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橋風絮撲滿面

灞橋風絮撲滿面

灞河水,不斷流, 灞橋是京都的關隘, 一樣的自然景色,

灞橋風絮撲滿面 灞橋風絮撲滿面 灞河是發源於秦嶺藍谷的一條河,橫貫西安東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漢時,人們就在灞河兩岸築堤植柳,陽春時節,柳絮隨風飄舞,好象冬日雪花飛揚。因此,“灞柳風絮”便成為“關中八景”之一。
灞柳
——平凡的高聳
灞河水,流不斷,
從秦嶺南麓流到長安;
灞河水,不斷流,
長長灞橋把兩岸相連。
灞河兩岸翠柳依依,
為京都把風光點染;
灞橋是京都的關隘,
多少故事在這裡扮演。
遙想當年,
秦始皇氣吞山河平滅大國,
在溺橋畔賜酒出征的大將軍王翦;
又是這位皇帝的後代子嬰,
卻抱印在灞橋上向劉邦投降交權。
叱吒風雲的農民軍黃巢來了,
唐將張直方迫降就在灞河橋畔。
怎能忘記震驚世界的壯舉,
張、楊兩將軍發動“雙十二”
事變,
張學良驅車來到瀚河橋頭,
揮淚把激憤遊行的請願學生阻
勸……
這些都是英雄壯烈,金戈鐵馬,
還有那兒女情長,徘惻纏綿——
每當柳絮如雪漫天飛卷,
多少人來灞橋畔蜘躕流連;
有閨秀斷腸般的懷想,
有友朋遠別時的留戀;
念去去千里征程,
折柳枝相贈為念;
喔,又是一年春草綠,
怎不見親人口還?
於是,“灞柳風雪”的景色,
引來多少人的眷戀;
“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不正是詩人李白的啼噓渭嘆;
我要講的這個故事,
曾在人民當中流傳;
它沒有勇士出征的壯烈,
也沒有見柳傷情的哀惋;
聽了使你震驚,
引起對生活的思辨——
人世間有善良也有醜惡,
有時善良以“不善良”的形式出現:
根久以前澳橋畔有個屠夫,
他的名子就叫牛三;
宰豬殺牛,身強力壯,
心底卻十分良善。
一個風雪交加的早晨,
煤橋頭有一個人氣息奄奄。
牛三把他背回家中,
救活了隆命,換衣餵飯。
原來是個窮秀才要去長安應試,
因饑寒交困,倒在了橋邊。
十三對秀才萬分同情,
給了他最赤誠的溫暖;
秀才感激牛三,要結為兄弟,
秀才李金龍為弟,兄是牛三.
那天倆人在灞橋灑淚而別,
牛三又贈送李金龍銀錢,
祝義弟登科及第,
願義弟榮升高官……
有一天風狂百驟,
灞橋頭傳來救人的呼喊;
牛三急向橋頭奔去,
見有母女倆跳灞河自尋短見;
牛三跳入河中與洪水搏鬥,
終於將母女倆人搭救上岸;
牛三救活了倆人性命,
細問母女輕生的由緣。
原來李母的兒子就是李金龍,
赴京應試一舉中了狀元;
李母家遭災荒缺衣無食
母女倆進京城去認親眷,
李金龍已作了當朝駙馬,
是皇帝快婿,聲名赫然。
任母女在府前哭訴災情,
李金龍硬是閉門不見;
母女倆在門外呼喚親人,
李金龍派兵丁將她們驅趕;
母女倆呼天不應叫地不靈,
痛不欲生來到這灞河橋邊……
牛三聽了如雷擊頂,
心中有萬丈怒火點燃;
牛三將母女接回家中照管,
象侍奉自己的親人一般。
又是一年春風剪柳,
灞河橋頭熱鬧非凡。
一彪人馬前呼後擁好不威風,
原來是當朝駙馬來踏青遊玩。
牛三擠上橋頭仔細辨認,
正是義弟李金龍春風滿面。
牛三上前去報名相認,
李金龍說他子然一人無幾可言;
牛三請來母親和妹妹,
李金龍說他母親早已死去多年;
牛三怒火中燒,
痛斥李金龍無情無義禽獸一般;
他象殺豬宰牛那樣,
將李金龍撕扯到灞河橋邊,
雙手把駙馬高高舉起,
投進了波浪滾滾的灞河裡邊……
喔,看慣了“灞柳風雪”的畫景,
聽這故事使人不禁駭然!
一樣的自然景色,
卻有兩樣的渲染。
是的,生活就是舞台
李金龍之流絕非少見;
裊娜多姿的灞橋翠柳,
使才子佳人情思萬千。
滔滔奔流的灞河流水呵,
使那些人間鼠類膽戰心寒;
我寫下了這個故事,
絕不是故作驚險;
我把這個故事寫下,
豈止是讚頌屠夫牛三?

圖片列表

門票價格
  • 免費觀賞
交通提示
  • 霸橋位於西安城東12公里處.
相臨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