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物流系統工程(Logistics System Engineering)又稱物流工程。
物流系統工程現無統一的定義,一般有以下三種定義方式:
一、從方法論角度定義:從系統工程角度研究物流。
二、從工學角度定義:從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統的與實現。
三、從管理學角度定義:從物流系統的整體出發,進行綜合組織管理活動過程。
研究內容
物流系統的規劃與設計
對於巨觀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是指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國際或國內)物流設施布局網路的最最佳化處理。如港口、碼頭的布局設定,工廠廠址的選擇,作為物資儲備或中轉的大型倉庫的布局設定等;對於微觀物流系統(企業物流),規劃設計的核心內容是工廠、車間內部的設計與平面布置、設備的布局。
運輸與儲存控制和管理
當企業內部物流網路布局形成時,就必須採用物流管理手段,最佳化和控制物流流程,主要包括運輸、搬運和儲存,使企業內部物流實現低成本、快速度、準確無誤的作業過程,達到規劃階段所設定的目標。其中包括以下幾方面的研究:
生產批量最最佳化的研究; 工位儲備與倉庫儲存的研究;倉儲信息的完善; 在制品的管理;搬運車輛的計畫與組織方法; 信息流的組織方法,信息流對物流的作用問題等。
運輸與搬運設備管理
通過改進搬運設備,改進流動器具來提高物流效益、產品質量等;如社會物流中的貨櫃、罐、散料包裝,工廠企業中的工位器具、料箱、料架以及搬運設備的選擇與管理等。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倉庫及倉庫搬運設備的研究;各種搬運車輛和設備的研究;流動和搬運器具的研究。
系統目標
服務目標
服務目標:物流系統是“橋樑、紐帶”作用的流通系統的一部分,它具體地聯結著生產與再生產、生產與消費,因此要求有很強的服務性。物流系統採取送貨、配送等形式,就是其服務性的體現。在技術方面,出現的“準時供貨方式”、“柔性供貨方式”等,也是其服務性的表現。
快速、及時目標:及時性不但是服務性的延伸,也是流通對物流提出的要求。快速、及時既是一個傳統目標,更是一個現代目標。其原因是隨社會大生產發展,這一要求更加強烈了。在物流領域採取的諸如直達物流、聯合一貫運輸、高速公路、時間表系統等管理和技術,就是這一目標的體現。
節約目標
節約目標:節約是經濟領域的重要規律,在物流領域中除流通時間的節約外,由於流通過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提高商品使用價值,所以領先節約來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對產出的重要手段。
規模化目標
規模化目標:以物流規模做為物流系統的目標,是以此來追求“規模效益”。生產領域的規模生產是早已為社會所承認的。由於物流系統比生產系統的穩定性差,因而難於形成標準的規模化格式。在物流領域以分散或集中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統,研究物流集約化的程度,就是規模最佳化這一目標的體現。
庫存調節目標
庫存調節目標:是服務性的延伸,也是巨觀調控的要求,當然,也涉及到物流系統本身的效益。在物流領域中正確確定庫存方式、庫存數量、庫存結構、庫存分布就是這一目標的體現。
要素
物流系統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物流系統所具有的基本能力,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組合、聯結在一起,便成了物流的總功能,便能合理、有效地實現物流系統的總目的。物流系統的功能要素一般認為運輸、儲存保管、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
物流系統的支撐要素:以系統的建立需要有許多支撐手段,尤其是處於複雜的社會經濟系統中,要確定物流系統的地位,要協調與其它系統關係,這些要素必不可少。主要包括:體制、制度;法律、規章;行政、命令和標準化系統。
物流系統的物資基礎要素:物流系統的建立和運行,需要有大量技術裝備手段,這些手段的有機聯繫對物流系統的運行有決定意義。這些要素對實現物流和某一方面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主要有:①物流設施;②物流裝備;③物流工具;④信息技術及網路;⑤組織及管理。
功能
運輸功能
運輸是物流的核心業務之一,也是物流系統的一個重要功能。選擇何種運輸手段對於物流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決定運輸手段時,必須權衡運輸系統要求的運輸服務和運輸成本,可以從運輸機具的服務特性作判斷的基準:運費,運輸時間,頻度,運輸能力,貨物的安全性,時間的準確性,適用性,伸縮性,網路性和信息等。
倉儲功能
在物流系統中,倉儲和運輸是同樣重要的構成因素。倉儲功能包括了對進入物流系統的貨物進行堆存、管理、保管、保養、維護等一系列活動。倉儲的作用主要表現再兩個方面:一是完好地保證貨物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二是為將貨物配送給用戶,在物流中心進行必要的加工活動而進行的保存。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由少品種、大批量物流進入到多品種、小批量或多批次、小批次物流時代,倉儲功能從重視保管效率逐漸變為重視如何才能順利地進行發貨和配送作業。流通倉庫作為物流倉儲功能的服務據點,在流通作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將不再以儲存保管為其主要目的。流通倉庫包括撿選,配貨,檢驗,分類等作業並具有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小批量等收貨配送功能以及附加標籤,重新包裝等流通加工功能。根據使用目的,倉庫的形式可分為:
配送中心(流通中心)型倉庫:具有發貨,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存儲中心型倉庫:以存儲為主的倉庫;物流中心性倉庫:具有存儲,發貨,配送,流通加工功能的倉庫。
物流系統現代化倉儲功能的設定,以生產支持倉庫的形式,為有關企業提供穩定的零部件和材料供給,將企業獨自承擔的安全儲備逐步轉為社會承擔的公共儲備,減少企業經營的風險,降低物流成本,促使企業逐步形成零庫存的生產物資管理模式。
包裝功能
為使物流過程中的貨物完好地運送到用戶手中,並滿足用戶和服務對象的要求,需要對大多數商品進行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包裝。包裝分工業包裝和商品包裝兩種。工業包裝的作用是按單位分開產品,便於運輸,並保護在途貨物。商品包裝的目的是便於最後的銷售。因此,包裝的功能體現再保護商品、單位化、便利化和商品廣告等幾個方面。前三項屬物流功能,最後一項屬行銷功能。
裝卸搬運功能
裝卸搬運是隨運輸和保管而產生的必要物流活動,是對運輸、保管、包裝、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進行銜接的中間環節,以及在保管等活動中為進行檢驗、維護、保養所進行的裝卸活動,如貨物的裝上卸下、移送、揀選、分類等。裝卸作業的代表形式是貨櫃化和托盤化,使用的裝卸機械設備有吊車、叉車、傳送帶和各種台車等。在物流活動的全過程中,裝卸搬運活動是頻繁發生的。因而是產品損壞的重要原因之一。對裝卸搬運的管理,主要是對裝卸搬運方式、裝卸搬運機械設備的選擇和合理配置與使用以及裝卸搬運合理化,儘可能減少裝卸搬運次數,以節約物流費用,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流通加工功能
流通加工功能是在物品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流動的過程中,為了促進產品銷售、維護產品質量和實現物流效率化,對物品進行加工處理,使物品發生物理或化學性變化的功能。這種在流通過程中對商品進一步的輔助性加工,可以彌補企業、物資部門、商業部門生產過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更有效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更好地銜接生產和需求環節,使流通過程更加合理化,是物流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增值服務,也是現代物流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流通加工的內容有裝袋、定量化小包裝、拴牌子、貼標籤、配貨、挑選、混裝、刷標記等。流通加工功能其主要作用表現在:進行初級加工,方便用戶;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提高加工效率及設備利用率;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手段的最高效率;改變品質,提高收益。
配送功能
配送功能的設定,可採取物流中心集中庫存、共同配貨的形式,使用戶或服務對象實現零庫存,依靠物流中心的準時配送,而無需保持自己的庫存或只需保持少量的保險儲備,減少物流成本的投入。配送是現代物流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徵。
信息服務功能
現代物流是需要依靠信息技術來保證物流體系正常運作的。物流系統的信息服務功能,包括進行與上述各項功能有關的計畫、預測、動態(運量、收、發、存數)的情報及有關的費用情報、生產情報、市場情報活動。財物流情報活動的管理,要求建立情報系統和情報渠道,正確選定情報科目和情報的收集、匯總、統計、使用方式,以保證其可靠性和及時性。
從信息的載體及服務對象來看,該功能還可分成物流信息服務功能和商流信息服務功能。商流信息主要包括進行交易的有關信息,如貨源信息、物價信息、市場信息、資金信息、契約信息、付款結算信息等。商流中交易、契約等信息,不但提供了交易的結果,也提供了物流的依據,是兩種信息流主要的交匯處;物流信息主要是物流數量、物流地區、物流費用等信息。物流信息中庫存量信息、不但是物流的結果,也是商流的依據。
物流系統的信息服務功能必須建立在計算機網路技術和國際通用的EDI信息技術基礎之上,才能高效地實現物流活動一系列環節的準確對接,真正創造“場所效用”及“時間效用”。可以說,信息服務是物流活動的中樞神經,該功能在物流系統中處於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信息服務功能的主要作用表現為:縮短從接受訂貨到發貨的時間;庫存適量化;提高搬運作業效率;提高運輸效率;使接受訂貨和發出訂貨更為省力;提高訂單處理的精度;防止發貨,配送出現差錯;調整需求和供給;提供信息諮詢等。
國際物流
基本情況
國際物流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之間所進行的物流。例如義大利有一家專門經營服裝的公司,它有5000家專賣店,分布在60個國家,每年銷售的服裝約5000萬件。其總部在義大利,所有的工作都是通過80家代理商進行。若某一專賣店發現某一款式的服裝需要補貨,立即通知所指定的某一代理商,該代理商立即將此信息通知義大利總部,總部再把這一信息反饋給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便根據專賣店的需求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打包、組配、送貨。整個物流過程可在一周內完成。
國際物流的特點
1.物流環境存在差異。國際物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是,各國物流環境的差異,尤其是物流軟環境的差異。不同國家的不同物流適用法律使國際物流的複雜性遠高於一國的國內物流,甚至會阻斷國際物流;不同國家不同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會造成國際物流處於不同科技條件的支撐下,甚至有些地區根本無法套用某些技術而迫使國際物流全系統水平的下降;不同國家不同標準,也造成國際間“接軌”的困難,因而使國際物流系統難以建立;不同國家的風俗人文也使國際物流受到很大局限。
由於物流環境的差異就迫使一個國際物流系統需要在幾個不同法律、人文、習俗、語言、科技、設施的環境下運行,無疑會大大增加物流的難度和系統的複雜性。
2.物流系統範圍廣。本書已談到,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統與外界的溝通就已是很複雜的,國際物流再在這複雜系統上增加不同國家的要素,這不僅是地域的廣闊和空間的廣闊,而且所涉及的內外因素更多,所需的時間更長,廣闊範圍帶來的直接後果是難度和複雜性增加,風險增大。
當然,也正是因為如此,國際物流一旦溶入現代化系統技術之後,其效果才比以前更顯著。例如,開通某個“大陸橋”之後,國際物流速度會成倍提高,效益顯著增加,就說明了這一點。
3.國際物流必須有國際化信息系統的支持。國際化信息系統是國際物流,尤其是國際聯運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國際信息系統建立的難度,一是管理困難,二是投資巨大,再由於世界上有些地區物流信息水平較高,有些地區較低,所以會出現信息水平不均衡因而信息系統的建立更為困難。
當前國際物流信息系統一個較好的建立辦法是和各國海關的公共信息系統在線上,以及時掌握有關各個港口、機場和聯運線路、站場的實際狀況,為供應或銷售物流決策提供支持。國際物流是最早發展“電子數據交換”(EDl)的領域,以EDI為基礎的國際物流將會對物流的國際化產生重大影響。
4.國際物流的標準化要求較高。要使國際間物流暢通起來,統一標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如果沒有統一的標難,國際物流水平是提不高的。美國、歐洲基本實現了物流工具、設施的統一標準,如托盤採用1000×1200毫米,貨櫃的幾種統一規格及條碼技術等,這樣一來,大大降低了物流費用,降低了轉運的難度。而不向這一標準靠攏的國家,必然在轉運、換車底等許多方面要多耗費時間和費用,從而降低其國際競爭能力。
在物流信息傳遞技術方面,歐洲各國不僅實現企業內部的標準化,而且實現了企業之間及歐洲統一市場的標準化,這就使歐洲各國之間系統比其與亞、非洲等國家交流更簡單、更有效。
教材《物流系統工程》
上海財經大學 出版
作 者:周溪召
出版時間: 2010-5-1
ISBN:9787810980135
內容簡介
《物流系統工程》研究物流管理的系統化問題,是具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教科書。
本書的主要目標是:(1)通過系統闡述物流系統工程的理論與方法,使讀者掌握現代物流管理的定量方法與決策手段。這將有助於提高讀者的物流管理理論水平,為物流管理的現代化與科學化奠定理論與人才基礎。(2)將系統思想套用於物流系統,使讀者學會用系統的、科學的觀念進行物流管理與決策,避免用孤立的、割裂的觀點進行物流管理與決策的現象。
章節目錄
1 導論
1.1 系統及系統工程概念
1.1.1 系統
1.1.2 系統工程
1.1.3 系統工程的形成與發展
1.2 物流及物流系統
1.2.1 物流
1.2.2 物流系統
1.3 物流系統工程
1.3.1 定義
1.3.2 物流系統工程方法介紹
1.4 系統方法在物流系統中的套用
1.5 本章小結
習題
2 物流系統分析................
重慶大學出版社 出版
作者:張潛
ISBN:9787562446217
出版日期:2008 年11月
內容介紹
本書從現代物流管理與物流工程套用研究領域出發,系統地闡述了現代物流系統工程的基礎理論知識與供應鏈管理實踐套用中涉及物流管理問題的數學建模與求解方法。本書以基礎性、實用性為原則,具體內容涵蓋了物流系統工程的基本概念、途途物流配送系統,途途物流系統建模,途途物流系統最佳化問題方法,物流系統選址方法,物流系統仿真,常用物流系統分析軟體套用、物流系統的經濟效益分析與評價、國際物流系統的運作實務共9章。每章側重系統論與方法論的套用,結合相應的實證分析與案例分析,幫助讀者學習採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解決供應鏈管理的實踐問題。本書觀點明確、結構嚴整、通俗易懂,適用於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交通運輸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及相關專業的高職高專學生,也適用於該領域的教學科研人員以及物流相關行業諮詢從業者和對該領域感興趣的社會讀者。
章節目錄
第1章 物流系統工程概述
1.1 系統與系統工程的含義與特徵
1.2 物流系統工程
1.3 物流系統工程的套用
1.4 國內外物流的形成與發展
案例 途途物流系統改造
第2章 物流系統分析方法
2.1 常用的運籌學方法概述
2.2 系統建模與仿真方法
2.3 系統決策與評價方法
2.4 常見的物流系統分析的問題類型
案例 途途物流網的物流系統
第3章 物流系統建模方法
3.1 物流系統建模的含義和步驟
3.2 物流系統建模的方法
3.3 物流系統問題的建模工具
3.4 常用幾類問題的建模與求解方法
案例 武漢春天生物工程股份csp物流系統案例
第4章 物流系統最佳化問題方法
4.1 物流系統最佳化問題的分類和程式
4.2 物流系統最佳化問題的設計方法
4.3 物流網路最佳化的設計方法
4.4 物流運輸方案的選擇與最佳化方法
4.5 物流配送路線的最佳化
4.6 供應鏈庫存管理最佳化策略
案例 “美的”零庫存運動:vni雙向擠壓供應鏈成本
第5章 物流系統選址方法
5.1 物流系統選址問題的含義和類型
5.2 物流系統選址方法
5.3 配送中心的選址與設計方法
5.4 倉庫系統的選址與設計
5.5 物料搬運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案例 北京途途物流配送中心
第6章 物流系統仿真技術
6.1 物流系統仿真概述
6.2 物流系統仿真的方法
6.3 基於witness軟體的物流系統仿真設計
第7章 常用物流系統的分析套用
7.1 機電物流供應鏈最佳化模型案例
7.2 物流系統評價的方法及其套用
7.3 國際物流系統運營方法及其套用
物流術語(五)
在中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現在讓我們去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