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1、類型繁多,來源複雜物流全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會產生類型繁多的物流信息 不僅本系統內部各個環節有不同種類的信息 而且由於物流系統與其他系統.如生產系統、銷售系統、消費系統等密切相關 各種物流信息的來源、發生處理地點和擴散範圍各不相同 使得物流信息的採集、分類、統計、分析的難度加大。
2、信息量大
現代物流具有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和多額度小數量配送、庫存和運輸的特點 使得物流信息量大增 傳統的信息處理技術已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
3、更新速度快
在現代物流活動中.物流信息動態性特彆強 信息價值的衰減速度很快.由此產生的大量新信息不斷更新原有的資料庫。因此現代物流信息處理更加強調物流信息採集的及時性和信息加工處理的快速。
意義
為物流服務提供基礎數據源。主要的功能包括物流計畫、報關報檢、倉儲管理、動輸調度、網路配送最佳化,電子貿易、簡單加工及業務集成等管理功能。物流電子商務系統:包括物流網上自由市場和業務委託訂單受理兩部份電子商務業務,支持各種電子單證流轉,主要的功能包括產品展示、企業展示、供求信息、商務洽談、交易撮合、詢價報價、訂單委託等商務套用,通過該系統實施提高保稅區空閒物流資源的利用率,增強加工貿易、物流企業的商機,降低物流商務成本,加快商業信息流轉。物流結算支付系統:包括應收應付、物流費用結算和網上電子支付功能,提高物流資金回收率和安全,加快資金流轉。物流分析系統:支持物流企業、政府機構的決策,包括數據查詢統計和仿真智慧型分析。數據採集及終端集成系統(解決方案或PACKAGE):支撐以上功能套用的便捷性終端、包括RF、BARCODE等倉儲庫存讀取設備、GPS貨物跟蹤終端、手機、PDA信息傳送終端、支付終端等;攀嬸客戶2客戶福田保稅區物流信息平台經過2年多的實施運用,使得通關速度加快,提升企業物流服務效率:操作簡易,信息錄八量少,減少企業操作成本;物流增值服務能力提升.增加了物流利潤;加強行業“多贏”合作,提高企業核心業務能力;實現福保物流園區與東部港口業務的聯合:提升企業的供應鏈整合能力、使之物流跟蹤和電子商務更有意義。
主要方法
物流基礎數據採集技術涉及到物流客體編碼和數據採集兩個環節.目前,主要的物流基礎數據採集技術有以下幾種:1、手工輸入
手工輸入法是利用人工輸入物流單證的傳統方法.材質採用傳統的紙面形式 此法最大優點是靈活.最大缺點是速度慢錯誤率高,可靠性差。
2、條碼條碼技術涉及到編碼與識讀兩個環節 編碼是用條空表示0的方式將既定信息直接轉變成計算機語言;識讀是通過條空反射率的不同,將光信號轉換電信號.實現信息還原。這種方法可以實現數據的自動化識別,最大優點是快捷,錯誤率低,可靠性高,性價比高。但易受到污損.必須光學可視識讀、適應性差。
3、磁卡
磁卡是一種磁記錄介質卡片 它由高強度、耐高溫的塑膠或紙質塗覆塑膠製成。磁卡上的磁條是一層薄薄的定向排列的鐵性氧化粒子組成的材料.用樹脂粘合在一起.並粘在非磁性基片上。磁卡數據可讀寫.但是隨著磁卡套用的不斷擴大.磁卡技術特別是其安全技術已難以滿足越來越多的對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套用需求。同時.磁卡本身結構簡單、磁條暴露在外、存儲容量小、缺乏內部安全保密措施.容易被非法破譯。
4、射頻
射頻識別技術RFID (Radio F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種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術。射頻識別系統由信息載體、信息獲取裝置組成。典型的射頻識別系統包括射頻標籤和讀寫器。射頻標籤是裝載識別信息的載體,射頻讀寫器是獲取信息的裝置。射頻標籤與射頻讀寫器之間利用感應、無線電波或微波能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實現數據交換 從而達到識別目的。
5、EPC系統
EPC系統是在全球統一標識系統(EAN·UCC系統)的基礎上利用網際網路、射頻識別技術、無線數據通信等技術.賦予每個實體對象一個全球惟一的數字代碼 通過 定址一信息查詢機制”而形成的一個覆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實物網際網路系統。EPC系統為每一個單品提供全世界惟一的代碼.藉助射頻識別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將RFID從傳統的閉環套用的非物流領域引入物流等開放性物品流通領域,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
存在問題
1、物流客體在物流信息系統中的邏輯位置或狀態表達存在二義性,無法根除自然語言天然地具有二義性,極易引發歧義。不能作為計算機語言,人們於是藉助代碼的形式表示物流客體在計算機中的邏輯位置或屬性狀態。但在企業物流實踐中 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各類物流信息系統處於分散開發的狀態.各企業在編制代碼的時候也沒有可參考的公共標準.不同物流信息系統對同一物流客體的代碼也不同.差之亳厘謬之千里,物流客體的邏輯位置或屬性狀態一旦不能被精準、惟一表達出來 自然無法準確界定物流客體所承載的物流基礎信息.更妄談物流信息的共享與交換。二義性不僅在單個企業的物流信息系統中存在.在多個物流信息系統中也存在。2、基礎物流信息採集手段落後 尚未實現自動化
中國企業基礎物流信息採集的技術實現手段差異很大。手工輸入、條碼、磁卡、射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套用.其中,條碼在一些跨國物流公司使用居多,套用水平和效果也較高.如UPS 聯邦快遞,DHL等等,國內企業則較少使用j射頻技術則以封閉系統套用為主,如公交乘車卡、門禁系統、危險品管理等 對物流客體的編碼也各不相同,差異很大。總體上,國內不少企業絕大多數的物流單證仍然採用手工輸入方式,嚴重依賴紙面,沒有實現電子化和自動化。即使採用了電子化的部分信息,也主要靠人工錄入。據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統計,截至2006年底.全國範圍內正式註冊使用條碼的企業只有十四萬家.套用範圍也僅局限於零售結算 用於物流則非常少。
3、物流基礎數據標準不統一,準確性差
垃圾數據泛濫物流信息系統開發的自髮狀態導致的不良結果之一就是沒有對處於基礎位置的數據環境建設給予足夠的重視.忽視數據的組織管理技術.致使物流信息數據標準化嚴重滯後於物流建設本身,造成系統數據結構混亂.致使垃圾數據在物流供應鏈中泛濫.出現了“Garbage ingarbage out”這樣的問題。“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十二分數據”。物流信息化過程中,數據不準確.數據質量不高往往是信息化不能達到預期目標的基礎性原因。
4、在物流中常用的各種數據格式和物品編碼也不統一
各地、各行業甚至各企業自成體系,難以在信息系統中共享.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了物流信息化的基礎。由於物流客體編碼、物流數據格式、物流數據採集技術不統一而導致物流數據採集困難.數據準確性差且不能共享和交換這一現象在物流行業普遍存在。即便採用同一種自動識別技術.比如條碼.也會因為碼制不統一,或者系統底層的物品編碼標準的不統一。數據傳輸方式不統一而導致數據採集與共享難以進行。所有這些,嚴重阻礙著不同層次的物流信息交換和數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