含義

所謂國民經濟,就是一國(或地區)範圍內和一定歷史時期中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總和。國民經濟核算就是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總體的全面核算,它以一定經濟理論為指導,綜合套用統計核算、會計核算、業務核算,從實物資產、金融資產、物質產品和勞務等各個角度,以各種流量和存量的形式,對能反映整個國民經濟狀況的各種重要指標及其組成部分作系統的測定,並把各種指標組成一個系統來綜合描述一國(或地區)國民經濟的聯繫和結構的全貌。形象具體的說是指對一定範圍和一定時間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與利用所進行的計量;對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所進行的計量;對經濟運行中形成的總量、速度、比例、效益所進行的計量。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部門、企業在一定時期擁有多少人力、物力、財力;怎樣利用它們進行經濟、科技、社會活動;取得多少成果、形成多少收入;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如何進行分配;積累與消費比例如何;投入與產出、供給與需求、部門與部門、環節與環節之間的比例是否協調;縱向、橫向比較,發展變化如何,等等,都需要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測量和計算。這種測量和計算,就叫國民經濟核算。它是適應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而逐步形成並發展起來的。
國民經濟核算有兩種含義:
一是廣義的,包括統計核算、會計核算、業務核算。它們相輔相成,分工協作,有機地組成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二是狹義的,僅指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統計核算。國民經濟核算可區分為五個層次,即企業(單位)的經濟核算,部門(行業)的經濟核算,地區的經濟核算,全國的經濟核算,國際的經濟核算。

產生原因

國民經濟核算理論
國民經濟核算的產生與西方總量經濟學的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繫:一方面,巨觀經濟理論為國民經濟核算的產生提供了理論依據,規定了體系內容。另一方面,國民經濟核算的產生又為總量經濟學的運用鋪平了道路,提供了統計指標體系。這是因為,總量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以分析經濟的總需求和總供給為核心,這就需要一整套核算國民經濟活動的指標體系。

方法工具

國民經濟核算研討會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即是核算國民經濟的方法和工具。它是指一國(或地區)在國民經濟核算中形成的,由各總量及組成成分之間的聯繫和指標概念、定義、分類、計算方法、表現形式和記錄手續和相互關係所構成的一套國民經濟核算的標準和制度。
世界上出現過兩種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一種是聯合國於1968年正式公布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s,SNA)它是西方市場經濟國家普遍採用的,也稱“西方體系”。另一種是聯合國於1971年發表的《國民經濟平衡表體系》,又稱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s,MPS),它是前蘇聯政府在1925年以來計算國民收入的經驗基礎上形成的,主要為中央計畫經濟國家所採用,故又稱“東方體系”。

比較現狀

國民經濟核算

馬克思主義再生產理論馬克思主義再生產理論
國民經濟核算國民經濟核算

MPS以馬克思主義再生產理論為依據,堅持只有物質生產部門創造國民收入的觀點,以五大物質生產部門的生產活動為核算範圍,採用單式記賬的平衡表形式按生產原則進行統計。

SNA以國民收入賬戶為中心把投入產出表、資金流量表、國民資產負債表、國際收入平衡表等五個賬戶有機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因其內容充實,結構合理,邏輯嚴密,適應了現代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的發展需要。

世界上已很少有國家再按MPS核算國民經濟活動,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及國際組織都採用了SNA,或正在向這個體系過渡。

功能作用

國民經濟核算的套用
國民經濟核算所提供的各種指標,是研究一國(或地區)經濟現實和歷史發展的重要依據,也是進行經濟預測、編制計畫和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據。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主要功能:
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測量系統。運用它可以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
二是科學管理和決策的信息系統。採用大量信息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計畫、決策的確定和執行情況,起著重要的諮詢、服務與監督作用;
三是社會經濟運行的預警系統。對巨觀經濟運行是否正常,各種商品市場價格、供求狀況等微觀經濟行為起著預警和導向作用;
四是國際經濟技術交流的共同語言系統。運用它更便於國際經濟技術交流和對比分析。

存在問題

國民經濟核算問題討論
儘管國民經濟核算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但實施中還存在不少困難,主要表現在:國民經濟核算所需基礎資料不健全,如國民經濟核算急需的第三產業資料還存在較大缺口;一些單位和個人的統計觀念不強,對統計工作的配合程度差,影響數據質量;社會上對國民經濟核算的了解和對核算數據的使用也不夠。所有這些困難,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努力克服,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善。

制度演變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

前蘇聯地圖前蘇聯地圖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國民經濟核算一直採用產生於前蘇聯、東歐國家的物

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這種核算體系與高度集中的計畫管理體制相適應。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經濟運行體制的變化,這一核算體制的缺陷日益顯露,主要表現在:不能非物質生產部門的發展情況尤其是第三產業的發展情況;不能反映社會資金運動情況,不利於政府實行間接經濟管理;不能反映國民經濟循環的全貌及各環節間的銜接情況,不利於社會經濟總體平衡的控制。

為此,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中國在繼續實行這一MPS體系的同時,逐步向MPS和SNA並存的混合體系轉變;從2003年起,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再次有混合體系(MPS和SNA相混合)向SNA轉變。

結構描述

國民經濟核算總量及結構描述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對國民經濟運行過程的系統描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包含總量和結構描述兩個層次,它們描述國民經濟運行過程、設計統計指標體系是以社會再生產理論和市場經濟理論為依據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劃分生產核算、收入分配核算、積累核算、資產負債核算和國外核算。國民經濟核算的結構描述是通過巨觀層次上的系統分類進行的:

1、生產領域,對生產成果分別進行國民經濟產業部門分類和國民經濟機構部門分類及產品分類。

2、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領域,初次分配收入和再分配結果的可支配收入分別按國民經濟機構部門分類,主要為分析收入分配結構服務。

3、最終使用領域,包括消費領域和積累領域。消費領域,政府最終消費支出按政府目的分類,主要為分析政府職能作用而服務;居民最終消費支出按消費目的分類,主要是為分析居民消費行為和消費結構服務。

國民經濟核算分類體系是對總量核算的深化,或者說是對國民經濟運行過程深層的解剖和描述,每種分類不僅有一個主要的分析功能,而且還要在與其他分類聯繫中兼顧其他多種分析功能,此外,分類的系統一致也是保證國民經濟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基礎。因此,國民經濟分類體系的發展對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核算原則

國民經濟核算原則是國民經濟核算基本理論的組成部分,它對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設計、範圍確定、核算的系統一致性等具有直接的指導或決定作用。

市場原則

從市場出發,考慮市場過程和市場活動,以及市場發展變化等,就成為確定國民經濟核算範圍,分類、帳戶劃分等方面的重要原則,這就是我們簡稱的市場原則。

所有權原則

所有權原則是確定國民經濟核算中資產和負債範圍的基本原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資產和負債是進行生產活動,獲取經濟利益的根本條件,因此,它必須表現為企業等機構單位或機構部門的所有權,才可能在生產經營等經濟活動中產生決定的作用。正由於這個原因,國民經濟核算把資產界定為機構單位或機構部門能夠行使所有權的統計範圍,負債與資產相對應,這就是簡稱的所有權原則。

三等價原則

三等價原則是指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國民生產、國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國民(最終)支出之間的總量平衡關係的等價統計原則。三等價原則是確定國民經濟生產、收入分配、消費和積累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原則。

核算統計原則

國民經濟核算的統計原則首先是權責發生制。所謂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對經濟活動中機構單位之間交易按照其債權債務發生時、或生產活動中價值轉移或新價值形成或取消時進行統計的原則。國民經濟核算的統計原則與微觀會計核算原則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國民經濟核算方法的發展

國民經濟核算的發展一直伴隨著國民經濟核算方法的發展。平衡表的特點是抓住所反映對象的兩個相互對應的平衡方面,如收入與支出、來源與使用、資源與使用、調人與調出、供給與需求、增加與減少等設計統計表。國民收入與支出帳戶方法是用一系列帳戶的方法來核算國民收入、支出和使用。隨著國民經濟核算將投入產出核算、資金流量核算、國際收支核算和資產負債核算內容包括進來,國民經濟帳戶方法在體系設定、指標聯繫及平衡項目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發展。國民經濟帳戶方法是根本的方法,但在一些方面也吸收或直接使用了平衡表方法。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發展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目的或需要也引進和發展了國民經濟核算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陣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圖解法。

賬戶方法

國民經濟核算會議國民經濟核算會議

(1)帳戶中所設科目均為統計指標,反映經濟活動的交易內容和資產負債狀況。

(2)帳戶設定的體系是根據國民經濟運行過程的各個階段分設帳戶並連為整體的,包括期初資產負債帳戶(也稱期初資產負債表、生產帳戶、收入分配及使用帳戶、積累帳戶、期末資產負債帳戶(或表)。上述帳戶可歸為三類帳戶即經常帳戶、積累帳戶和資產負債表。

(3)帳戶根據平衡關係設定平衡項,它是保證帳戶左邊合計等於右邊合計的剩餘項,在經濟內容上反映由帳戶其他各指標共同決定的變數,帳戶之間的聯繫主要是通過平衡項連線的。

(4)帳戶及帳戶體系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市場運行中的經濟聯繫,因此核算對象主要是在機構單位基礎上,揭示機構部門之間在生產、收入分配和消費、積累使用以及資產負債等方面的有機聯繫。

(5)實施四式記帳核算。這也是套用會計複式記帳核算原理的結果。

賬戶體系

國民經濟帳戶體系指描述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一系列帳戶的整體。國民經濟帳戶體系主要是在部門和巨觀總量兩個層次上。

1、機構部門帳戶。機構部門帳戶是按經濟活動的生產、分配、消費、積累和資產負債存量設定帳戶體系的,具體包括生產帳戶、收入分配和使用帳戶(其中含原始收入(初次)分配帳戶、收入再分配帳戶、實物收入再分配帳戶、可支配收入使用帳戶)、積累帳戶(其中含資本帳戶、金融帳戶、資產數量其他變化帳戶和重估價帳戶)、資產負債表(其中含期初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變化表、期末資產負債表)。各帳戶之間是通過平衡項相聯繫的。

2、產業部門帳戶。產業部門帳戶主要描述生產及市場供給和需求的產品(含服務)。從內容上講主要是投入產出表,或稱貨物和服務供給(產出,表和貨物和服務使用(投入與最終產品)表,及貨物和服務帳戶。

3、國民經濟綜合帳戶。國民經濟綜合帳戶包括國民經濟合併整體的總量帳戶和五大機構部門,即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居民、國外的各綜合帳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