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概述
疼痛在神經損傷2周開始,灼性部位廣泛,持續時間較長,嚴重者食宿不安、情緒波動,以致產生病態人格及特殊行為。發病情況:男女之比為5∶1,以20~40歲多見(小兒極少)。好發部位依次為臂叢神經,坐骨神經,正中神經,脛神經,指神經。各國學者統計,其發生率不盡相同,1~38%不等。灼神經痛是一種頑固性的神經傷後疼痛症狀
發病原因

②神經伴行的大血管損傷。③神經於本身的微循環破壞,嚴重擠壓傷如藥物性神經損傷。
實驗表明缺血可使有髓纖維產生脫髓鞘改變,外露的神經纖維失去其絕緣成分,組織代謝化學物質的刺激如酸性離子、兒茶酚胺等,局部疤痕的絞窄刺激均直接作用到軸突上,產生灼性神經痛。
軸漿的運輸需三磷酸腺苷供能,軸漿中的線粒體是供能的根源,必須靠氧代謝,實驗表明如用氮化鈉或氰化物造成缺氧,軸漿快速運輸在15分鐘內迅速停止,如氧供應不足,即產生傳導異常。有氧時,為正常的感覺纖維傳導,傳導時間快,定位準,範圍適度。缺氧時,正常的感覺纖維快傳導受阻,出現需氧量少的慢纖維傳導,則慢纖維所傳導的痛覺、傳導時間長,定位模糊,範圍大,性質如灼痛。
2.交感神經的因素
(1)交感神經:小纖維、無髓纖維耐受缺血能力較強。
(2)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大量ECTkey=5-羥色胺target=_blank>5-羥色胺。
(3)交感神經纖維最終進入中樞的網狀結構(抗痛結構)對網狀結構產生抑制作用。
臨床資料支持交感神經因素學說的有:
①(正中、尺、坐骨神經)為交感神經富有的神經。②切除交感神經節,可緩解症狀。③灼性神經瘤的分布區與交感神經隨血管的分布相一致。
3.大腦皮層因素
(1)戰爭時間發病率明顯高於和平時期。
(2)大腦皮層對灼性神經瘤產生興奮灶與近年的神經“再教育學說”一致。
臨床表現

疼痛部位不一定明確。一般在神經的末梢部。受傷的肢痛皮膚幾乎都有過敏現象,不敢與任何物體接觸,不慎碰撞,即使很輕,也可令疼痛加劇。喧譁、光亮會使疼痛升級,突起的關門聲、金屬墜地聲、樓板腳步聲、甚至報紙的翻動聲或微風吹拂都可誘起劇痛。病人本人不敢高聲講話、畏光,陽光照射和情緒激動可加重病情。劇烈疼痛時,可見患者坐臥不安,周身出汗,瞳孔散大。患者皮膚可表現為潮紅、溫度增高,有時可表現為濕冷、多汗、青紫、營養障礙、毛髮脫落、趾甲畸變和骨質疏鬆。
1、本病通常在損傷後1~2周內發病。
2、以指(趾)端和手(足)掌部的一種難以忍受的持續性燒灼樣劇痛為主,疼痛的範圍較廣泛,但一般以受損神經支配區較顯著。患肢特別敏感,任何情緒、精神因素和外界輕微刺激均可促使疼痛加劇,影響病人的正常休息和進食為了減輕疼痛,病人常拒絕醫生的檢查,不願與外界接觸,喜將患肢浸泡於涼水之中或用冷毛巾包裹,患肢蒼白或發紺,溫度降低,皮膚光滑變薄,出汗增多,指(趾)甲變彎增厚,汗毛脫落,有時還可出現皰疹。
3、病人極為痛苦恐懼、緊張,常有躁動不安情緒不穩、易激惹。如病程較長可出現肌萎縮肢體攣縮、關節強直和骨質疏鬆等失用性改變。
4、發病情況:男女之比為5∶1,以20~40歲多見(小兒極少)。好發部位依次為臂叢神經,坐骨神經,正中神經,脛神經,指神經。
檢查診斷

2.性質難言的灼性疼痛。
3.範圍超越損傷神經的支配區。
4.程度輕者影響情緒,重者痛苦不堪,不思食宿,無法忍受。
發病情況男女之比為5∶1,以20~40歲多見(小兒極少)。好發部位依次為臂叢神經,坐骨神經,正中神經,脛神經,指神經。
對本病的檢查主要是進行神經學檢查,現將一些輔助檢查的方法介紹如下:
1、肌電圖:可呈周圍神經損傷表現;
2、熱像儀:可檢測到皮膚變化;
3、骨X線攝影:可發現骨萎縮像。
疾病治療

物理治療在治療的各階段都很重要,如發現有肌筋膜疼痛激發點,應考慮局部麻醉劑或鹽水注射,經皮膚電流神經刺激可能有幫助,對不同的刺激部位與不同的刺激參數應作長時期的探索。其他的神經刺激(神經強化)方法包括刺激抗衡法(對受損的疼痛部位作短促的摩擦)與針灸治療,目前沒有研究結果能明確哪一種神經強化治療比另一種更為優越,也不能斷定如果某一種方法使用效果不佳套用另一種方法也不會見效.總之,治療全憑經驗。
保守治療發病時間短,3個月以內。對情緒波動大者,傾向於保守治療。
(1)全身封閉療法:0.5%普魯卡因500ml靜脈封閉,或0.05%普魯卡因經頸動脈注入150~250ml。
(2)星狀神經節封閉,鎖骨上,胸鎖乳突肌兩個頭之間注入,注入準確後有Horner征。封閉後,有效者可維持3小時,以後可手術切除星狀神經節。
(3)對於下肢,腰交感神經節封閉治療。強調及早綜合治療。
(4)藥物、利眠寧10mg,3次/d,泰爾登25mg,3次/d。
(5)其他方法:理療、電興奮、共鳴火花、針灸、音樂等。
手術治療
(1)血管手術:與神經伴行的主要血管損傷,應當修復,血管本身的神經缺氧無疑也是造成灼性痛的因素之一。
(2)神經手術:快刀切除痛性神經瘤,讓其固縮在血運豐富的軟組織內。神經瘤切除後,將神經分成兩束,兩束作端端吻接,有利於軸漿的循環流動平衡。切除疤痕較多和有張力的神經乾,代之以神經移植。
(3)中樞痛覺神經元手術:尾狀核埋置電極等手術。
(4)交感神經手術:星狀神經節切除,頸胸腰交感神經節切除。
注意事項

糖尿病灼性神經痛的特徵為:(1)自發性,頑固性疼痛,不經合理治療則不易自行緩解;(2)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以下肢和肋間神經病多見;(3)疼痛呈燒灼感,瀰漫而持續,或呈陣發性加重,嚴重時可出現痛性痙攣;(4)疼痛部位比較淺表,且無骨骼、肌肉及關節的異常變化;(5)發作時可有血管一植物神經症狀伴隨,包括體位性低血壓,血管神經性水腫,汗腺分泌障礙等。
預防及減輕糖尿病灼性神經痛,關鍵在於控制高血糖,研究揭示高血糖確有神經毒性作用,是疼痛發生的根本原因,所以,要及時發現糖尿病並作出相應的處理,控制血糖在滿意水平是防止神經病變的關鍵。針對灼性神經痛的治療,除積極控制血糖水平外,可給予常規量的B族維生素補充,適當予以鎮靜及鎮痛藥物以緩解症狀:另外,要做好疼痛肢體的保暖防護,避免受寒而使發作頻繁,還要防止過分勞累。注意休息和調整好心理狀態以使症狀減輕,發作次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