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西車馬坑

灃西車馬坑

西周灃西車馬坑位於西安市西鹹新區灃西新城馬王街道張家坡村,是西周初年成康王時代奴隸主墓葬的車馬殉葬坑。因位於灃河西岸,故得其名。

基本信息

歷史淵源

西周時期,奴隸主死後,往往讓生前的座馬以及車夫等一同陪葬,以求死後依然能夠享受生前奢華風光。西周車馬坑的發現再次印證了奴隸社會的殉葬風俗。

灃西車馬坑為長方形,南北長為56米,深約2米。坑內駕馬排列整齊規則,一輛為作戰用的戎車,另一輛為乘坐用的軺車。車體為木質,車輪並列向東,車廂長方形,各有車轅一根,馬駕則位於車轅的兩側。馬身裝飾有銅製飾品,馬頭上戴有獸面銀飾。銀飾製作精細,獸面濃眉圓眼,青面獠牙,令人望而生畏。

兩駕車馬排列整齊,顯然是用某種方法處死後由人擺置而成的殉葬物。車馬坑的人殉史實,為研究西周社會歷史和經濟結構提供了可貴的資料,具有極高的歷史、考古價值。

史書記載

西周最有名的是開國之君周文王、周武王和開國元勛周公巨。 據唐代《括地誌》載:“周文王墓在雍州萬年縣(原鹹寧縣)西南二十八里原(畢原)上。”“武王墓在雍州萬年縣西南二十八里畢原上”。 《皇覽》載:“文王、武王、周公冢皆在長安鎬聚東甘中。”《史記》載:“周肥既卒,成王亦讓葬周公於畢,從文王”《竹書紀年》註:“畢西於豐三十里”。從上述記載可知文王、武王、周公三人之墓皆在畢原上。畢原在灃河之東,即今鎬京鄉一帶。

內部結構

這座坑是長方形,南北長56米,深約2米。坑內有兩輛馬車, 南北並列,車轅向東,車為木質。車廂呈長方形,前後長68厘米,左右為138厘米,四角均有一根立柱,高約45厘米以上。車廂的前面有用木條做的較矮的欄乾,車廂兩側也有欄乾的痕跡,可能比車廂前面的欄乾還要高些。車門在車廂的後面,寬約40厘米。門兩邊也有欄乾,高約32厘米,也用小木條製成。兩車各有車轅一根壓在車軸上.伸出車廂前面的車轅微向上,馬駕在車轅的兩旁,和今日的馬車形制大不相同。南面的車毛匹馬駕著,有車夫1人,馬上下都有蓆子的痕跡,4匹馬頭都放在車壁小龕里。南邊的車西服(轅 馬)正臥,稍馬側臥。北邊的車兩匹馬駕著。馬蟋屈正臥,上下鋪著蓆子。6匹馬的頭排成弧形,很整齊,顯然是將馬用某種方法致死後由人擺置的。馬的頭部和身部都有很多銅製的貝制的裝飾品。戴在南車馬頭部的獸面銀飾共4件,這些銀飾製作精細,正面的獸面紋飾濃眉圓眼,巨鼻大口,一對獠牙伸出口外,使人望而生畏。每個馬身上都有成套的馬具,包括絡頭、籠嘴和挽具等。還發現一具殉葬人的骨架壓在車底下。發掘時為使車子完整。未將人骨架全部利剔出來。從車馬的裝飾和車的形制著,這兩輛車都是戰車。

按西周社會的風俗,奴隸主死後,他生前乘坐的馬車及給他駕車的車夫都要隨主人殉葬。這裡的車馬是西周康平時奴隸主死後的殉葬品。車馬坑人殉情況,為研究西周社會歷史和經濟結構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旅遊信息

門票價格

門票:無門票

交通提示

位於西安市長安縣豐京中路10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