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鄂托克恐龍遺蹟化石自然保護區,也稱作鄂托克恐龍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烏蘭鎮)阿爾巴斯蘇木陶利嘎查和阿如布拉嘎查境內。距烏蘭鎮75公里。
鄂托克恐龍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西部,總面積77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21公頃,緩衝實驗區面積7679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區內分布廣泛的多種類型的恐龍足跡化石,以及恐龍骨骼化石等。
鄂托克恐龍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據介紹,區內化石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分布面積之廣,在國內外實屬罕見。極具科研價值。僅在一處長約30公里的早白堊紀灰色砂岩石上,就露出近萬個各種恐龍足跡化石,既有大型食草類恐龍的足跡化石,也有罕見的龍鳥類和食肉類恐龍的足跡化石,其中一個最大的足跡化石直徑達80公分。同時還發現了大型蜥腳類恐龍骨骼化石。
鄂托克旗恐龍足跡化石及古脊椎化石,是一種罕見的自然地質遺蹟,其典型性、稀有性及代表性十分突出,在長約30公里的早白堊紀灰色砂岩上,出露有近萬個恐龍足跡化石,均為三趾型。一是從形態上分為:食肉類恐龍足跡化石、食植物類恐龍足跡化石及龍鳥類足跡化石三大類。二是從大小上可分為:大型(長度30-60厘米);中型(長度10-30厘米);小型(長度小於10厘米)。三是從行走方式上可分為:奔跑型、單足跡成直線型,間距大,一般超過兩米;行走型,足跡成兩行排列,單足間距為1米左右;群居雜亂型,多為龍鳥類。
根據該區恐龍足跡化石得以如此完整地保存,反映了當時該生態環境有一次較大的變化。地面抬升,由多水的湖沼環境變成了較為乾旱的環境,印有恐龍足跡的淺湖泊沙泥層出露水平,形成了乾涸的沙地,太陽光的照射,使其固結成型,形成了當今保存較好的足跡化石,之後本區又一次變成了炎熱潮濕的湖泊環境,湖水較深,沉積了大量的棕紅色的湖泊軟泥。
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先後有中國科學院、加拿大、比利時、美國、日本等國內外古生物學者來本區進行科學考察,國內外遊客也有多批次來本區觀光旅遊。1998年12月鄂托克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鄂托克旗查布蘇木旗縣級恐龍足跡自然保護區”,組建了保護管理委員會。2000年6月列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列入國家地質遺蹟保護項目,當年投入保護經費110萬元,採取了保護區圍欄,建立資料庫等搶救性保護措施。
查布蘇木建有恐龍遺蹟博物館,烏蘭鎮建有恐龍地佳遺蹟陳列館1200平米,做恐龍模型二具,部分化石移入館內收藏保護。
2006年4月,鄂托克恐龍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專家評審。2007年4月份,經國務院審定,鄂托克恐龍遺蹟化石自然保護區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是鄂爾多斯市首家地質遺蹟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繼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成型分析
根據該區恐龍足跡化石得以如此完整地保存,反映了當時該生態環境有一次較大的變化。地面抬升,由多水的湖沼環境變成了較為乾旱的環境,印有恐龍足跡的淺湖泊沙泥層出露水平,形成了乾涸的沙地,太陽光的照射,使其固結成型,形成了當今保存較好的足跡化石,之後本區又一次變成了炎熱潮濕的湖泊環境,湖水較深,沉積了大量的棕紅色的湖泊軟泥。
1998年12月鄂托克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鄂托克旗查布蘇木旗縣級恐龍足跡自然保護區”,2000年6月列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列入國家地質遺蹟保護項目。2007年4月,晉升為國家級。
鄂托克恐龍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據介紹,區內化石種類之多,數量之大,分布面積之廣,在國內外實屬罕見。極具科研價值。僅在一處長約30公里的早白堊紀灰色砂岩石上,就露出近萬個各種恐龍足跡化石,既有大型食草類恐龍的足跡化石,也有罕見的龍鳥類和食肉類恐龍的足跡化石,其中一個最大的足跡化石直徑達80公分。同時還發現了大型蜥腳類恐龍骨骼化石。
鄂托克旗恐龍足跡化石及古脊椎化石,是一種罕見的自然地質遺蹟,其典型性、稀有性及代表性十分突出,在長約30公里的早白堊紀灰色砂岩上,出露有近萬個恐龍足跡化石,均為三趾型。一是從形態上分為:食肉類恐龍足跡化石、食植物類恐龍足跡化石及龍鳥類足跡化石三大類。二是從大小上可分為:大型(長度30-60厘米);中型(長度10-30厘米);小型(長度小於10厘米)。三是從行走方式上可分為:奔跑型、單足跡成直線型,間距大,一般超過兩米;行走型,足跡成兩行排列,單足間距為1米左右;群居雜亂型,多為龍鳥類。
旅遊資源
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先後有中國科學院、加拿大、比利時、美國、日本等國內外古生物學者來本區進行科學考察,國內外遊客也有多批次來本區觀光旅遊。1998年12月鄂托克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鄂托克旗查布蘇木旗縣級恐龍足跡自然保護區”,組建了保護管理委員會。2000年6月列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列入國家地質遺蹟保護項目,當年投入保護經費110萬元,採取了保護區圍欄,建立資料庫等搶救性保護措施。
查布蘇木建有恐龍遺蹟博物館,烏蘭鎮建有恐龍地佳遺蹟陳列館1200平米,做恐龍模型二具,部分化石移入館內收藏保護。
晉升榮譽
2006年4月,鄂托克恐龍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專家評審。2007年4月份,經國務院審定,鄂托克恐龍遺蹟化石自然保護區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是鄂爾多斯市首家地質遺蹟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繼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之後的第二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鄂托克旗恐龍地質遺蹟自然保護區位於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陶利嘎查和阿如布拉嘎查境內,總面積45600公頃,核心區面積7700公頃,其中化石之多、數量之大、分布之廣在國內外均屬罕見,極具科研價值。僅在一處長約30公里的早白堊紀灰色砂岩石上,就露出近萬個各種恐龍足跡化石,既有大型食草類恐龍的足跡化石,也有罕見的龍鳥類和食肉類恐龍的足跡化石,其中一個最大的足跡化石直徑達80公分。同時還發現了大型蜥腳類恐龍骨骼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